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網
  
北京 晴 7 ~ -3 ℃ 微風/臺北 多雲 18 ~ 12 ℃ 微風
特別推薦
重要文獻匯集
重要言論
中共中央文獻
全國人大文獻
中央政府文獻
全國政協文獻
中央軍委文獻
外交文獻
國臺辦文獻
其他部委文獻
民主黨派文獻
民間團體文獻
歷史文獻
地方政府文獻
臺灣地區相關文獻
中國政府白皮書
七日回顧
歷史上的今天
大事記
數  據
涉臺常識
中國概況
 
 
 
字號:
2004年中國國土資源公報

  時間:2006-04-07 11:17    來源:     
 
 



   2004年,國土資源工作在黨中央、國務院的正確領導下,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積極參與宏觀調控,全面治理整頓土地市場,嚴把土地供應“閘門”,各項工作取得新進展: 

  以清理開發區為重點全面治理整頓土地市場。堅持“有保有壓”,保障了能源、交通、水利、城市重點基礎設施和教育、衛生、國防等重點急需項目的用地。實施最嚴格的土地管理制度,認真貫徹《國務院關於深化改革嚴格土地管理的決定》。省級以下國土資源管理體制改革基本到位。嚴格執行土地利用規劃、計劃、有效控制建設用地規模,促進了用地結構的調整。推進礦産資源管理和地質勘查。完善礦産資源有償使用制度,進一步規範探礦權、採礦權管理。國土資源大調查取得新成果。努力維護群眾合法權益。全面清理和償還拖欠、截留、挪用的徵地補償費用。地質災害防治工作取得明顯成效。海洋、測繪工作取得新進展。

一、土地資源

  根據土地利用變更調查結果,全國耕地12244.43萬公頃,園地1128.78萬公頃,林地23504.70萬公頃,牧草地26270.68萬公頃,其他農用地2553.27萬公頃,居民點及獨立工礦用地2572.84萬公頃,交通運輸用地223.32萬公頃,水利設施用地358.95萬公頃,其餘為未利用地。與上年相比,耕地減少0.77%,園地增加1.86%,林地增加0.46%,牧草地減少0.15%,居民點及獨立工礦用地增加1.48%,交通運輸用地增加4.10%。

  全國耕地凈減少80.03萬公頃。其中,建設佔用耕地14.51萬公頃,災毀耕地6.33萬公頃,生態退耕73.29萬公頃,因農業結構調整減少耕地20.47萬公頃,土地整理復墾開發補充耕地34.56萬公頃。另外,通過土地市場治理整頓,查出往年已經建設但未變更上報的建設佔用耕地面積14.77萬公頃。

  生態退耕的面積中,包括退耕還林69.54萬公頃,還草3.72萬公頃,還湖0.03萬公頃。生態退耕仍是耕地凈減少的主要因素。

  全年新增建設用地26.78萬公頃。其中,新增獨立工礦(包括各類開發區、園區)建設用地12.51萬公頃,新增城鎮建設用地5.65萬公頃,新增村莊建設用地2.55萬公頃,新增交通、水利等基礎設施建設用地6.07萬公頃。

  新建國家投資土地開發整理項目775個,建設規模61.51萬公頃。其中,土地整理51.45萬公頃,佔83%;土地復墾4.05萬公頃,佔7%;土地開發6.01萬公頃,佔10%。新增耕地14.9萬公頃。

  各項建設佔用耕地總體實現了數量上的佔補平衡,30個省(自治區、直轄市)補充耕地大於建設佔用耕地。

  認真貫徹落實《國務院關於深化改革嚴格土地管理的決定》,出臺了一系列加強土地管理配套文件。主要有《土地利用年度計劃管理辦法》、《建設項目用地預審管理辦法》、《工業項目建設用地控制指標(試行)》、《關於加強農村宅基地管理意見》、《關於完善農用地轉用和土地徵收審查報批工作的意見》、《關於完善徵地補償安置制度的指導意見》和《關於進一步加強新增建設用地土地有償使用費徵收使用管理的通知》。

  落實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積極推行徵地制度改革。認真組織開展基本農田保護檢查工作;嚴把新增建設用地審查報批關;積極開展耕地佔補平衡檢查和清欠耕地補償費工作;徵地管理實行必須執行規劃計劃、必須充分徵求農民意見、必須補償安置費足額到位才能動工用地、必須公開徵地程式和費用標準及使用情況的“四個必須”;推進徵地制度改革,完善徵地補償安置制度;落實國務院關於將部分土地出讓金用於農業土地開發的要求,各地普遍加大土地開發整理力度。

  優先保證重點急需建設項目用地。暫停審批農用地轉用期間,配合國家發展改革委確認重點急需項目2256個,涉及農用地面積12萬公頃;國務院共批准重點急需用地項目217個,批准建設用地43795公頃(其中耕地27521公頃);支援西部大開發和振興東北等老工業基地戰略的實施,批准用地項目佔全國項目總數的47%。

  全國共出讓土地面積17.87萬公頃,出讓價款5894.14億元。其中,招拍挂出讓面積和出讓價款分別為5.21萬公頃和3253.68億元,分別佔出讓總面積和總價款的29.2%和55.2%。

二、礦産資源

  全國有查明資源儲量的礦産共158種,其中,能源礦産10種,金屬礦産54種,非金屬礦産91種,其他水氣礦産3種。

  國土資源調查及地質礦産勘查新發現大中型礦産地205處,其中能源礦産24處,黑色金屬礦産5處,有色金屬礦産47處,貴金屬礦産14處,冶金輔助原料礦産1處,化工原料礦産8處,建材及其他非金屬礦産104處,其他水氣礦産2處。有56種礦産新增查明資源儲量,其中,石油10.98億噸,天然氣3802億立方米,原煤96.54億噸。

  全國主要礦産品産量快速增長。其中,煤炭産量19.56億噸,原油産量1.75億噸,天然氣産量407.7億立方米,鐵礦石産量3.10億噸,10種有色金屬産量超過1430萬噸。西部礦産資源開發利用取得重要進展,西氣東輸主力氣源、我國最大的整裝天然氣田-克拉2氣田建成投産。新疆阿舍勒銅礦、青海德爾尼銅礦等一批大型金屬礦山建成投産或開工建設。

  全國初級礦産品及相關能源原材料進出口貿易總額突破2400億美元。主要礦産品進口量大幅度增長,其中,原油進口12272萬噸,比去年增長34.7%;鐵礦石進口20799萬噸,比去年增長40.4%;錳礦石進口465萬噸,比去年增長62.6%;鉻鐵礦進口217萬噸,比去年增長21.9%;銅礦石進口288萬噸,比去年增長7.9%;鉀肥進口743萬噸,比去年增長13.1%。

  探礦權採礦權登記管理及市場建設取得新進展。全年共批准頒發勘查許可證12793件,其中石油天然氣323件;頒發採礦許可證42589件,其中石油天然氣採礦權38件。全年有效的涉外勘查許可證141件,新發涉外採礦許可證71件。

  礦産資源有償使用制度繼續推進,礦業權管理進一步規範,礦産資源補償費徵收首次突破30億元。22個省(自治區、直轄市)開展了探礦權招標拍賣掛牌出讓工作,出讓探礦權614件,出讓價款7.02億元。28個省(自治區、直轄市)開展了採礦權招標拍賣掛牌出讓工作,出讓採礦權13390件,出讓價款42.99億元。

  首批設置19個煤炭國家規劃礦區。鎢礦等優勢礦産繼續實行總量控制。礦産資源執法監察進一步加強,全年共查處案件15514件,結案14694件,吊銷勘查許可證6個,吊銷採礦許可證441個,罰沒款2.22億元。分頁符圖標,請勿在代碼中對其進行修改,否則可能會造成錯誤而不能使用!

三、海洋資源

  全國主要海洋産業總産值達到12841億元。海洋産業增加值達到5268億元,佔國內生産總值的比例繼續呈上升趨勢,達到3.90%。海洋三次産業比例為30:24:46,其中,第一産業增加值1678億元,第二産業增加值1352億元,第三産業增加值2238億元。海洋經濟快速發展促進了勞動就業,沿海地區有近10%的就業人員從事涉海行業,涉海就業人數達2107.6萬人,涉及國民經濟16個門類,165個行業小類。

  我國海洋區域經濟持續快速發展。環渤海經濟區海洋産業總産值達到4116億元,佔全國海洋産業總産值的32.1%;海洋漁業、濱海旅遊業和海洋交通運輸業三大支柱産業産值之和佔本地區海洋産業總産值的70.0%。長江三角洲經濟區海洋産業總産值4169億元,佔全國海洋産業總産值的32.5%;濱海旅遊業、海洋交通運輸業、海洋漁業三大支柱産業産值之和佔本地區海洋産業總産值的82.1%。珠江三角洲經濟區海洋産業總産值2417億元,佔全國海洋産業總産值的18.8%;濱海旅遊業、海洋漁業、海洋油氣業和海洋交通運輸業四大支柱産業産值之和佔本地區海洋産業總産值的66.7%。

  海洋管理逐步步入法制化軌道,海域使用管理工作取得重要進展。新頒布了《海底電纜管道保護規定》、《委託簽發廢棄物海洋傾倒許可證管理辦法》、《海域使用論證評審專家庫管理辦法》、《海域使用論證資質管理規定》、《海域使用論證資質分級標準》等。全年共發放海域使用權證書5145本,確權海域面積16.9萬公頃。

  開展“海盾2004”專項執法行動,全年共進行各類執法檢查25992次,發現違法行為2627起,做出行政處罰決定1399件。首次在近岸海域設立了15個生態監控區。開展海域分類定級試點工作,完善有償使用制度。

  海洋防災減災措施進一步加強,全年因風暴潮、赤潮和海浪等災害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較上年減少約33%。

四、宏觀調控與土地市場治理整頓

  落實國務院關於繼續暫停農用地轉用審批、暫停涉及基本農田保護區調整的各類規劃修改、暫停新批縣改市(區)和鄉鎮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修改的要求,嚴把土地閘門;停止不符合國家産業政策和市場準入條件的鋼鐵、水泥、電解鋁等項目以及高爾夫球場、高檔別墅土地供應;積極為能源、交通、水利、城市重點基礎設施和教育、衛生、國防等重點急需項目做好用地審查報批工作;全國基本建立土地市場動態監測季報制度。

  深入開展土地市場治理整頓工作。核減各類開發區4813個,佔總數的70%;壓縮規劃面積249萬公頃,佔全部開發區規劃面積的65%;退還農民耕種面積26.17萬公頃。五部委聯合審核通過向社會公佈並恢復供地的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52個,通過規劃審核的國家級出口加工區、保稅區和跨境工業區43個。會同有關部委清查81962個新上項目用地,涉及土地面積79.26萬公頃;清查出違法佔用土地項目7184個,涉及土地面積3.65萬公頃;對停建、暫停並限期整改及取消立項的7077個項目,分別採取了停止辦理用地手續、停止後續供地、停止發放土地證、收回土地等處置措施。清理出欠繳新增建設用地土地有償使用費123.29億元,中央金庫已追繳入庫37億元。清理償還1999年以來拖欠農民徵地補償費用175.46億元。

  立案查處土地違法案件85078件,審結案件83806件,罰沒款19.12億元,收回土地面積6352.56公頃。有977人受黨紀政紀處分,65人被追究刑事責任。

五、國土資源調查

  基礎地質調查穩步推進,服務領域不斷拓寬和深化。完成l:25萬區域地質調查41.32萬平方千米,修測面積23.52萬平方千米;1:100萬區域重力調查16.10萬平方千米,1:20萬區域重力調查6.20萬平方千米;1:20萬區域化探調查0.94萬平方千米;1:5萬航空遙感調查2.04萬平方千米;海洋地質調查多道地震測量0.18萬千米,重力測量1.60萬千米,多波束測量1.10萬千米,高精度航磁測量62.40萬千米。1:25萬多目標地球化學調查28.91萬平方千米,圈出了一批可能對生態環境産生重大影響的異常區,查明瞭部分地區土壤營養元素豐度。3個城市地質調查試點示範工作啟動。

  完成1:1萬土地資源監測53.69萬平方千米;l:l萬土地資源調查53.70萬平方千米;1:1萬土地資源評價39.52萬平方千米;1:1萬土地市場調查3.86萬平方千米。

  據全國51個重點城市定期定點監測,我國城市地價與上年同期相比城市綜合地價增長6.08%,其中,商業地價增長6.67%;居住地價增長8.94%;工業地價增長1.92%。各重點區域城市地價增長情況分別為:長江三角洲6.90%、珠江三角洲1.84%、京津兩市5.76%。經濟較發達城市地價增長相對平穩;部分中西部城市地價增幅較大,成都、貴陽、西安、呼和浩特分別為13.51%、13.73%、14.76%和13.17%。

  海洋油氣資源和新能源調查評價取得新進展。青藏高原油氣資源調查評價提出了羌塘盆地是我國海相地層找油最具前景的戰略新區。首次發現了天然氣水合物存在的直接證據-“冷泉”噴溢形成的巨型碳酸鹽岩,分佈面積達430平方千米。

  銅礦資源調查評價取得系列重大成果。雅魯藏布江成礦區新發現了朱諾、吉如等銅礦床。新疆東天山成礦帶哈密卡拉塔格地區發現新的銅礦化帶,鑽探驗證見到厚度達203米的銅金礦體。雲南普朗斑岩銅礦鑽探驗證繼續見到富厚的斑岩銅礦體。攀西會理-會東地區油房溝發現具有較大找礦潛力的火山-沉積改造型銅礦。

  鉛鋅多金屬和鎢錫等優勢礦産資源調查評價成果顯著。在青海新發現東莫扎抓等一批具有大-中型以上規模前景的鉛鋅銀礦床。首次在武當-神農架地區發現大規模層控型鉛鋅礦。新疆阿爾金地區發現了具有大型-超大型遠景規模的鎢錫礦帶。湖南姑婆山地區新發現構造蝕變岩-矽卡岩複合型鎢錫礦,九嶷山地區發現雲英岩型鎢錫礦。江西贛南地區新發現具有大型規模前景的鎢礦礦産地3處。

  西部嚴重缺水地區地下水勘查成效明顯。四川紅層地區找水項目完成36個縣(市、區)地下水調查與開發示範,施工示範井5萬餘眼,為20余萬人提供了飲用水源;在嚴重缺水的甘肅肅南縣和西藏拉孜縣成功施工示範井,為當地居民解決了用水難題。繼續推進西南岩溶石山地區地下水調查與石漠化綜合整治示範工作。在雲南、貴州、廣西和湖南等進行地下河開發示範,解決4萬人飲用水困難。

  全國1:50萬環境地質調查全面完成,初步查明瞭全國各種地質災害的發育特徵、分佈規律及其危害程度。

  開展了地裂縫與地面沉降嚴重區的調查評價。初步建成長江三角洲地面沉降監測網路。開展縣(市)地質災害調查,圈定了重要地質災害隱患點5050處。 分頁符圖標,請勿在代碼中對其進行修改,否則可能會造成錯誤而不能使用!

六、地質環境與地質災害防治

  全國共發生造成人員傷亡或經濟損失50萬元以上的地質災害976起,造成人員傷亡1312人,其中死亡697人,失蹤172人。地質災害造成直接經濟損失20.58億元,雲南、重慶、四川三省(直轄市)損失佔全國總數的78%。

  《地質災害防治條例》正式實施,地質災害防治工作步入法制軌道。編制完成《全國地質災害防治規劃》和《全國突發性地質災害應急預案》。

  地質災害氣象預報預警成效明顯。全年汛期,成功預報地質災害984起,其中較大規模的213起,安全轉移47614人。組織開展地質災害應急救助工作,全國國土資源系統共出動應急救援小組1100多個,參與了近800起地質災害事故的應急處置工作。

  三峽庫區二期地質災害治理工程竣工初步驗收,三期地質災害防治規劃啟動。三峽庫區地質災害監測預警體系初步建成並初顯成效。壩前135米水位蓄水後,成功預警滑坡37處,近萬人的生命和財産得到有效保護。基本建成三峽庫區地質災害監測預警體系。對129處重大崩塌滑坡體實施了專業監測。初步建成庫區地質災害GPS三級監測網。建立1216個崩塌滑坡群測群防監測點。組建群測群防隊伍。

  在北京成功舉辦第一屆世界地質公園大會,我國8個國家地質公園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正式批准為首批世界地質公園。全年新批准41個國家地質公園。

  全國194個城市地下水監測結果,與上年相比,地下水水位上升的佔27%,下降的佔31%,基本穩定的佔42%。全國185個城市地下水水質污染加重的佔27.8%,減輕的佔20.9%,基本穩定的佔51.3%。

  安排礦山環境治理項目115個,安排資金4.06億元。12個省礦山地質環境調查取得階段性成果。完成18個礦山環境治理示範項目集中檢查。積極開展地下水環境監測及長江三角洲、華北平原等重點區域地面沉降監測,國家級地下水監測工程和全國地下水污染調查與評價工作進展順利。

七、國土資源科技與資訊化

  國土資源科技創新體系框架初步形成,科技體制改革工作完成階段性任務,國土資源部科技創新的核心力量進入國家創新體系。

  中國大陸科學鑽探工程已成功鑽達5000米,得到了豐富的岩心樣品、深部微生物樣品、測井數據、深部探測數據和分析實驗數據。國家973計劃《大規模成礦作用與大型礦集區預測》項目初步建立了中國中新生代大陸成礦新理論。國家863計劃項目研究開發的天然氣水合物探測、深水油氣勘探技術在海域油氣資源調查中得到廣泛應用,新發現了一批重要的含油氣局部構造。

  “青藏高原油氣資源潛力研究”表明羌塘盆地是極具潛力的油氣資源後備基地;土地資源調查3S現代技術整合系統、滑坡地質災害監測技術、數字化區調技術等成果順利實現或進入了轉化階段,直接服務於地質調查、土地管理和防災減災。

  通過鐘乳石斷面研究,測定出古氣候變化規律,開闢了古氣候研究新途徑。地球早期生命起源和演化方面研究取得新進展,在遼西熱河生物群發現東方華夏龍。

  全年建立5個部級重點實驗室正式揭牌,25個單位被批准為部級質檢中心。榮獲國家科技進步獎4項,國土資源科學技術獎69項。發佈了《國土資源科學技術普及行動綱要》(2004-2010年)。

  “金土工程”立項申報取得階段性進展。電子政務基礎平臺建設主體開發和部署已經完成。國家級國土資源數據中心建設初步形成網路環境下運作系統框架及管理模式。國土資源部門戶網站正式開通。國土資源網路系統主幹網線路鋪設已經基本完成。

八、國土資源規劃和區域開發

  完成國土資源“十一五”規劃基本思路。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修編不斷深入。12個縣級、14個市(地)級和2個省級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修編試點有序推進。全國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綱要修編的11個專題研究基本完成。省級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實施評價基本完成。礦産資源規劃體系不斷完善。全國、省級和市縣級礦産資源規劃體系基本形成。市縣級礦産資源規劃基本完成。共有343個地級市、1248個縣(區)編制了規劃。全國地質災害防治規劃經國務院審批並頒布實施。全國地質工作規劃編制有序推進。組織編制《東北老工業基地礦産資源勘查專項規劃》。國土規劃試點穩步推進。天津、深圳國土規劃試點基本完成。新疆、遼寧、廣東國土規劃試點逐步展開。

  推進西部國土資源開發利用。減免西部地區油氣(含煤層氣)等礦産的礦業權使用費2.3億元。授權西部省份出讓國家出資探明的礦産地採礦權,使西部省份增加財政收入6億元。及時辦理了青藏鐵路、西氣東輸、南水北調等重大工程用地手續,保證了項目及時用地和順利建設。安排土地開發整理項目213項,投資14.55億元,建設規模達10.14萬公頃,新增耕地面積2.66萬公頃;安排礦山環境恢復治理與國家級地質遺跡保護項目資金l.6億元。安排地質調查項目725項,經費6.54億元,其中,國土資源調查項目527項,經費3.88億元,安排中央留成的礦産資源補償費項目198項,經費2.66億元。新批准設立陸上油氣探礦權共20項,面積6.07萬平方千米,分別佔全國總數的67%和77%。新批准設立的油氣採礦權7項,面積0.13萬平方千米,分別佔全國總數的78%和97%。

九、測繪管理與服務

  測繪系統完成測繪服務總值約20億元。向社會提供數字地形圖16.6萬幅,各類模擬地形圖57萬張。向社會提供大地成果7.1萬點、航攝像片101萬片。編制出版行政區劃、教學、旅遊等地圖、圖書2118種,總印數1.28億冊(幅)。國家1:5萬數字正射影像圖數據庫和土地覆蓋數據庫建成,1:5萬線劃圖的向量數據採集工作全部完成。完成國家基礎航空攝影近110萬平方千米。

  經國務院批准,民政部、國家測繪局聯合公佈了《1:100萬中華人民共和國省級行政區域界線標準畫法圖集》和《1:400萬中華人民共和國省級行政區域界線標準畫法圖》。對各類媒體及中小學教輔材料上使用的中國地圖圖形進行了檢查,對進出口地圖産品進行了抽查,收繳違法地圖製品近10萬件。全年新增甲級測繪資質單位22家,新增乙、丙、丁級測繪資質單位934家。

  “數字地表多維動態構模研究”獲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高精度高解析度似大地水準面技術研究及應用”、“地理空間資訊資源開發與技術産業化”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建立了現代工程測量國家測繪局重點實驗室。

注:1.本公報為初步統計數。

   2.公報中涉及的全國性統計數據,除國土面積外,均未包括香港特別行政區、澳門特別行政區和臺灣地區。(完)


   
(來源:新華網)


責任編輯:齊曉靖


 


 

 
編輯:system    
 
相關新聞
圖片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