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網
  
北京 晴 7 ~ -3 ℃ 微風/臺北 多雲 18 ~ 12 ℃ 微風
特別推薦
重要文獻匯集
重要言論
中共中央文獻
全國人大文獻
中央政府文獻
全國政協文獻
中央軍委文獻
外交文獻
國臺辦文獻
其他部委文獻
民主黨派文獻
民間團體文獻
歷史文獻
地方政府文獻
臺灣地區相關文獻
中國政府白皮書
七日回顧
歷史上的今天
大事記
數  據
涉臺常識
中國概況
 
 
 
字號:
地形

  時間:2005-11-15 13:44    來源:     
 
 


地形的主要特徵

  1.地形 多種多樣在中國遼闊的大地上,有雄偉的高原、起伏的山嶺、廣闊的平原、低緩的丘陵,還有四週群山環抱、中間低平的大小盆地。陸地上的5種基本地形類型,中國均有分佈,這為中國工農業的發展提供了多種多樣的條件。

  2.山區 面積廣大通常人們把山地、丘陵和比較崎嶇的高原稱為山區。中國山區面積佔全國總面積的2/3,這是中國地形的又一顯著特徵。山區面積廣大,給交通運輸和農業發展帶來一定困難,但山區可提供林産、礦産、水能和旅遊資源,為改變山區面貌、發展山區經濟提供了資源保證。

  3.地勢 西高東低,呈階梯狀分佈地勢是地表高低起伏的總趨勢。中國地勢西高東低,大致呈階梯狀分佈。

  地勢的第一級階梯是青藏高原,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其北部與東部邊緣分佈有崑崙山脈、祁連山脈、橫斷山脈,是地勢一、二級階梯的分界線。

  地勢的第二級階梯上分佈著大型的盆地和高原,平均海拔在1000—2000米之間,其東面的大興安嶺、太行山脈、巫山、雪峰山是地勢二、三級階梯的分界線。

  地勢的第三級階梯上分佈著廣闊的平原,間有丘陵和低山,海拔多在500米以下。

  如果通過北緯32線,自西向東作一幅中國地形剖面圖,從西部的大高原,到中部的盆地,再到東部平原,西高東低,呈階梯狀逐級下降的地勢特點十分明顯。

  從中國陸地的第三級階梯繼續向海面以下延伸,就是淺海大陸架,這是大陸向海洋自然延伸的部分,一般深度不大,坡度較緩,海洋資源豐富。
 

各類地形所佔比例%



33.3



26.04



18.75



9.9



11.98



各級海拔高度所佔比例%



>3000



>2000



>1000



>500



<500



25.86



7.04



24.99



16.93



25.18




  中國近海大陸架比較廣闊,渤海和黃海的海底全部、東海海底的大部分和南海海底的一部分,都屬淺海大陸架。目前,開發海洋資源,尤其是石油資源主要是在大陸架上進行的。

海洋資源狀況



計量單位



1998



水産資源



魚類





1694



甲殼類





900



其中: 蝦類





300



蟹類





600



頭足類





91



海上石油、天然氣



石油地質儲量



億噸



14.81



其中:探明石油儲量



億噸



8.45



天然氣地質儲量



億立方米



3692.86



其中:探明天然氣儲量



億立方米



2444.40



海濱砂礦資源



金屬砂礦



億噸



0.25



非金屬砂礦



億噸



16.19



海洋再生能源



潮汐能



中國沿海農村可開發裝機容量2001000千瓦的海灣、河口潮汐能資源小型壩址242處,總裝機容量12.6萬千瓦,年發電量為3.1億千瓦小時。全國可開發壩址數24處,總裝機容量2179.3萬千瓦,年發電量為624.4億千瓦小時。



波浪能



理論平均功率為1285.2萬千瓦。



潮流能



130個水道的理論平均功率為1394.9萬千瓦。




注:資料來源於《中國海洋基本數據》。

地形的分佈
  
  1.山脈
山地延伸成脈狀即為山脈。山脈構成中國地形的骨架,常常是不同地形區的分界,山脈延伸的方向稱作走向,中國山脈的分佈按其走向可分為5種情況。

  東西走向的山脈主要有3列(主要包括5條山脈):北列為天山一陰山;中列為崑崙山—秦嶺;南列為南嶺。

  東北—西南走向的山脈多分佈在中國東部,主要也有3列(主要包括7條山脈):西列為大興安嶺—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中列為長白山—武夷山;東列為臺灣山脈。

  西北—東南走向的山脈主要分佈在中國西部,著名山脈有兩條:阿爾泰山和祁連山。

  南北走向的山脈主要有兩條,分佈在西南和西北,分別是橫斷山脈和賀蘭山脈。

  弧形山系由幾條並列的山脈組成,由基本上東西走向轉為南北走向而與橫斷山脈相接,其中最著名的山脈為喜馬拉雅山,分佈在中國與印度、尼泊爾等國邊界上,綿延2400多千米,平均海拔6000米,其主峰珠穆朗瑪峰,海拔8848.13米,是世界最高峰。

  2.高原 中國有四大高原,它們集中分佈在地勢第一、二級階梯上。由於高度、位置、成因和受外力侵蝕作用不同,高原的外貌特徵各異。

  3.盆地 中國有四大盆地,它們多分佈在地勢的第二級階梯上,由於所在位置不同,其特點也不相同。

  此外,著名的吐魯番盆地也分佈在地勢第二級階梯上,它是中國地勢最低的盆地(-155米)。

  4.平原 中國有三大平原,它們分佈在中國東部地勢第三級階梯上。由於位置、成因、氣候條件等各不相同,在地形上也各具特色。

  以上三大平原南北相連,土壤肥沃,是中國最重要的農耕區。除此以外,中國還有成都平原、汾渭平原、珠江三角洲、臺灣西部平原等,它們也都是重要的農耕區。
 

主要山脈及其最高峰 

山脈名稱



海拔高度(米)



最高峰和高程



山脈名稱



海拔高度(米)



最高峰和高程



阿爾泰山脈



3000



友誼峰



4374



賀蘭山



2000以上



賀蘭山



3556



天山山脈



5000



托木爾峰



7435



陰山山脈



1500以上



呼和巴什格



2364



阿爾金山脈



4000



蘇拉木塔格



6295



大興安嶺



1100以上



黃崗梁



2029



祁連山脈



4000以上



祁連山



5547



小興安嶺



500以上



平頂山



1429



疏勒南山



4000以上



崗則吾結(團結峰)



5827



長白山脈



1000



白雲峰



2691



崑崙山脈



5000以上



公格爾山



7719



張廣才嶺



800以上



大禿頂子



1669



阿爾格山



5000以上



布喀達坂峰



6860



龍崗山



700以上



崗山



1347



可可西裏山脈



6000



崗扎日



6305



燕山



1000



霧靈山



2116



巴顏喀拉山脈



5000以上



果洛山



5369



太行山脈



1000以上



小五台山



2882



阿尼瑪卿山



5000以上



瑪卿崗日



6282



西山



1000



東靈山



2303



唐古拉山脈



6000



各拉丹冬



6621



五台山



2500



北臺頂



3058



岡底斯山脈



6000



冷布崗日



7095



呂梁山脈



1500以上



南陽山(關帝山)



2831



念青唐古拉山脈



6000



念青唐古拉峰



7111



泰山



1000



玉皇頂



1524



喀喇崑崙山脈



6000以上



喬戈裏峰



8611



雲臺山



300



五台山(玉女峰)



625



喜馬拉雅山脈



6000以上



珠穆朗瑪峰



8848.13



天馬山



50以上



天馬山



98



橫斷山脈



4000以上



貢嘎山



7556



天目山



1000



清涼峰



1787



怒山



4000以上



梅裏雪山



6740



洞宮山



1100以上



黃茅尖



1921



沙魯裏山



4000以上



雀兒山



6168



武夷山脈



1000以上



黃崗山



2158



大雪山



5000



貢嘎山



7556



黃山



1000



蓮花峰



1873



無量山



1600



貓頭山



3306



羅霄山



1000



南風面



2120



哀牢山



1600



哀牢山



3166



雪峰山



1000



蘇寶頂



1934



烏蒙山



2000



韭菜坪



2900



南嶺



1000以上



貓兒山



2142



武陵山



1000以上



鳳凰山



2570



瑤山



1000



石坑崆(猛坑石)



1902



大巴山脈



2000以上



摩天嶺



4072



五指山



1000



五指山



1867



大巴山



2000



神農頂



3105



蓮花山



800以上



銅鼓嶂



1560



秦嶺



2000



太白山(八仙臺)



3767



中央山



3000以上



秀姑巒山



3833



華山



1500以上



草鏈嶺



2646



玉山



3000以上



玉山



3997



大別山



1000



霍山(白馬尖)



1774



阿里山



1500以上



大塔山



2663



六盤山



2000



米缸山



2942



臺東山



500以上



新港山



1682





四大高原及位置和特徵 



位置



特徵



青藏高原



位於中國西南部,主要包括西藏、青海和四川西部;在崑崙山、祁連山、橫斷山和喜馬拉雅山之間



地勢高,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多雪山冰川



面積大,佔全國面積的1/4



高原上多大山,但相對高度較小



內蒙古高原



位於中國北部,包括內蒙古大部分和甘、寧、冀的一部分,在大興安嶺、祁連山之間



地勢起伏和緩、山脈少



為中國第二大高原,平均海拔1000米



東部多草原,西部多戈壁、沙漠



黃土高原



位於中國中部,包括山西全省和陜、甘、寧的一部分。在內蒙古高原以南,秦嶺以北,太行山以西,祁連山東端以東



海拔10002000米,地表覆蓋深厚的黃土



地表破碎,溝壑縱橫



植被少,水土流失嚴重



雲貴高原



位於中國西南部,包括雲南東部,貴州大部。在橫斷山脈以東,雪峰山以西,四川盆地以南



地勢崎嶇不平,海拔10002000米



多峽谷,多小型山間盆地(即壩子)



石灰岩分佈廣,多典型的喀斯特地形



  5.丘陵 中國丘陵眾多,分佈廣泛。在東部地區主要有遼東丘陵、山東丘陵、東南丘陵。有些丘陵地區林木茂密(多經濟林或果樹),礦産豐富;有些丘陵被辟為梯田。或蘊藏水能,還有的丘陵峰巒競秀,為著名的旅遊勝地。  

四大盆地及位置和特徵 



位置



特徵



塔裏木盆地



位於新疆南部,天山與崑崙山之間



面積大,是中國最大的盆地



沙漠廣,塔克拉瑪幹沙漠是中國最大的沙漠



地勢西高東低,海拔8001300米,邊緣有綠洲



準噶爾盆地



位於新疆北部,天山與阿爾泰山之間



為中國第二大盆地



多風蝕地形,沙漠面積較小



地勢東高西低,海拔5001000米,西側山間有缺口



柴達木盆地



位於青海省西北部,阿爾金山、祁連山和崑崙山之間



地勢高,海拔20003000米,是中國地勢最高的盆地



東南多鹽湖沼澤



四川盆地



位於四川東部,在巫山、大巴山、橫斷山、大婁山之間



海拔300600米,北高南低,內有平原、丘陵、低山分佈



河流眾多,為中國最大的外流盆地



 

三大平原及位置、組成和特徵

        



位置



特徵



主要組成部分



東北平原



位於中國東北部,大小興安嶺和長白山地間。包括黑、吉、遼三省和內蒙古的各一部分



中國最大的平原,廣泛分佈著肥沃的黑土



海拔多在200米以下,中部地勢稍高,大部低平,三江平原等地區多有沼澤



三江平原、松嫩平原、遼河平原



華北平原



位於中國東部偏北,在燕山、太行山、淮河之間,包括冀、魯、豫、京、津和蘇、皖的一部分



中國第二大平原



大部海拔50米以下,地表平坦



海河平原、黃淮平原



長江中下游平原



位於中國中、東部,在巫山以東,長江干支流沿岸,包括鄂、湘、贛、皖、蘇、浙、滬



大部分海拔50米以下,地勢低平



河網縱橫,湖蕩密布



江漢平原、洞庭湖平原、鄱陽湖平原、江淮平原、長江三角洲





(來源:中華人民共和國年鑒)


責任編輯:齊曉靖


 

 
編輯:system    
 
相關新聞
圖片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