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獻資料

曾永權:兩岸交流成果不易 不應也不可再走回頭路(2011.06.12)

時間:2011-06-13 09:49   來源:中國新聞網
  第三屆海峽論壇大會12日上午在廈門舉行。中國國民黨副主席曾永權在會上表示,海峽兩岸已經進入和平大道,我們正邁向大交流、大發展、大合作的大時代,現在正是兩岸人民做主人,積極展開民間交流的新時代。這個新的時代,我們絕對要抓得住。

  曾永權說,兩岸關係自從2005年4月中國國民黨連戰主席赴大陸進行“和平之旅”,與胡錦濤總書記達成“五項共同願景”,兩岸和平發展的大門打開了。

  近三年來,中國國民黨在馬英九主席的帶領下,兩岸關係邁向和平、繁榮的大道,特別是海基、海協兩會,在“九二共識”的基礎上,恢復了平等協商。兩會截至目前為止,已經舉行了6次會談,簽署15項協議達成陸資來臺共識,對兩岸交流衍生的各項事務都順利處理。

  曾永權說,現在兩岸一日生活圈也已形成,從臺北到廈門只要一個多小時就可以抵達,大大縮短兩岸的實際距離,更拉近了兩岸人民心理的距離。

  曾永權表示,在兩岸各界人士共同努力推動之下,近年來我們已經舉行七屆兩岸經貿文化論壇,建立國共黨對黨溝通平臺;舉行6次海基、海協兩會的協商,建立兩岸制度化協商管道;海峽論壇至今也舉辦了三屆,建立兩岸民間交流橋梁。

  除此之外,大陸各省市領導率團赴臺灣進行探親、訪友、採購、交流;還有兩岸各界所舉辦的婦女、青年、產業等論壇;再加上去年有超過158萬人次大陸居民赴臺旅遊,臺灣有超過514萬人次赴大陸旅遊,對于增進兩岸人民的相互了解、提升彼此的情感、促進雙方的共同利益,有相當大的幫助。

  曾永權指出,海峽兩岸已經進入和平大道,我們正邁向大交流、大發展、大合作的大時代,現在正是兩岸人民做主人,積極展開民間交流的新時代。這個新的時代,我們絕對要抓得住。在兩岸這樣一個發展的狀況之下,我們有很多的民間交流經緯萬端,所以我們需要一個定期的平臺來處理。海峽論壇的舉辦就更有特別意義。

  這次第三屆海峽論壇的特色非常多,它是一個多元的、草根的、定期的論壇。它有臺灣廟會,它有兩岸的文化、佛教、民俗交流活動。臺灣廟會展現寶島的風情,民俗文化展現兩岸文化的淵源,它是跟我們民生為一體的,它是符合民眾需求、兩岸發展需要的,因此我們對這次的論壇表示高度的肯定。

  曾永權說,兩岸現在交流日益密切,有海基、海協做檢討相關協議落實成果之外,我們也希望能夠增強下面四項工作:

  第一,盡速簽訂ECFA後續四項協議,貨品貿易、服務貿易、投保、爭端解決四項協議,再加上經濟合作相關的後續協商能夠簽訂完成,相信對兩岸經濟會有很大的幫助。

  第二,多搭建兩岸民間交流的平臺。兩岸ECFA簽訂之後,經濟產業合作多做由兩岸民間交流搭橋鋪路的工作。

  第三,建立兩岸產業的合作。臺灣現在推動六大新興產業,而大陸“十二五”規劃將推動七大新興產業。兩岸產業互補性是很高的,有待大家共同來開拓。建立產業合作機制,能夠讓產業升級,而且帶來更大的效益。

  第四,加強海西區和臺灣各地經貿的合作。大陸的“十二五”規劃,中央積極支持海西區的規劃,而也把福建、海西地區作為先行先試的地點。因此我們建議,海西區可否從農業、制造業、文化產業和金融產業來先行推動,與臺灣各地的經貿做有效的結合和合作。

  曾永權表示,順應民心是兩岸穩定發展的基礎,為民增利是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目標。我們現在正邁向大交流、大合作、大發展的新時代,這幾年來交流的成果得來不易,我們應該珍惜,不應該也不可以再走回頭路。我們誠摯地希望大家一同走向和平繁榮的大道,讓兩岸經濟能夠達到雙贏,讓人民都能安居樂業,讓我們下一代子子孫孫都能夠在和平的、繁榮的幸福環境中成長。
編輯:郭瑩瑩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