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獻資料

國家旅遊局長邵琪偉透露赴臺個人遊有關細則(2011.06.20)

時間:2011-06-21 08:29   來源:央視網

  主持人:非常感謝您接受我們的訪問。

  邵琪偉:謝謝。

  主持人:個人遊可以説千呼萬喚始出來,這已經都説了很久了,大陸游客也盼了很久,這一次第三屆海峽論壇您是宣佈了個人遊開放的時間,為什麼會選擇在海峽論壇這樣一個契機上來宣佈呢?

  邵琪偉:海旅會和臺旅會在這期間已經進行了五輪還是六輪的磋商。在磋商的過程中間,我們對個人遊一旦實施起來,我們現在叫試點,實施起來一些相關的問題,包括首先試點選擇哪幾個城市等等,都進行了反反覆復的討論、磋商,已經達成了共識。我們事先都已經商量好了,二季度要開起來,正好這個月底在福建的廈門舉辦第三屆的海峽論壇,這是一個很好的時機。

  大陸居民赴臺個人遊的開放,以城市為基礎,第一批試點城市為北京、上海和廈門,今後將根據市場發展情況逐漸增加開放區域。

  據了解,要參與赴臺個人遊的居民,需要持戶籍證明,向戶口所在地的公安機關出入境管理部門,申請辦理《大陸居民往來臺灣通行證》以及個人旅遊簽注,之後委託本城市指定旅行社,向臺灣相關機構申請入臺手續。

  目前,北京、上海、廈門一共有33家旅行社,取得業務資質。居民只能通過這些旅行社來辦理赴臺手續。

  這次選擇試點的城市,我們看到北京、上海、廈門,為什麼會選這三個城市作為試點城市?

  邵琪偉:因為都知道,兩個城市,北京和上海是中國經濟最發達的城市,北京又是我們的首都,上海是經濟最發達的城市。我們開始選擇的時候還有一個,這兩個城市對旅遊的管理應該是比較好的。

  而選擇廈門,因為我們要支援海西的發展,海西經濟區,很多政策應該放在海西選擇一些城市來先行先試,所以根據目前我們一開始雙方表示,不要嘗試太多,先試一試。如果試了比較成功,有一些問題有解決的辦法了,我們逐步來擴大,將來也逐步擴大。

  根據大陸居民赴臺個人遊細則,符合條件的大陸游客有兩種:一是20歲以上的成年人,需要提供不動産、存款或信用卡額度等財力證明;二是18歲以上的在讀大學生,這類人群不必提供財力證明。

  而所謂的財力證明,可以有三種形式,滿足其一即可。第一種是房産證;第二種是20萬元新台幣以上的存款證明,第三種是55萬元新台幣以上的年薪證明。

  另外,大陸游客還需要提供一名在大陸的親屬作為緊急聯絡人。

  細則規定,大陸居民赴臺個人旅遊,在臺灣的停留時間不得超過15天。如果遇到自然災害、重大疾病等不可抗因素,而必須延期,應及時報告臺旅會,並於事後自行返回。

  主持人:好多人有這樣的困惑,赴臺個人遊要交很多保證金,還要提供工作證明,很多很多類似的證明材料。但是現在去香港或者去澳門,已經非常非常自由了,是不需要這些手續的,這一方面您怎麼解答觀眾的疑問?

  邵琪偉:我們應該實事求是地告訴大家,個人遊本身就是一種特殊的安排,香港、澳門的個人遊是2003年SARS之後,中央政府採取的一項舉措,是逐步開放。臺灣呢,大家都知道,由於歷史的原因,兩岸目前處於這樣一個狀況之下。因此,我們過去講,兩岸現在所開展的旅遊,無論是團隊旅遊還是個人旅遊,是一種特殊的。既然是一種特殊的安排,它就需要有一些保障性的措施,這些保障性的措施完全是為了推動旅遊業,兩岸旅遊業能夠健康有序發展。使我們實施 兩岸旅遊合作這樣一個舉措能夠長期、平穩發展,從這個角度來考慮。

  主持人:好多人都預測説,赴臺個人遊可能要比團隊遊的費用高兩到五成,會達到這樣一個價位嗎?

  邵琪偉:我也看到這個預測了,我想如果是同等中等水準的團隊,是會略貴一點,原因是什麼?因為你的費用是不一樣的。一般按照國際上的慣例,團隊遊訂房訂餐等等相對會優惠一點。個人去消費的時候,這部分的優惠就沒有了。你同樣訂一個中等以上的客房,比如説四星級、五星級飯店的客房,價格是會有一些變化的。但是作為個人遊,將來如果人多的話,有一部分相當於我們現在説的背包客,可能住的是農家樂,相當於我們的農家樂,比如説鄉村觀光的旅社,反而可能便宜一點,根據你個人的消費能力,我們現在只能計算一個平均的水準略高一點。

  大陸居民赴臺個人遊是在兩岸雙方的共同努力下,步步推進的。

  2008年7月18日,大陸居民赴臺旅遊正式啟動。在大陸13個省、直轄市進行試點。到2010年7月18日,大陸31個省市全部開放赴臺旅遊,遊客人數也屢創新高。不過這種旅遊只限于團隊遊的模式,大陸游客只能走馬觀花,臺灣的旅遊業者也認為,大陸旅遊市場仍有很大潛力。在兩岸的呼聲之下,大陸居民赴臺個人遊被提上議程。

  2009年7月,在大陸游客赴臺團體遊開放將近一年之後,臺灣前行政部門負責人劉兆玄提出"大陸居民赴臺個人遊"議題,表示可以先在裏島進行試點。

  2010年8月14日,海旅會會長邵琪偉表示,將務實推動大陸居民赴臺個人遊。海旅會與臺旅會開始磋商相關細節。

  2011年6月8日,兩岸兩會協議執行成果總結會在臺北舉行,兩岸就大陸居民赴臺個人遊等問題達成共識。經過將近一年的磋商,雙方同意,在6月28日開始試點。

  主持人:如果團隊遊,他可以第一時間跟導遊和領隊聯繫,比如説我們了解的情況,前幾天在墾丁還走失了一位老人,也是組團遊的。如果赴臺個人遊的話,出現這樣的問題怎麼辦呢?

  邵琪偉:出現這樣的問題,臺灣方面有一套管理辦法。比如發現什麼情況,通過什麼樣的電話進行聯繫,找什麼樣的單位,找什麼樣的人。這樣的話,就等於説對岸都做了一些準備,所以我們的遊客去了之後,都要把這些資訊掌握住。一旦病了,該找什麼人聯繫,打什麼電話求助。遇到各種危險了,發生什麼車禍了,天災了,應該找什麼人聯繫。這些資訊個人去的時候都要做些準備。現在我們開始去辦手續的時候是由我們組團社去辦的,我們組團社就有責任把一些資訊告訴旅遊者,讓他知道我們進去了之後應該這樣去辦。 

  主持人:對於這次個人遊,我們看到一些資訊,比如説相較于澎湖、金門、馬祖,這三個裏島來説,好像還有一些特別的安排。

  邵琪偉:這個特別安排是指在福建,在福建省範圍之內,我們將和對岸磋商之後,選擇若干城市也要試一試。這個試是指這部分福建居民可以到金馬澎實施個人遊。

  自"小三通"開通以來,福建就成為對臺旅遊先行先試的平臺。2004年、2005年、2007年,兩岸先後啟動福建居民赴金門、馬祖、澎湖地區團體遊。近日,經臺旅會和海旅會磋商,雙方同意開放福建居民赴金馬澎個人遊。目前雙方正在就細則進行磋商,預計今年6月底可以正式上路。

  除此之外,計劃在廈門暫住一個月以上的非福建戶籍居民,也可以在廈門辦理赴金門旅遊。

  主持人:您覺得如果個人遊開放,您會用個人遊的方式去臺灣旅遊嗎?

  邵琪偉:我當然願意了,但是按照我現在的工作崗位還不允許我自己去個人遊。

  主持人:您既然這麼推崇個人遊,而且又先後去臺灣六次,如果讓您推薦一下,您比較喜歡的臺灣的景點或者是臺灣的特色小吃的話,您印象比較深刻的有哪些?

  邵琪偉:一般説臺灣景點,我印象比較深的,臺北故宮,故宮博物院,這兩天不是在搞《富春山居圖》合展嗎?這個我印象很深,裏邊有很多文物,去參觀了以後會留下很深的印象,會引起我們很多歷史的回想,這一個印象比較深刻。再一個就是101大樓,101大樓是造得很好的,我上去過兩次,感覺很深。另外還給我印象很深有一個寺廟,叫中臺禪寺,我第一次去,為什麼印象深?當然後來幾個寺廟我都去了,中臺禪寺印象深,它這個建築風格和它這個管理理念,把傳統對宗教場所,宗教建築這種建築建造和管理把現代理念完全引進去了,這個我印象很深刻。

  我有遺憾的就是我在農民家裏沒住過,我是下過鄉的人,跟農民有天然的感情,我希望有機會能夠到農家樂家裏邊去住一住,我去看過了,但沒有住,很好。我去看過一個地方,非常漂亮,滿院子全都是花,而且全是他自己打理的,非常好。

  從2005年到2011年,邵琪偉先後6次赴臺灣考察,對大陸游客赴臺旅遊的相關事宜進行了方方面面的交流和了解。

  2005年10月,邵琪偉第一次到臺灣,就感受到了當地旅遊業者的熱情。考察團深入旅遊景區,考察了臺灣的旅遊産品、接待條件、服務水準和安全保障,為促進大陸居民赴臺旅遊做準備。

  2008年7月,邵琪偉率大陸居民赴臺旅遊交流考察團在臺灣東北部和中部考察,重點考察了臺灣九二一地震後旅遊業的恢復情況。

  2011年2月,邵琪偉率團參加第14屆海峽兩岸旅行業聯誼會。深度考察了臺灣旅遊業,力求推動大陸居民赴臺旅遊向縱深發展。

  主持人:剛才您一直從國家旅遊局的局長來看近年來兩岸旅遊從開始到現在一步一步走過來,現在有這個可喜的收穫和變化,如果從個人的角度,您會怎麼來看您幾次去臺灣回來之後的一些收穫?

  邵琪偉:從我個人的角度,我最大的收穫,一個,對臺灣的民眾,心裏有更多的了解。第二個,對臺灣的山山水水有更多的認識,確實,説是寶島,確實是寶島,一點都不差。臺灣由於它特殊的地形地貌,造就了有山區,有平原,有海洋,有海島。所以臺灣經濟能夠發展到今天,既有歷史的原因,也有自然條件的原因。因此我個人去了還想再去。

  主持人:您覺得現在如果回頭來看,現在兩岸之間在旅遊這個領域,這種熱絡的場面是不是有如您當時預想的那樣?

  邵琪偉:比我預想的好。

  從我們兩岸的業者,旅遊管理部門也好,旅遊企業也好,積累了一個非常友好的合作關係,而且我們個人之間的感情也很好。這也是那麼長時間一個交往,包括協商、磋商、談判,整個過程我們都參與了。就把這一件當時定不下來的事情,最後把它定下來了,而且發展成功了。我認為這是一件很好的事情。第二個,我確實沒有想到,一旦開放之後,人數增長得那麼快。如果你還記得的話,剛剛2008年7月18日開的時候,有一段時間每天去的人很少,臺灣有關方面就帶資訊過來,説為什麼人那麼少?似乎跟我們預想的差距太大。當時我們也做了一些分析,做了一些了解。是的,一開始,對有些手續怎麼辦大家不了解,確實盼望已久,但是一旦開了,有些人還觀望一下,幾種情況都有。

  後來我們研究了之後認為,客源不是問題,但是需要做一些宣傳推廣。

  第三個,我沒有想到大陸居民到臺灣去購買力這麼強,這超過了我的預料。當時我想,一般到臺灣去,作為遊客去,一般買一點普通的,買一點茶葉,買點鳳梨酥,各種各樣伴手禮都會有一點。目前我們大陸居民無論到哪去,其中有一個意願就想購物。有一些地方,一開始有幾個地方告訴我,供貨都供不上了。茶葉、鳳梨酥,很多伴手禮供貨供不上。當然這也是一個好事情。

  主持人:開放個人遊我們看到媒體有很多預估,比如説臺灣媒體就有這樣一種預估,説如果開放大陸游、個人遊的話,每年能為臺灣帶去90到150億元新台幣的收入,從您的角度來觀察,您覺得預估的這個數字是否客觀?

  邵琪偉:這個預估的數字是一種推算,臺灣方面有一個報道的數字,每一個大陸的遊客去,每天大概總的消費是234美元,這個數字也是有關部門統計出來的,就相當於我們來統計,外面到大陸來的遊客平均每天消費多少,這是一個道理。它的這個數字是完全可以實現的,而且應該從現在兩岸旅遊交流發展來講,大陸居民到臺灣去消費總水準應該要逐步超過。下一步我們搞産業化合作,可以大大超過這個水準。

  主持人:您覺得個人遊開放之後是不是就能夠更加讓兩岸的民眾走近?更加讓兩岸的民眾互相了解?

  邵琪偉:這是一定的,我們有一句話,人來人往永遠要勝過文來文往,你通過媒體,通過書本,包括現在通過網路,不可能對臺灣,對臺灣民眾有深刻的了解,反過來講一樣,臺灣民眾了解大陸民眾,你通過媒體,通過書本這不行。一定要通過人與人的直接交往,在一塊兒交談,在一塊兒吃飯,在一塊兒喝酒,在一塊兒唱歌,在一塊兒跳舞。在這個過程中間,人們發現我們兩岸的民眾完全是同文,同文同根,在一塊兒坐下一在一起熟悉了無話不聊。都可以談,有什麼不可以談的?人類社會發展到今天,都有知識、有文化,資訊又這麼發達,咱們都可以交流,在交流的過程中間相互理解,相互了解。

  主持人:非常感謝邵局長接受我們的採訪。

  邵琪偉:謝謝。

編輯:郭瑩瑩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