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香港回歸前夕,唐樹備常務副會長在接受中央電視臺“中國新聞”專訪時,就香港回歸祖國後的港臺關係和兩岸關係問題發表談話。全文如下:
還有不到一個月的時間,香港就將擺脫殖民統治,回到祖國的懷抱。這是中華民族洗雪百年恥辱的歷史盛事。我們和600萬香港同胞一樣,為這一天的到來感到無比欣慰和自豪。最近一個時期,廣大臺灣同胞也以不同方式,表達了同樣的喜悅心情。
長期以來,香港一直是海峽兩岸同胞保持聯繫與交往的橋梁,在兩岸關係發展中發揮了重要的紐帶作用。“九七”以後,香港特別行政區與臺灣地區的關係,將成為兩岸關係的特殊組成部分。大家知道,1995年6月22日,錢其琛副總理代表國務院宣佈了關於處理“九七”後香港涉臺問題的基本原則和政策。我理解,這些原則和政策的一個基本精神,就是要在一個中國原則基礎上,繼續保持和發展港臺兩地現有的各種民間交流交往,包括經濟文化交流、海空航運交通和人員往來。應當説,這樣的基本精神,對促進港臺兩地經濟繁榮、促進兩岸關係進一步發展,是具有重要的積極意義的。
“九七”後,香港特別行政區將實行“港人治港、高度自治”。中央政府、各部委和內地各省區市,都不會干預特別行政區根據基本法自行管理的事務。至於“九七”後香港的涉臺問題,應當説其中大部分具體事務,要由香港特區政府根據基本法和香港的其他法規自行處理順其中一些涉及國家主權和兩岸關係的涉臺問題,將由中央人民政府安排處理,或由香港特區政府在中央人民政府指導下處理。
需要説明的是,1995年,海協根據有關方面的授權,曾與臺灣海基會商定,在第二次汪辜會談時就“九七”後港臺交往中的某些具體問題進行協商。但由於眾所週知的原因,兩會商談被迫暫時中止了。儘管如此,我們仍然會按照香港《基本法》和中央人民政府的有關原則和政策,妥善處理港臺交往中的有關問題。
例如,有關“九七”後港臺間空中航運問題,去年就已經作出了妥善安排。在海運方面,“九七”的港臺問海運後要擴‘地區特別航線”管理,依雙向互惠原則進行。就船舶挂旗這一具體問題來説,我們要求“九七”後在臺灣註冊的船舶進入香港港口時,它所懸挂旗幟不得出現“兩個中國”問題;同時,在香港註冊的船舶進入臺灣港口,應受到互惠對待。在這樣的基本安排下,今年2月26日,海協根據有關方面的授權,委託香港船東會有關人士與臺灣方面指定的團體就有關技術性問題交換意見。經過港臺兩地有關人十的溝通協商,5月24日已就船舶挂旗問題達成了共識。這一結果受到了港臺兩地航運界的肯定和歡迎。我們認為,務實地解決這一問題,有利於港臺海運在“九七”後繼續保持暢通,有利於港臺兩地經濟發展,是符合香港同胞和臺灣同胞利益的。
在人員往來方面,今年7月1日以後,臺灣同胞進出香港不會受到影響,他們可以依據香港的有關規定來港旅遊觀光、就學、就業或定居。同時,香港的民間團體和宗教組織也可以在互不隸屬、互不干涉和互相尊重的基礎上,與臺灣的有關民間團體和組織保持和發展關係。至於臺灣在港機構和人員,他們在“九七”後可以繼續留存,但他們在行動上必遵守香港基本法,不得違背一個中國原則,不得從事損害香港的安定繁榮以及與其註冊性質不符的活動。我們鼓勵他們為祖國的統一和保持香港的繁榮穩定作出貢獻。對於涉及某些臺灣在港機構的具體問題,可以在兩岸有機會恢復協商時再討論。
香港有很好的投資環境,是一個注重法治的社會。我們鼓勵和歡迎臺灣同胞和臺灣各類資本繼續到香港投資。可以肯定地説,臺灣同胞在香港的合法權益“九七”後一定會依法受到妥善的保護。這一點,請臺灣同胞們放心。我相信,有祖國大陸經濟腹地作為可靠依託,香港經濟的發展以及港臺經濟關係、兩岸經濟關係的發展,是具有廣闊前景的。
應當指出的是,臺灣當局最近一個暑期制定了一系列規定,企圖限制和阻礙“九七”後港臺間的經濟往來與合作,這是違背經濟規律、有損港臺兩地工商界利益的,也是我們反對的。我們希望臺灣方面在對待港臺關係上,多做有利於港臺民眾福祉的好事,而不要成為損害香港繁榮穩定、損害港臺民眾利益的破壞性力量。總之,我們希望看到“九七”後港臺兩地在一個中國原則下繼續保持和發展經濟交流與往來,促進兩岸關係進一步向前發展。我們願意與廣大香港同胞和臺灣同胞一道為之共同努力。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