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網
  
北京 晴 7 ~ -3 ℃ 微風/臺北 多雲 18 ~ 12 ℃ 微風
特別推薦
重要文獻匯集
重要言論
中共中央文獻
全國人大文獻
中央政府文獻
全國政協文獻
中央軍委文獻
外交文獻
國臺辦文獻
其他部委文獻
民主黨派文獻
民間團體文獻
歷史文獻
地方政府文獻
臺灣地區相關文獻
中國政府白皮書
七日回顧
歷史上的今天
大事記
數  據
涉臺常識
中國概況
 
 
 
字號:
世界文化遺産——蘇州古典園林

  時間:2006-11-22 16:49    來源:     
 
 

概況


 
  中文名稱:蘇州古典園林

  英文名稱:The Classical Gardens of Suzhou

  編號:200-019

  蘇州園林中的獅子林、拙政園、留園和網師園,于1997年根據世界文化遺産遴選標準C(I)(II)(III)(IV)(V) 被列入《世界遺産名錄》。2001年滄浪亭也被列入《世界遺産名錄》。 

  中國東部江蘇省的蘇州是中國著名的歷史文化名城,這裡素來以山水秀麗、園林典雅而聞名天下,有“江南園林甲天下,蘇州園林甲江南”的美稱。蘇州古典園林的歷史可上溯至西元前6世紀春秋時吳王的園囿。私家園林最早見於記載的是東晉(4世紀)的辟疆園。歷代造園興盛,名園日多。明清時期,蘇州成為中國最繁華的地區,私家園林遍佈古城內外。16——18世紀全盛時期,蘇州有園林200余處,現在保存尚好的有數十處,蘇州因此素有“人間天堂”的美譽。

  其中滄浪亭、獅子林、拙政園和留園分別代表著宋(西元960~1278年)、元(西元1271~1368年)、明(西元1368~1644年)、清(西元1644~1911年)四個朝代的藝術風格,被稱為蘇州“四大名園”,網師園也頗負盛名。分頁符圖標,請勿在代碼中對其進行修改,否則可能會造成錯誤而不能使用!

  滄浪亭位於蘇州城南,是蘇州最古老的一所園林,始建於北宋慶曆年間(西元1041~1048年),南宋初年(西元12世紀初)曾為名將韓世忠的住宅。滄浪亭造園藝術與眾不同,未進園門便設一池綠水繞于園外。園內以山石為主景,迎面一座土山,滄浪石亭便坐落其上。山下鑿有水池,山水之間以一條曲折的復廊相連。假山東南部的明道堂是園林的主建築,此外還有五百名賢祠、看山樓、翠玲瓏館、仰止亭和禦碑亭等建築與之襯映。

  獅子林位於蘇州城內東北部,始建於元至正二年(西元1342年)。因園內石峰林立,多狀似獅子,故名“獅子林”。獅子林平面呈長方形,面積約15畝,林內的湖石假山多且精美,建築分佈錯落有致,主要建築有燕譽堂、見山樓、飛瀑亭、問梅閣等。獅子林主題明確,景深豐富,個性分明,假山洞壑匠心獨具,一草一木別有風韻。

  留園坐落在蘇州市閶門外,始建於明代。清代時稱“寒碧山莊”,俗稱“劉園”,後改為“留園”。留園佔地約50畝,中部以山水為主,是全園的精華所在。主要建築有涵碧山房、明瑟樓、遠翠閣曲溪樓、清風池館等處。留園內建築的數量在蘇州諸園中居冠,其在空間上的突出處理,充分體現了古代造園家的高超技藝和卓越智慧。

  拙政園位於蘇州婁門內,是蘇州最大的一處園林,也是蘇州園林的代表作,明正德年間(西元1506~1521年)修建。現存園貌多為清末時(西元20世紀初)所形成,佔地面積達62畝。拙政園的佈局主題以水為中心,池水面積約佔總面積的五分之一,各種亭臺軒榭多臨水而築。主要建築有遠香堂、雪香雲蔚亭、待霜亭、留聽閣、十八曼陀羅花館、三十六鴛鴦館等。拙政園建築佈局疏落相宜、構思巧妙,風格清新秀雅、樸素自然。

  網師園位於蘇州城東南部。始建於南宋時期(西元1127~1279年),當時稱為“漁隱”。清代乾隆年間(西元1736~1796年)重建,取“漁隱”舊意,改名為“網師園”。網師園佔地約半公頃,是蘇州園林中最小的一座。園內主要建築有叢桂軒、濯纓水閣、看松讀畫軒、殿春簃等。網師園的亭臺樓榭無不臨水,全園處處有水可依,各種建築配合得當,佈局緊湊,以精巧見長,具有典型的明代風格。分頁符圖標,請勿在代碼中對其進行修改,否則可能會造成錯誤而不能使用!

  蘇州園林在有限的空間範圍內,利用獨特的造園藝術,將湖光山色與亭臺樓閣融為一體,把生意盎然的自然美和創造性的藝術美融為一體,令人不出城市便可感受到山林的自然之美。此外,蘇州園林還有著極為豐富的文化底蘊,它所反映出的造園藝術、建築特色,以及文人騷客們留下的詩畫墨跡,無不折射出中國傳統文化中的精髓和內涵。

 
世界遺産委員會評價

 
 
  沒有哪些園林比歷史名城蘇州的四大園林更能體現出中國古典園林設計的理想品質。咫尺之內再造乾坤,蘇州園林被公認是實現這一設計思想的典範。這些建造于16至18世紀的園林,以其精雕細琢的設計,折射出中國文化中取法自然而又超越自然的深邃意境。

 
遺産價值


 
  寫意的山水藝術思想

  中國的造園藝術與中國的文學和繪畫藝術具有深遠的歷史淵源,特別受到唐宋文人寫意山水畫的影響,是文人寫意山水模擬的典範。中國園林在其發展過程中,形成了包括皇家園林和私家園林在內的兩大系列,前者集中在北京一帶,後者則以蘇州為代表。由於政治、經濟、文化地位和自然、地理條件的差異,兩者在規模、佈局、體量、風格、色彩等方面有明顯差別,皇家園林以宏大、嚴整、堂皇、濃麗稱勝,而蘇州園林則以小巧、自由、精緻、淡雅、寫意見長。由於後者更注意文化和藝術的和諧統一,因而發展到晚期的皇家園林,在意境、創作思想、建築技巧、人文內容上,也大量地汲取了私家花園的“寫意”手法。

分頁符圖標,請勿在代碼中對其進行修改,否則可能會造成錯誤而不能使用!

  完美的居住條件與生活環境

  蘇州古典園林宅園合一,可賞,可遊,可居,這種建築形態的形成,是在人口密集和缺乏自然風光的城市中,人類依戀自然,追求與自然和諧相處,美化和完善自身居住環境的一種創造。拙政園、留園、網師園、環秀山莊這四座古典園林,建築類型齊全,保存完整,系統而全面地展示了蘇州古典園林建築的佈局、結構、造型、風格、色彩以及裝修、傢具、陳設等各個方面內容,是明清時期(14——20世紀初)江南民間建築的代表作品,反映了這一時期中國江南地區高度的居住文明,曾影響到整個江南城市的建築格調,帶動民間建築的設計、構思、佈局、審美以及施工技術向其靠攏,體現了當時城市建設科學技術水準和藝術成就。

  豐富的社會文化內涵

  蘇州古典園林的重要特色之一,是它不僅是歷史文化的産物,同時也是中國傳統思想文化的載體。表現在園林廳堂的命名、匾額、楹聯、書條石、雕刻、裝飾,以及花木寓意、疊石寄情等,不僅是點綴園林的精美藝術品,同時儲存了大量的歷史、文化、思想和科學資訊,物質內容和精神內容都極其深廣。其中有反映和傳播儒、釋、道等各家哲學觀念、思想流派的;有宣揚人生哲理、陶冶高尚情操的;還有借助古典詩詞文學,對園景進行點綴、生發、渲染,使人于棲息遊賞中,化景物為情思,産生意境美,獲得精神滿足的。而園中匯集保存完好的中國歷代書法名家手跡,又是珍貴的藝術品,具有極高的文物價值。另外,蘇州古典園林作為宅園合一的第宅園林,其建築規制又反映了中國古代江南民間起居休憩的生活方式和禮儀習俗,是了解和研究古代中國江南民俗的實物資料。

分頁符圖標,請勿在代碼中對其進行修改,否則可能會造成錯誤而不能使用!

 
(來源:中國網)

編輯:齊曉靖



 
編輯:system    
 
相關新聞
圖片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