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交流
王毅會見新同盟會退役將領訪問團一行
中共中央臺辦、國務院臺辦主任王毅今天在北京釣魚臺會見了由許歷農率領的臺灣新同盟會退役將領訪問團一行。王毅表示,保持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正確方向和良好勢頭,需要不斷深化兩岸雙方的政治互信,不斷增進兩岸同胞的民族認同感,不斷加強兩岸各領域的交流與合作。會見中,王毅對許歷農會長及新同盟會長期以來克服困難,排除干擾,堅持民族大義,堅決反對“臺獨”,堅定促進兩岸關係發展表示讚賞和肯定。
新同盟會是臺灣島內致力於發展兩岸關係的民間政治團體,主要由退役軍人、學者等各界人士組成。此次新同盟會訪問團由多位高級退役將領組成,將在北京、上海進行一系列參訪和交流活動。
臺軍退役將領訪問團對“一個中國”表示讚賞
臺當局前“總政戰部主任”許歷農今天率領近20名臺灣退役將領赴北京參訪,許歷農表示,此行旨在增進兩岸退役軍人的情感交流,促進兩岸軍事互信機制,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國臺辦主任王毅在釣魚臺國賓館會晤了許歷農一行。許歷農向王毅提及,1997年與已故海協會長汪道涵會面時,汪道涵曾提出兩岸共同締造一個中國的開創性建議,在兩岸引起轟動。現在看來,是具前瞻性的看法。
衛生部副部長會見臺灣醫學生大陸交流團
中國衛生部副部長黃潔夫今天會見了由臺灣陽明大學、臺灣大學、臺灣中國醫藥大學、臺灣高雄醫學大學、臺灣中山醫學大學5所醫學院校100多名師生組成的臺灣醫學生大陸交流團。黃潔夫與學生們互動交流了關於大陸醫療衛生體制改革進展、中西醫結合、兩岸文化教育的差異、互派醫師短期培訓、醫學人才資源分配、醫院分級轉診制度、醫學人文教育、發展農村醫療等內容。
上海市長韓正赴臺 出席上海、臺北“雙城論壇”
上海市長韓正今天抵達臺北,出席了上海、臺北“雙城論壇”,並與臺北市長郝龍斌簽署了文化、旅遊、環保及科技園區4項雙邊合作備忘錄。這是暌違60年來,上海市長首度抵臺,也是大陸與臺灣首次簽訂城市合作備忘錄,將為兩岸交流寫下新頁。
韓正:鼓勵支援上海銀行儘早赴臺開設辦事處
正在臺北進行城市交流的上海市長韓正今天表示,在經貿往來過程中,金融合作與金融開放非常重要,非常鼓勵和支援上海浦東發展銀行儘早到臺北開辦事處,這些重大舉措可以推動兩岸經貿往來。
26家臺灣企業與上海企業簽署合作協議
由臺灣外貿協會與上海市商務委員會共同安排的“臺灣及上海經貿合作項目簽約儀式”今天在臺北舉行,統一、康師傅等26家臺灣企業與上海企業簽署合作協議,其中以食品、農産及保健品公司最多。
島內時政
郝龍斌:韓正來訪為兩岸交流樹立典範
臺北市長郝龍斌今天為上海市長韓正率領的交流訪問團舉行歡迎晚宴,雙方都認為今天簽署合作備忘錄,獲得豐碩成果,也為兩岸合作奠定良好基礎。郝龍斌説,韓正來臺訪問是歷史性的一刻,不僅開啟了兩岸標竿城市上海市和臺北市的交流,也為兩岸的交流樹立了良好的典範。
民進黨人士搶鏡擾韓正訪台 郭臺銘批吃飽沒事幹
上海市長韓正今天抵臺,展開為期四天的訪問,並出席臺北——上海城市論壇,針對上海的特色以及文化作了詳細介紹。由於綠營部分擬參選人為提高曝光隨行抗議,並於飯店外爆發推擠衝突,臺灣鴻海集團董事長郭臺銘相當不以為然地表示,“都是吃飽沒事幹”,還勸臺灣媒體少報道這些示威活動。
臺官員批“ECFA將造成白領失業”報道是製造恐慌
親綠媒體報道ECFA(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簽定後,臺灣開放大陸服務業來臺,將造成321萬白領失業。臺當局“陸委會主委”賴幸媛今天表示,這個報道是“狼來了”,這樣的報道製造社會恐慌,並不適當。
臺“經濟部”稱兩岸簽ECFA臺灣可增26萬人就業
兩岸簽署ECFA勢在必行,臺當局“經濟部”今天指出,簽署ECFA後,臺灣經濟增長率可望增長1.65%到1.72%,而臺灣未來7年總就業人口可望增加25.7到26.3萬人。
馬英九:兩岸經貿關係推進晚了10年 必須加緊腳步
國民黨主席馬英九今天指出,過去10年全亞洲發生驚天動地的變化,臺灣似乎完全置身事外,臺當局對兩岸經貿關係的有序推進,已晚了10年,必須加緊腳步,否則到時就會被邊緣化了,這是要加緊腳步的原因。
馬英九:必須促進兩岸關係轉型 從負擔變成資産
馬英九今天表示,身為臺灣地區領導人,他必須告訴民眾與世人,不能讓兩岸關係成為臺灣的負擔,因此,必須促進兩岸關係轉型,“從負擔變成資産”,實際作法就是改善與大陸的關係,降低兩岸緊張情勢。
馬英九:準備未來一兩個月開放陸銀在臺設分行
馬英九今天和美國學者進行越洋視訊會議時表示,兩岸已經簽訂金融監理合作諒解備忘錄(MOU),未來1至2個月將準備開放大陸銀行在臺灣設立分行。目前包括中國銀行、中國工商銀行、中國建設銀行、中國交通銀行、以及招商銀行等5家陸銀,符合赴臺設辦事處資格。
馬英九稱要嚴打禁絕臺灣地下電臺偽藥
臺當局“行政院”查緝地下電臺,取締偽藥、劣藥。國民黨主席馬英九今天指出,臺灣每有1人洗腎,將犧牲29個人的健保福利,他指示行政單位打擊偽藥,要鍥而不捨,除惡務盡。
臺衛生部門擬2012年實施二代健保
臺“衛生署長”楊志良今天向馬英九報告二代健保的“全民健康保險法修正草案”。楊志良表示,草案將有100條,可望8日在“行政院”通過,待“立法院”三讀通過,預計2012年實施。
臺“行政院”:核四商轉須安全第一 兼顧節能減碳
臺“行政院”發言人江啟臣今天説,“行政院長”吳敦義曾期許核能四廠商轉進度提前,但前提是安全無虞,兼顧節能減碳、環境均衡、經濟發展等原則。
臺當局下修仲介保證金 促合法引進大陸漁工
海協會和臺灣海基會領導人第四次會談簽署的《兩岸漁船船員勞務合作協議》3月21日生效,但無仲介業者簽約引進新漁工。臺灣東港大陸漁工岸置處主任蔡財安説,主因是仲介保證金門坎過高;臺當局“漁業署”已下修改善,為引進大陸漁工提供了便利。
劉兆玄申請赴上海參加世博會臺灣館點燈活動
臺當局“內政部長”江宜樺今天表示,前“行政院長”劉兆玄應臺北世貿中心邀請,5月11日前往上海參加世博會點燈活動;“移民署”收到劉兆玄申請,明天將發函“行政院”表示意見,再召開聯審會審查。
連戰2005年大陸破冰之旅受肯定 獲評傑出領袖獎
國民黨榮譽主席連戰今天偕同妻子連方瑀搭機赴美,他將領取美國百人會團體頒發的“國際傑出領袖獎”。百人會肯定2005年連戰以國民黨主席身份赴大陸展開破冰之旅,促成兩岸關係歷史性的轉變。
臺灣“五都”選舉11月27日投開票
臺當局“中選會”今天通過年底“直轄市”市長、市議員及里長“3合1”選舉日程,11月27日投票,投票時間上午8時至下午4時,並隨後開票。
藍營確定“五都”民調名單 戴謙確定不納入民調
國民黨中央今天討論“五都”(臺北縣升格後的新北市、臺北市、縣市合併後的大臺中市、大臺南市和大高雄市)表態參選名單。南臺科技大學校長戴謙並未出現在名單之中,確定不會納入藍營4月中旬的民調作業。目前國民黨地方黨部提報的表態名單,臺北市為現任臺北市長郝龍斌、臺北市議員楊實秋;新北市僅朱立倫一人;大臺中部分,臺中市長胡志強、國民黨籍民意代表紀國棟;大高雄有國民黨籍民代黃昭順、侯彩鳳、張顯耀、林益世及馬英九辦公室副秘書長賴峰偉、前臺北市勞工局長蘇盈貴6人角逐。
民進黨主席選舉今起受理登記
2010年民進黨主席暨第14屆黨代表選舉,今天起受理領表登記。目前,只有現任民進黨主席蔡英文公開表達參選黨主席意願。民進黨主席及黨代表由民進黨員投票産生,4月6日到10日受理登記,5月23日舉行黨員投票。
臺檢方稱扁家應全數匯回海外12億而不是7億
臺灣“高等法院合議庭”上周説,陳水扁家需匯回“海角7億”(指陳水扁家匯往海外的7億元新台幣貪污款),陳水扁才較有可能交保。陳水扁兒子陳致中今天表示他和妻子黃睿靚經吳淑珍同意,已簽署文件,願將瑞士7億(新台幣 ,下同)存款匯回臺特偵組指定賬戶。臺檢方特偵組發言人陳雲南強調:臺特偵組一直以來就主張陳水扁家海外12億元應全數匯回,而不僅是7億。
臺灣社會
高雄縣市年底合併 財政缺口將達116億元
高雄縣市今年底合併為大高雄市,高雄市府秘書長郝建生今天表示,業務移撥將會增加市政支出約260億元(新台幣,下同);雖然預估分給統籌稅款144億元,高雄仍有約116億元財政缺口。
臺灣上網人口約1622萬 逾半參與網遊
臺灣公佈的“臺灣寬頻網路使用調查”顯示,截至2010年2月,臺灣地區上網人口約有1622萬,有玩過線上游戲者為50.28%,其中以12至19歲使用者比例最高。
島內輿情
臺灣各界對王毅主任接受《旺報》專訪反應綜述
3月30日,兩岸ECFA第二次協商前夕,王毅主任接受了臺灣《旺報》的專訪,這是王毅就任國臺辦主任以來首次接受臺平面媒體專訪。綜述如下:
一、認為訪談展現大陸對臺政策的整體思維。臺輿論認為,這次訪談是國臺辦主任首次接受臺灣平面媒體的訪問,自有其“兩岸關係發展上的指標性意義”。整篇專訪,王毅主任對目前大陸對臺政策的基本思維、兩岸環境與未來發展,都做了翔實解説,除經貿、文化交流外還觸及兩岸的政治和軍事議題,是“一次難得的兩岸正向交流,有助於臺灣社會準確完整地理解大陸對臺政策內涵”。針對“先經後政、先易後難”,臺報評論指出,行穩致遠、逐步創造條件、逐漸積累共識,“可以看出是當前大陸對臺政策的主軸”。王毅主任雖然沒有提到“讓利”二字,不過“字字句句都具有強烈的針對性,更顯示大陸已經形成一套完整的、積極的對臺政策舉措”。
二、認為訪談體現了大陸“寄希望於臺灣人民,不只是口號”。王毅主任在訪談中多次強調大陸對臺政策始終是面向臺灣人民,尤其是面向臺灣基層民眾。針對臺灣方面提出早期收穫,王毅主任表示,“大陸方面理解臺灣方面的需求,從為臺灣民眾謀福祉的善意出發,我們呼應了臺灣的要求”。王毅主任還希望沒有來過大陸的臺灣同胞,尤其是中南部鄉親都能來大陸參訪,強調“大陸的對臺政策是面向2300萬台灣同胞的,大陸對臺釋放的善意、採取的舉措沒有地域和族群之分,是面向所有同胞尤其是基層民眾的”。有媒體認為,王毅主任希望更多臺胞來大陸參訪,一方面顯示出大陸的自信,也可看出大陸爭取臺灣民心的積極與努力,“寄希望於臺灣人民,不只是口號而已”。如果大陸的這條“庶民路線”能夠穿透阻礙排除盤剝,“對臺灣民心、社會輿論不可能不産生影響”。
三、理解和肯定對大陸“不斷釋放善意”根源的闡釋。王毅主任在訪談中表示,“大陸民眾始終認為兩岸同胞是一家人,儘管分隔多年,但畢竟同屬中華民族,都是炎黃子孫。這是大陸之所以能夠對臺灣不斷釋放善意的根源所在,也是大陸目前對臺政策能夠得到大多數民眾支援的重要背景”。國民黨副秘書長張榮恭表示,兩岸人民同屬中華民族,也是國民黨的基本立場,如不堅持,“兩岸關係將失去和平發展條件,兩岸人民也無和諧相處的空間”。臺媒體指出,王毅主任在表達大陸方面理解臺灣社會多元化特質的同時,也強調了大陸的民意,換言之,“倘若臺灣人自己不承認兩岸同胞一家,大陸方面基於對民意的交代,勢必很難再有目前的種種惠臺舉措”。
四、各界對專訪中關於ECFA的説明予以積極肯定。國民黨副秘書長、政策委員會副執行長兼大陸事務部主任張榮恭表示,王毅主任的講話有助於推進兩岸經濟合作的機制化、制度化,在兩岸進行第二次ECFA協商之際,講話“極具時效且正面”。針對王毅主任所説大陸善意是基於兩岸人民同屬中華民族,張表示“值得重視”,這也是國民黨強調的理念。張也認可“先經後政、先易後難”是兩岸共識,對於“ECFA中沒有政治語言和政治內容、兩岸政治談判要等到雙方達成一致”,張認為“都是務實的表述”。張指出,王毅主任關於兩岸商簽ECFA的五點説明是“對胡錦濤、溫家寶講話的具體闡述,直接回應了臺灣各界的關切和疑慮,有利於緩和反對ECFA的聲浪,並增強支援ECFA的臺灣民意。相信大陸會落實這些原則,以促成早收清單及早出爐,並在上半年完成簽訂ECFA”。臺“陸委會主委”賴幸媛也認為王毅主任的説法“是正面的,展現同理心,表達大陸方面已經充分理解兩岸關係特殊、經濟量體有差異的現狀”。
在積極回應的同時,臺當局也表示王毅主任的談話“相當程度呼應陸委會長期對ECFA的主張”。“陸委會”官員表示,保護弱勢傳統産業,以及確保中小企業和基層民眾的福祉,“是長期以來一貫的立場”。張榮恭也表示,談話“有助於佐證國民黨政府對臺灣民眾的承諾”,“大陸積極回應馬英九主張的ECFA,是臺灣必須掌握的機遇”。臺報評論認為,兩岸都在大力營造有利於ECFA協商的輿論環境,從胡總書記、溫總理的表態,到王毅主任接受專訪,大陸方面確是“煞費苦心”。
五、普遍認為王毅主任談話有助於消除各方疑慮,促進兩岸商簽ECFA。臺媒體認為,專訪中有關ECFA的內容,“應是歷來大陸方面最為完整的一次説明”。針對民眾對“讓利”的意圖有所疑慮,王毅主任清楚地表明種種惠臺措施都是基於兩岸之間基本的互信和血緣關係,至於兩岸政治協商則等條件成熟後再開始,所以ECFA不是單純的自由貿易協定,而是“真正要落實互惠雙贏”。也有媒體指出,胡總書記和溫總理先後提出“照顧説”和“讓利説”,王毅主任這一次花了較大篇幅來就此做出解釋,回應了島內對於“讓利”具體內容的關注。王毅主任在談話中還強調ECFA的性質是經濟合作協定,不會有政治內容和政治語言,這是為了消除島內的政治炒作和爭議。臺輿論還認為,王毅主任談到的五項利多“分量很重”,關於ECFA眾多的疑慮,“已經可以消去大半”。五項利多中關於大陸農産品入島及大陸輸出勞工的部分,“直截了當地反擊了民進黨的歪曲”,也讓臺民眾對馬政府的質疑得到了緩解。臺報評論指出,訪談中提到的“五大利多”,定了大陸方面的基調,該基調有利於臺灣,可視為一個“堅固的底盤”,對於兩岸早日完成簽署ECFA,應有顯著的支撐、推進作用。針對王毅主任談到大陸在ECFA商簽過程中也會向臺灣提出合理的要求,臺媒體認為這體現了大陸互利雙贏的原則。臺報還指出,兩岸協商、互動的過程,技術面雖有不少尚待磨合之處,但政策面已經順暢,雙方合作前景令人感到樂觀。
六、呼應並支援“培養兩岸人民共同記憶”實現兩岸關係健康正常發展的主張。王毅主任表示,兩岸從來是一家人,但又分隔多年,彼此之間期待相識相知。兩岸關係的改善與發展也需要建立在不斷增進相互了解的基礎上。我們不僅需要喚回對歷史、文化和民族的認同,也需要逐步培育新的共同集體記憶。臺報評論指出,王毅主任對兩岸問題的認知,“相當具有歷史深度,值得深入探究”。評論進一步指出,透過擴大兩岸交流,培養兩岸人民的共同記憶,是拉近兩岸社會的必要過程。面對大陸的崛起,如果臺灣還是拒絕與大陸為伍,將無異於自棄生路。過去60年,兩岸在不同體制下發展,人民也經歷了不同社會變革,這種差異成為如今兩岸關係發展的障礙。因此“培養兩岸人民的共同記憶,乃是推動兩岸關係正常化的長遠基石”。文章還建議臺當局鬆綁大陸居民赴臺,有效促使兩岸人民更大範圍地往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