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網
  
北京 晴 7 ~ -3 ℃ 微風/臺北 多雲 18 ~ 12 ℃ 微風
特別推薦
重要文獻匯集
重要言論
中共中央文獻
全國人大文獻
中央政府文獻
全國政協文獻
中央軍委文獻
外交文獻
國臺辦文獻
其他部委文獻
民主黨派文獻
民間團體文獻
歷史文獻
地方政府文獻
臺灣地區相關文獻
中國政府白皮書
七日回顧
歷史上的今天
大事記
數  據
涉臺常識
中國概況
 
 
 
字號:
致公黨中央在全國政協十屆三次會議大會上的發言:弘揚中華文化 凝聚僑心,促進祖國統一 (2005.03)

  時間:2005-10-19 10:14    來源:     
 
 


  文化是一個民族的靈魂。悠悠五千年,中華民族雖飽經憂患,但無論是外敵入侵,還是內部戰亂,我們的國家仍凝聚不散,我們的民族仍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這是由於博大精深、源遠流長的中華文化,具有無與倫比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中華優秀文化是中華民族的巨大精神財富,是國家統一、民族團結的思想基礎。中華優秀文化,是中華民族幾千年智慧的結晶,她深深熔鑄在我們民族的生命力、創造力和凝聚力中,是我們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精神寶庫,也是保持華僑華人的民族特性,維繫他們祖(籍)國感情的基本紐帶,是華僑華人資源可持續發展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

     幾千萬海外僑胞對中國懷有特殊感情,希望中國興旺發達,這在世界上是獨一無二的,是中國大發展的獨特機遇,也是中華民族重要的資源寶庫。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深入和世界經濟全球化趨勢的發展,海外僑胞的數量迅速增加,分佈更加廣泛,素質不斷提高,華僑華人新生代逐步成為華僑華人社會的主體力量,並逐步融入所在國主流社會,但他們中相當多的人對中國和中華文化比較陌生。在海外華僑華人社會中弘揚中華文化,傳承中華文明,是凝聚四海僑心,涵養五洲僑力,促進祖國統一的功載韆鞦的偉大事業。

     為此,我們提出以下建議:

     一、加強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發掘和研究。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形成發展,匯百川之水,奔騰萬里,是中國各地域各民族經過數千年的文化交流、融合、匯聚不斷發展而成的。中華大地特定的經濟、社會、地理、人文環境孕育了豐富多彩的區域文化,如燕趙文化、齊魯文化、河洛文化、吳越文化、巴蜀文化、嶺南文化、閩南文化等,他們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一顆顆璀璨明珠。加強區域文化的發掘和整理,將區域文化研究列入國家長期社會科學發展規劃,整合各方面的資源和力量,給予重點指導和支援,召開學術研討會,積極宣傳和推動這項工作。要進一步界定區域文化的內涵、外延,以及在中華文化發展史上的地位和作用;研究區域文化的源流、發展和演變過程。

     二、做好在海外華僑社會中傳播中華文化工作。海外僑胞在海外興家創業,生息發展,融合東西,形成了獨具特色的華僑華人文化,要開展對華僑華人文化的調查研究,了解海外僑胞是如何地把中華文化在海外落地生根,開花結果,了解華僑華人文化與中華文化的血脈與傳承關係。在海外傳承中華文化,要適應華僑華人社會的需要和特點,豐富文化交流的內容和形式,講求工作的策略和技巧,增強工作的感染力和説服力。華裔青少年是華人社會的未來,也是我們在海外弘揚中華文化的重點,要鼓勵他們來華短期學習或接受學歷教育,並根據年輕人的特點,通過舉辦夏(冬)令營、尋根之旅等豐富多彩的活動,使他們潛移默化地受到中華文化的熏陶,增強民族自豪感和認同感。民族傳統藝術是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的戲劇、音樂、美術、舞蹈、武術、烹飪等;都可以通過走出去、請進來的辦法加以傳播。加強對海外華僑華人社會文化團體的交流與合作,將富有思想性、藝術性和觀賞性的作品介紹給海外僑胞,加強對海外華文傳播的聯誼交友工作,多形式、多渠道地開展同業間的探討與溝通。辦好僑鄉的僑刊鄉訊,更多地介紹家鄉的風土民俗、人文地理、歷史沿革、風景名勝、建設新貌,發揮他們在聯絡海外鄉親、溝通鄉誼中的重要作用。

     三、加大工作力度,拓展華文教育。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對開展海外華文教育工作高度重視,指出開展海外華文教育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在中央領導同志的親自倡導和關心下,組成了海外華文教育工作聯席會議,成立了中華華文教育基金會。華文教育事業任重而道遠,是一項關乎國家、民族的事業,是中華民族在海外的"留根工程"。華文教育不僅僅是語言教育,還負有中華文化薪火相傳的使命,華文教育的實質就是借助中華語言的推廣,傳承中華文化,保持華僑華人的民族特性。開展華文教育,不能只限于語言功能的傳授,要將語言文字的學習與文化的傳承有機地結合起來,使僑胞在學習語言過程中,了解、繼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建議將海外華文教育發展規劃納入國家教育發展規劃,在更高的層次上全面發展華文教育工作。港澳臺僑學生是祖國建設發展的重要力量,對他們的教育,應該成為國家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各級政府和有關部門要加大對華文教育的支援力度,要研究制定華文教育的相關政策和制度條例,切實加強華文教育的管理。廣東、福建等沿海僑鄉,可可以招商引資,內外合作,建立更多的華文教育學校,吸引更多的僑胞回國接受華文教育。開展華文教育,要充分考慮到華人社會情況的多樣性,針對不同地域,不同群體的特點,在教學內容、教學方式、教學重點上因地制宜,因材施教。

     四、加強兩岸文化交流合作,共同推動中華文化發揚光大。海峽兩岸同源、同種、同文,肩負著繼承和弘揚中華文化的歷史使命,兩岸同胞應攜手並肩,加強合作,堅決反對"文化臺獨",遏制分裂主義逆流,為促進祖國統一大業多做貢獻。臺灣地區的華文教育工作者,為華文教育做出了很大努力。兩岸在推進中華文化的傳播問題上,有著較好的共識和較強的互補性,完全可以在發展華文教育上加強合作和交流,可以合作編印教材,合作培訓師資,交流在華文教育方面的經驗和體會,在語言、文字等學術領域共同研討、相互借鑒、求同存異,共同推動華文教育的發揚光大。針對臺灣青少年民族意識比較淡薄的情況,應邀請更多臺灣青少年組團到大陸參觀、旅遊,讓他們親身領略到祖國壯麗河山,體驗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加深對中國歷史和現狀的了解,讓臺灣青少年了解臺灣文化是中華傳統文化的一部分,海峽兩岸同胞同為中華民族,臺灣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從而增強他們對祖國統一的認識。


(來源:中國致公黨網站)


責任編輯:齊曉靖


 

 
編輯:system    
 
相關新聞
圖片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