台灣網
  
北京 晴 7 ~ -3 ℃ 微風/臺北 多雲 18 ~ 12 ℃ 微風
特別推薦
重要文獻匯集
重要言論
中共中央文獻
全國人大文獻
中央政府文獻
全國政協文獻
中央軍委文獻
外交文獻
國臺辦文獻
其他部委文獻
民主黨派文獻
民間團體文獻
歷史文獻
地方政府文獻
臺灣地區相關文獻
中國政府白皮書
七日回顧
歷史上的今天
大事記
數  據
涉臺常識
中國概況
 
 
 
字號:
唐樹備答香港《文匯報》記者問(上)

  時間:2001-04-17 13:28    來源:     
 
    海峽兩岸關係協會常務副會長唐樹備日前接受香港《文匯報》記者採訪時表示:
  去年一年,兩岸關係在總體上趨向穩定。兩岸的各項交流、人員往來、經濟合作都繼續發展,達到了新的水準。這樣的成績的取得,首先是由於中國反分裂、反“臺獨”的鬥爭使得外國的反華勢力在插手臺灣問題時更加謹慎一些,使得臺灣島內某些頑固堅持“臺獨”的勢力在從事分裂活動時更加謹慎一些。沒有這樣的鬥爭,沒有中國在外交上取得的一系列重大的進展,兩岸關係總體上趨向穩定的局面,就很難或者不可能取得。
  再加上去年7月1日香港順利回歸祖國,大陸方面本著《基本法》,本著中央政府處理港臺問題的基本原則來處理香港回歸之後港臺的交往問題,這對於兩岸關係總體上趨向穩定也起了重要作用,對於港臺之間在“一個中國”的原則下保持直接的“三通”,保持民間的人員往來,也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去年兩岸關係總體上趨向穩定,這是兩岸同胞都願意見到的。
  去年的另外一個特點是,兩岸民間的經濟合作、人員的交流繼續發展。去年從臺灣到大陸的人員往來達到一百九十萬人次,創造歷史上的最高紀錄。臺灣和大陸的貿易進一步發展,比1996年增長7%點多。其中,臺灣的貿易順差按照1到10月份的統計,達到120億美元,全年將超過這個數字。這是兩岸同胞共同努力的結果。我們展望1998年,希望兩岸能夠克服分裂勢力的阻撓,能夠使兩岸關係繼續朝向穩定的方向發展。這是兩岸同胞都願意見到的。錢其琛先生提到,海協和海基會早日就兩岸政治談判的程式性商談能夠進行接觸,提到兩會應該擴大交流;陳雲林先生明確表示,在臺灣方面明確表示同意兩會就兩岸進行政治談判程式性商談的前提下,中央臺辦和國務院臺辦就會隨時授權海峽兩岸關係協會和臺灣海基會進行接觸。所以我們預期在兩岸同胞的努力下,兩會之間的政治談判的程式性商談能夠及早地展開,我們也預期在新的一年裏,兩岸的民間交往、經濟合作與交流繼續得到發展。
  記者:臺灣方面指出,在“辜汪會談”之前,唐焦二人應該先碰面,就政治談判的問題展開程式性磋商。如果是這樣,您認為,“唐焦會談”的議題應是什麼?在什麼時間。地點進行會談?您認為,是您過去比較方便還是焦先生過來比較方便呢?目前海基會正在等待海協對辜董事長來訪大陸一事的回復,您認為,春節過後會否有一個明確的資訊?
  唐樹備:到底是辜先生來大陸訪問,或者是焦先生和我先接觸這些程式上的問題,不是主要問題。主要問題就是希望臺灣方面能夠對大陸方面主張的正式結束敵對狀態的政治談判表示明確的意見,能夠對大陸方面一貫主張的就政治談判進行程式性商談的呼籲能夠表示明確的意見。只要臺灣方面明確了這個意見,臺灣方面同意就政治談判進行程式性商談,那麼至於海基會到大陸來或者是我到臺灣去,是我發信或者是海基會來信,這些都不是主要的。關鍵問題是我們到底要談什麼,我們接觸到底是為了什麼?
  大陸方面一貫主張兩岸在“一個中國”的原則下就結束敵對狀態進行談判,大陸方面分階段、分步驟地就祖國和平統一進行談判的作法是非常務實的、能夠得到兩岸同胞認同的。因為兩岸統一需要時間,我們現在應該保持兩岸之間的穩定、和平,這也是臺灣同胞提出來的強烈願望。在“一個中國”的前提下正式結束敵對狀態的政治談判,可以充分地滿足臺灣人民的願望,可以通過談判達成協定來共同維護中國的主權和領土完整,兩岸的關係就能大大地向前走一步。臺灣不獨立,不搞分裂,外國勢力不干涉中國的統一問題,那麼大陸也不存在需要用武力來解決臺灣問題的可能性。臺灣方面一開始是不贊成這一呼籲的,但後來我們注意到,臺灣領導人一再表示要正視結束敵對狀態的問題,也一再表示要在任職期間在這一問題上做出關鍵性的貢獻。但令人遺憾的是,當大陸方面正式提出要進行這方面談判的時候,臺灣領導人就採取言行不一的作法。這是阻礙兩岸恢復商談和接觸的主要問題。
  記者:大陸“一個中國”原則的政治內涵是什麼?
  唐樹備:“一個中國”的問題,今天錢其琛副總理已經根據江澤民主席九五年的講話再次做出了明確的表述。兩岸在統一之前,“一個中國”的政治內涵就是堅持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臺灣是中國的一部分,中國的主權和領土完整不能分割。我們並不認為,兩岸之間的談判是以臺灣方面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是中央政府作為前提的,只要承諾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臺灣是中國的一部分這樣一個事實,談判中的“一個中國”問題就已經解決了。實際上,這個問題本來不是一個問題。1949年以來,兩岸歷來都是如此的。但是後來的情況表明,臺灣的領導人偏離了“一個中國”的原則。
  至於兩岸之間政治談判的程式性商談應由“兩會”來進行,海協和海基會1992年就已經達成共識,在事務性商談中,只要海峽兩岸承認“一個中國”的原則就可以了,不去討論“一個中國”的政治內涵是什麼。我想,到“兩會”決定進行政治談判的程式性商談時,這一共識同樣適用於兩岸“兩會”之間政治談判的程式性商談。在政治談判的程式性商談中沒必要馬上討論“一個中國”的政治內涵。將來在結束敵對狀態的政治談判中,假如臺灣方面提出“一個中國”的政治內涵問題,我們還可以再討論。當然,我們的立場是很清楚的,在統一之前,在兩岸之間,“一個中國”就是指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臺灣是中國的一部分,中國的主權和領土完整不能分割。
  記者:假如臺灣方面一直不對結束敵對狀態的政治談判做出回應的話,大陸方面怎麼辦?
  唐樹備:假如臺灣方面遲遲不願意做出明確回應,違背其已經做出過的表態,不願意履行其已經做出的要為結束敵對狀態做出貢獻的諾言,這個責任當然是在臺灣那邊,而不在我們這一邊。
記者:在92年曾有一個“一個中國,各自表述”的協議,那麼可否在這個協議上繼續進行談判?您對今年的會談前景是否表示樂觀?
  唐樹備:92年的協議海峽兩岸達成一個“海峽兩岸均堅持一個中國之原則”口頭共識,關於“一個中國”的政治內涵的,並沒有討論。臺灣方面將這個共識歸納為“一個中國,各自表述”,是不符合實際情況的。這有歷史文件為證。
  93年“汪辜會談”進行以來,“兩會”的事務性商談一事無成,問題的關鍵就在於涉及政治問題,政治問題的分歧影響了事務性商談的進行。事務性商談要取得進展,我們不能回避政治上的分歧。我們應當有一個渠道來討論政治上的分歧。當然,政治分歧開始討論以後,我們也可以就兩岸之間經濟性、事務性問題中兩岸雙方都同意的議題進行討論。臺灣方面自己通過事務性商談提出了政治問題,但當我們需要面對的時候,臺灣方面又拒絕談論這一問題,這對“兩會”商談的進展是沒有好處的。
  記者:李登輝曾對日本記者表示,他在訪美前曾告知正在臺北訪問的您,您並沒有做出任何反對的表示。請問唐會長事實是這樣的嗎?
  唐樹備:我想利用此機會澄清對這一問題的謠言。1995年5月6日,我和我的同事到臺灣訪問,對第二次“汪辜會談”的預備性問題進行磋商。在此前夕,我們得知了美國同意李登輝到美國活動的消息,我們堅決反對這一做法,國務院臺辦發言人在我到達臺灣的當天晚上明確發表聲明,嚴厲批評了李登輝搞分裂的這種活動。大家知道,“兩會”談論的問題是民間性的、經濟性的、事務性的,不能涉及政治問題。我在臺灣共有三天,我們舉行了三次會談,從來沒有涉及到李登輝訪美問題,因為不能涉及,否則就會違背“兩會”的協議。日本某報紙報道説,李登輝稱,在訪美之前曾就此事告訴了我,我表示了無所謂的態度。這完全是無中生有、不值一駁的。
 
編輯:system    
 
相關新聞
圖片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