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網
  
北京 晴 7 ~ -3 ℃ 微風/臺北 多雲 18 ~ 12 ℃ 微風
特別推薦
重要文獻匯集
重要言論
中共中央文獻
全國人大文獻
中央政府文獻
全國政協文獻
中央軍委文獻
外交文獻
國臺辦文獻
其他部委文獻
民主黨派文獻
民間團體文獻
歷史文獻
地方政府文獻
臺灣地區相關文獻
中國政府白皮書
七日回顧
歷史上的今天
大事記
數  據
涉臺常識
中國概況
 
 
 
字號:
中國僑聯

  時間:2005-12-21 16:55    來源:     
 
 


  一、中國僑聯的前身——延安僑聯和全國僑聯籌委會
  國內歸國華僑社團組織是伴隨著華僑頻頻回國參加革命和建設而産生和發展起來的。中國民主革命初期,愛國華僑以各種方式積極參加孫中山先生領導的辛亥革命鬥爭,所以孫中山先生讚譽“華僑是革命之母”。此後,一批批海外僑胞紛紛回國,為了廣泛團結聯絡海內外僑胞,為祖國、為家鄉多作貢獻,在廣東、福建、上海等地,歸國華僑自發組織各種社會團體。這是先期的歸國華僑組織。
  (一)延安華僑救國聯合會
  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後,旅居海外的愛國華僑群情激奮,同仇敵愾,開展了抗日救亡運動,散居在五大洲的1000多萬華僑紛紛成立了近千個抗日救國的群眾團體,大力宣傳抗日,捐獻財物支援祖國的抗戰等等。在全面抗戰中,一批又一批華僑熱血青年離別親人,從海外回到戰火紛飛的祖國,與祖國軍民一起,同敵人浴血奮戰。在抗日戰爭期間,延安、重慶、上海、昆明等地的歸國華僑,紛紛成立“華僑聯合會”等群眾組織支援祖國抗戰。1937年7月成立了“華僑留延(安)辦事處”。1938年,中共中央決定在華僑青年較多的陜北公學設立“華僑救國聯合會”。1940年9月5日,由“華僑留延(安)辦事處”發起,在楊家嶺大禮堂召開了延安華僑第一次代表大會。來自新加坡、英國、法國、美國、印尼、爪哇等國家和地區的170多名華僑以及留在延安學習、工作的300多名歸僑出席了大會。會議決定成立延安華僑救國聯合會。根據大會簡章規定:延安僑聯的宗旨是:一、加強對海外僑胞的聯繫和宣傳;二、組織華僑歸國抗戰,參加邊區經濟建設和興辦各種企業。延安僑聯成立後,便成為當時在延安的主要群眾團體之一。延安僑聯自成立開始,積極開展了抗日救亡活動和華僑統戰工作,它團結廣大愛國華僑對陜甘寧邊區的抗日對敵鬥爭、宣傳、文教、科學技術和經濟建設做了大量的有益工作。例如1940年5月,著名華僑領袖陳嘉庚率南洋華僑組成的“回國慰勞視察團”抵延安慰問視察,留延華僑熱情歡迎,協助做了許多接待工作。抗戰勝利後,1946年3月12日,延安僑聯在延安王家坪大禮堂召開會員大會,80余名留延華僑參加大會。大會決定改“延安華僑救國聯合會”為“延安華僑聯合會”。1948年延安僑聯轉移到晉察冀解放區的河北平山縣,下半年延安僑聯為選舉參加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代表召開會議,會上決定改“延安華僑聯合會”為“中國解放區歸國華僑聯合會”。延安僑聯為新中國成立後僑聯組織的建立和發展積累了經驗,奠定了基礎,在華僑史上具有承前啟後的歷史地位。
  (二)中華全國歸國華僑聯合會籌備委員會
  1950年7月8日,在北京成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歸國華僑聯誼會籌委會,擬在原解放區歸國華僑聯合會的基礎上,改組擴大成立全國歸國華僑聯誼會。不久,北京成立了北京市歸國華僑聯誼會。稍後,在歸僑集中的地方,如上海、廣州、廈門等地相繼建立了歸僑聯誼組織。到1956年,全國各地的僑聯組織已發展到七八十個。新中國成立後回國工作、學習的華僑不斷增多,建立統一的全國性的僑聯組織已成為各地僑聯和廣大歸國華僑的迫切要求。
  1956年6月,中央人民政府華僑事務委員會第四次(擴大)會議做出決定:成立中華全國歸國華僑聯合會籌委會,推舉被毛澤東譽為“華僑旗幟,民族光輝”的陳嘉庚先生為籌委會主任委員。
  二、中國僑聯歷屆代表大會
  (一)第一次全國歸國華僑代表大會
  經過3個多月的籌備,1956年10月5日至12日,第一次全國歸國華僑代表大會在北京隆重召開。全國政協副主席李濟深、中共中央統戰部部長李維漢、國務院內務部部長謝覺哉、華僑事務委員會主任何香凝、全國僑聯籌委會主任陳嘉庚先後在開幕式上致辭,莊希泉作了題為“中華全國歸國華僑聯合會當前的基本任務”的報告;華僑事務委員會副主任廖承志、方方等作了報告和講話。大會通過了全國僑聯章程。大會選舉産生了由131人組成的全國僑聯第一屆委員會和由43名常委組成的常委會,陳嘉庚先生當選為全國僑聯主席。來自26個國家和地區的歸僑、僑眷代表356人出席了大會,800多名華僑和港澳同胞列席了大會。
  中華全國歸國華僑聯合會(簡稱全國僑聯)是僑聯的全國性組織,她的成立標誌著全國各級僑聯進入了發展的階段。1966年前,全國有14個省、自治區和直轄市成立了省一級僑聯組織 ,不少重點僑鄉的市、縣也先後成立了基層僑聯組織。在全國僑聯的統一指導下,各地僑聯積極發揮作用,贏得了廣大歸僑、僑眷和國外僑胞的信賴,僑聯的地位和威望也得到了進一步的提高。 
  (二)第二次全國歸國華僑代表大會
  十年動亂,使全國僑務工作遭到嚴重的破壞,全國僑聯被迫停止活動。粉碎“四人幫”後,1978年12月17日至28日,第二次全國歸國華僑代表大會在北京召開。黨和國家領導人李先念、廖承志等出席大會開幕式,李先念代表中共中央和國務院致詞,廖承志作了題為“認真落實黨的僑務政策,為建設現代化的社會主義強國而奮鬥”的報告,大會還修改並通過了《全國僑聯章程》。大會選舉産生了新的領導機構:第二屆全國僑聯委員會委員237名,常委會常委54名。名譽主席:廖承志。主席:莊希泉。630名代表參加了大會。
  在1978年到1984年的5年時間裏,僑聯的省一級組織由14個發展到28個,即除西藏、臺灣外的省、自治區、直轄市,有400多個地、市、縣成立了僑聯組織。僑聯工作相繼恢復。
  (三)第三次全國歸國華僑代表大會
  1984年4月11日至16日,第三次全國歸國華僑代表大會在北京召開。黨和國家領導人烏蘭夫、習仲勳、楊尚昆等出席了開幕式,國務院僑務辦公室副主任、中國僑聯第二屆副主席連貫致開幕詞,國家副主席烏蘭夫代表中共中央和國務院致詞,洪絲絲副主席代表莊希泉主席作了題為:“發揚華僑愛國愛鄉的光榮傳統,為振興中華做出新的貢獻”的工作報告。16日,鄧小平、胡耀邦、李先念、彭真、鄧穎超等黨和國家領導人到會接見了與會全體代表。這次大會總結了幾年來撥亂反正、落實黨的僑務政策的成績,討論研究了圍繞以經濟建設為中心開展僑聯工作的設想。大會修改並通過了全國僑聯新的章程。大會選舉産生了新的領導機構:第三屆全國僑聯委員會委員277名,常委71名,顧問13名。名譽主席:葉飛、莊希泉。主席:張國基。694名代表參加了大會。
  在黨和政府的重視和關懷下,在改革開放不斷深入的大好形勢下,各地僑聯組織有了較大的發展,全國縣級以上僑聯組織發展到2700多個,全國各級僑聯組織以及所屬社團已達8200多個。
  (四)第四次全國歸國華僑代表大會
  1989年12月18日至22日,第四次全國歸國華僑代表大會在北京召開。中共中央總書記江澤民代表黨中央和國務院出席了開幕式並致詞,張國基作了題為“在改革開放中再創僑聯工作新成績”的工作報告,江澤民、萬里、李鵬、喬石、姚依林、宋平、李瑞環等黨和國家領導人接見了出席會議的全體代表。大會總結研究了僑聯的工作,修改並審議通過了《全國僑聯章程》。大會選舉産生了新的領導機構:第四屆全國僑聯委員會委員289名,常委49名,顧問30名。名譽主席:張國基。主席:莊炎林。參加大會的代表有800人。
  在第四次全國歸國華僑代表大會上,江澤民總書記充分肯定了僑聯的工作成績和廣大歸僑、僑眷在現代化建設中的重要作用,並對僑聯今後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希望。黨和政府對僑聯工作的充分肯定和對僑聯組織的巨大關懷與重視,進一步確立僑聯的社會地位,從而又推動了僑聯優勢和作用的發揮。
  (五 )第五次全國歸國華僑代表大會
  1994年6月14日至18日,第五次全國歸僑僑眷代表大會在北京召開。江澤民、李鵬、李瑞環、胡錦濤、榮毅仁等黨和國家領導人接見了出席會議的全體代表。錢其琛副總理代表中共中央和國務院致詞,莊炎林作了題為“為振興中華統一祖國的偉大事業做出新貢獻”的工作報告。大會總結了僑聯的工作,表彰了先進個人、先進集體。大會修改了僑聯章程,將簡稱“全國僑聯”改為“中國僑聯”。大會選舉産生了新的領導機構,第五屆中國僑聯委員會委員294人,其中常委50人。顧問40人,名譽委員26人。主席:楊泰芳。
  (六 )第六次全國歸國華僑代表大會
  1999年7月12日至15日,第六次全國歸僑僑眷代表大會在北京召開。大會開幕前,江澤民、李鵬、朱鎔基、李瑞環、胡錦濤、尉健行、李嵐清等黨和國家領導人親切會見了出席會議的全體代表。胡錦濤同志代表中共中央和國務院出席了開幕式,錢其琛副總理代表中共中央和國務院向大會致祝詞。楊泰芳作了題為“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緊緊團結歸僑僑眷廣泛聯繫海外僑胞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奮鬥”的工作報告。大會表彰了“全國歸僑僑眷先進個人”、“全國僑務工作先進集體”以及“全國僑務工作先進個人”。大會修改並通過了中國僑聯新的章程。大會選舉産生了中國僑聯新的領導機構:中國僑聯六屆委員會委員290名,常委58名,顧問40人,名譽委員62人。主席:林兆樞。全國現有各級僑聯組織約 11000多個。
  三、中國僑聯的性質、地位、作用和基本職能
  中國僑聯是由全國歸僑、僑眷組成的全國性人民團體,是黨和政府聯繫廣大歸僑、僑眷和海外僑胞的橋梁和紐帶。中國僑聯是全國性的一級人民團體,是全國政協的組成單位,各級僑聯與同級工會、青年團、婦聯等人民團體享有同等待遇。《歸僑僑眷權益保護法》第八條規定:“中國僑聯和地方僑聯代表歸僑、僑眷的利益,依法維護歸僑、僑眷的合法權益。”第二十三條還規定:“歸僑、僑眷合法權益受到侵害時,被侵害人有權要求主管部門依法處理,或者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歸國華僑聯合會應給予支援和幫助。”僑聯的性質決定了為僑服務是我們的根本宗旨,僑聯的基本職能是“群眾工作、參政議政、維護僑益、海外聯誼”。
  群眾工作就是要本著一切為了歸僑僑眷、一切依靠歸僑僑眷的原則開展各項工作,充分調動廣大歸僑僑眷的積極性,凝聚僑心、集聚僑力,共同為振興中華作貢獻。就要時刻關心僑界群眾生活,了解和掌握廣大歸僑僑眷和海外僑胞的願望和要求,切實為僑界群眾排憂解難,特別要關心歸僑僑眷中的困難群體,動員各方力量扶貧濟困,幫助解決實際困難。
  參政議政就是要積極參加國家的各項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事務活動,為推動國家經濟、社會發展和祖國統一大業發揮僑的獨特作用。僑聯作為政協組成單位,要積極發揮民主監督作用,通過僑界人大代表、政協委員提出提案和議案,積極反映社情民意、僑界的心聲。要積極參與涉僑法律、法規的制定與修改,督促檢查《保護法》的實施。
維護僑益就是要代表歸僑僑眷的權利和利益,通過學習宣傳僑法,提高全社會的認識;通過各種形式和渠道,加大依法護僑的力度;通過健全網路、拓寬渠道,增強信訪工作的實效;通過深入基層、協調各方,提高為僑服務的品質。
  海外聯誼就是要充分發揮僑聯組織密切聯繫海外僑胞的優勢,深交老朋友,廣交新朋友。加強同港澳僑團的聯繫,密切與海外僑胞及其社團的聯繫,建立與新一代僑胞及其社團的聯繫,加強與華僑華人世界性、區域性組織的聯繫,積極參與以地緣、業緣、血緣關係為紐帶組成的僑團的聯誼活動。


(來源:中國僑聯網站)
                                      責任編輯:朱俊

 
編輯:system    
 
相關新聞
圖片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