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網
  
北京 晴 7 ~ -3 ℃ 微風/臺北 多雲 18 ~ 12 ℃ 微風
特別推薦
重要文獻匯集
重要言論
中共中央文獻
全國人大文獻
中央政府文獻
全國政協文獻
中央軍委文獻
外交文獻
國臺辦文獻
其他部委文獻
民主黨派文獻
民間團體文獻
歷史文獻
地方政府文獻
臺灣地區相關文獻
中國政府白皮書
七日回顧
歷史上的今天
大事記
數  據
涉臺常識
中國概況
 
 
 
字號:
許嘉璐主席在中國民主促進會成立60週年紀念大會上的講話(2005.12.09)

  時間:2005-12-19 16:26    來源:     
 
 


同志們:

     今天,我們在這裡隆重集會,紀念中國民主促進會成立60週年。60年來,民進同中國共産黨風雨同舟,肝膽相照,共同奮鬥,一道前進,為中國的革命、建設和改革事業做出了自己應有的貢獻。值此莊重喜慶之日,我謹代表中國民主促進會中央委員會,向指引民進前進方向的中國共産黨致以崇高的敬意!向開創和塑造民進光榮歷史與優良傳統的前輩們表示由衷的敬仰!向辛勤工作在本職工作和會務崗位上的全體會員同志致以誠摯的感謝!

     民進誕生在中國共産黨領導中國人民爭取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的歷史進程中。60年前,抗日戰爭勝利後,中國面臨兩種前途、兩種命運的抉擇。以馬敘倫、王紹鏊為代表的一批文化界和工商界知識分子,于1945年12月30日,在上海成立了以“發揚民主精神推進中國民主政治之實踐”為宗旨的中國民主促進會。民進成立後,積極擁護中國共産黨的號召和主張,相繼發表了《對於時局的宣言》等一系列重要文章,提出了立即結束一黨專政,還政於民,立即停止內戰,保障人民自由權利等政治主張,堅決站在人民的一面,帶領成員積極投身反對獨裁、爭取民主,反對內戰、爭取和平的愛國民主運動,經受了嚴酷鬥爭的錘鍊和考驗。

     1946年5月,在中國共産黨的領導和組織下,民進聯合上海67個主要群眾團體組織,成立了上海人民團體聯合會,開展了一系列的鬥爭。6月23日,由民進提議,並由民進領導人參與籌劃組織,上海人民團體聯合會發動10萬群眾舉行反內戰大會,並歡送馬敘倫為團長的上海人民和平請願團赴南京呼籲和平。請願團在南京下關車站遭到了國民黨特務的圍攻毒打,馬敘倫、雷潔瓊先生都身受重傷。事件發生後,當時在南京的周恩來、董必武、鄧穎超等同志連夜趕到醫院慰問,並向國民黨當局提出嚴正抗議。全國各地各界群眾也紛紛抗議國民黨的暴行。“下關事件”教育了廣大人民,使國民黨統治區的愛國民主運動掀起了新的高潮,它又是“血寫的路標”,昭示人們只有共産黨才能救中國。民進也在這場鬥爭中得到了錘鍊,並以更加高昂的鬥志投入到新民主主義革命第二條戰線的鬥爭中去。

     1948年,中國共産黨發出《紀念“五一”勞動節口號》,號召“各民主黨派、各人民團體、各社會賢達迅速召開政治協商會議,討論並實現召集人民代表大會,成立聯合政府”。為避免慘遭特務毒手而暫避于香港的民進中央領導發表宣言積極響應,明確宣告接受中國共産黨的領導,併為籌備新政協進行了積極的工作。隨後,在中國共産黨的安排和幫助下,民進的前輩們克服了各種艱難險阻,從各地奔赴解放區,參與了籌備新政協和制定共同綱領的工作,並作為我國的民主黨派之一,參加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參與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建立和人民政府的工作。

     新中國的成立,揭開了中國歷史的新篇章,民進也進入了一個嶄新的發展階段。民進以《共同綱領》、全國政協《章程》的總綱為綱領,制定了接受中國共産黨的領導、為社會主義服務的政治路線,積極推動會員和所聯繫的知識分子投入社會主義改造和建設事業,為鞏固人民民主專政、恢複國民經濟、活躍國家政治生活,尤其是在建立和發展新中國教育文化出版事業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在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新時期,特別是1989年中共中央頒布《關於堅持和完善中國共産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的意見》以來,民進在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引下,堅持貫徹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和“長期共存、互相監督,肝膽相照、榮辱與共”的方針,圍繞經濟建設中心和改革發展穩定的大局,認真履行參政黨的職能,在國家的政治生活、社會生活和現代化建設中發揮了重要作用。1997年民進“八大”以後,我會確立了“以政治交接為主線,以參政議政和自身建設為重點,努力把民進建設成為適應21世紀的高素質的參政黨”的基本工作思路,通過一系列開創性的工作,形成了蓬勃向上的活躍局面。

     全會不斷深化對參政黨地位、性質和歷史使命的認識,提出“參政議政是民主黨派的命脈”,確立了“鞏固老陣地,開拓新領域”的工作方針,參政議政取得了積極成果。改革開放之初,我們立足民進自身特點,為《教師法》、《職業技術教育法》、《義務教育法》等的制定和實施提出建議,倡議設立教師節,在全社會尊師重教,維護人民教師的合法權益,大力推進民辦教育和職業教育;進入新世紀前後,我們在繼續關注文化教育出版領域的改革和發展的同時,不斷開闢參政議政工作的新領域,就可持續發展中的合理並節約利用資源和環境保護、西部大開發和“三農”問題、社會保障體系建設和民族地區的發展、星火科技與生態富民工程等重大問題進行了大量、深入的調查研究,所提的建議均得到中共中央和國務院的重視和採納。我們從最初開展智力支邊、科技諮詢服務逐步發展為以科技示範、發展教育、引進資金和項目、培訓人才等為主要內容的“六個西進”活動,為科教興國、西部大開發、振興東北等老工業基地、促進中部崛起等戰略的實施,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近年來我會以中華傳統文化為紐帶,積極促進海峽兩岸的經濟文化交流,為團結港澳臺同胞,促進祖國和平統一做出了自己的努力。

     全會自身建設邁出新的步伐,為更好地履行參政黨職能打下了紮實的基礎。民進歷來重視自身建設,尤其是在實現跨世紀的新老交替之後,為進一步搞好政治交接,會中央對全會的自身建設做出了全面部署,根據不同階段的要求,對思想建設、組織建設和制度建設有計劃、有步驟地推進落實。我們堅持貫徹實行民主集中制,建立工作制度,完善工作機制,努力實現領導決策的科學化和民主化,機關工作的制度化和規範化;積極推進機關文化建設和辦公資訊化建設,建設了具有一定特色的民進網站;提高了全會的工作效率;建立了一支政治堅定、作風優良、勤奮敬業、高效務實,由1400多名成員組成的專職幹部隊伍,使全會各項工作的貫徹落實有了保障。

     60年前,民進成立之初只有40多人,現在已經發展成為一個有29個省級組織,擁有九萬六千多名會員的參政黨。我們既有馬敘倫、王紹鏊、周建人、葉聖陶、趙樸初、雷潔瓊、冰心等一批蜚聲海內外的老一輩代表人士,也有一大批為國家的現代化建設作出突出貢獻的新一代代表人士。幾代民進人腳踏實地,薪火相傳,經歷多少艱辛與奮鬥,凝聚多少智慧與心血,共同鑄就了民進60年的成就與輝煌。

     中國民主促進會的60年,是順應歷史發展潮流,努力報效國家、不斷前進發展的60年。認真總結和汲取民進60年的歷史經驗,對於建設適應時代發展要求的高素質的參政黨,對於實現民主黨派在新世紀新階段的歷史使命至關重要。

     第一,必須堅定不移地接受中國共産黨的領導,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這是中國共産黨和各民主黨派實行多黨合作的政治基礎,也是各民主黨派進行政治交接的實質與核心。中國的歷史和現實證明,只有在中國共産黨的領導下,中國才能走向獨立和富強,才能實現現代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中國共産黨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開創的正確道路,致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是現階段共産黨和各民主黨派共同的奮鬥目標。堅持共産黨的領導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是民進始終沿著正確政治方向前進的根本保證。它既是民進老一輩領導人正確的歷史抉擇,也是新一代領導集體和全體會員的堅定信念,無論遇到什麼風浪和困難,都決不會動搖。

     第二,自覺用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指導實踐。堅持科學理論的指導,是民主黨派工作和我國多黨合作事業具有光明前途、蓬勃生機和旺盛活力的內在要求。民進作為參政黨,要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進程中做出應有的貢獻,就必須堅持以科學的理論為指導。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一脈相承,具有與時俱進的理論品格,是我國多黨合作和現代化建設的指導思想和行動指南。民進各級領導幹部和廣大會員只有努力學習掌握科學理論,用先進理論的立場、觀點和方法指導參政議政和自身建設的實踐,在改造客觀世界的同時改造主觀世界,才能夠適應時代發展的要求,不斷前進。

     第三,必須堅持繼承傳統、以黨為師、立會為公、參政為民。這是民進歷屆領導集體、全會各級組織和廣大會員在長期實踐和發展中形成的共同價值理念。繼承傳統就是要不斷實現政治交接,確保民進老一輩領導人形成的優良傳統和民進本色永遠不變;以黨為師就是要學習借鑒中國共産黨執政和黨建的經驗,促進民進的參政議政和自身建設不斷鞏固、提高和完善;立會為公就是克己奉公,不謀私利,淡泊名利;參政為民就是要愛民、親民、為民,把知民情、順民願、惜民力、集民智作為履行參政黨職能新的標準和要求。在社會的價值觀念呈現多樣化的今天,更需要倡導、鞏固我們的這一共同價值理念,抵制各種不良價值觀的侵蝕,不斷增強我會的凝聚力、戰鬥力和影響力。
 
     第四,必須堅持圍繞中心、服務大局,發揮優勢、體現特色。這是民進有效發揮參政黨作用必須遵循的工作方針。堅持圍繞經濟建設這個中心和改革發展穩定的大局開展工作,是各民主黨派的根本任務,也是我會履行參政黨職能的出發點和歸宿。民主黨派人力、物力和財力有限,必須從自身的優勢和特色出發,揚長避短,形成明確的工作思路和工作格局。多年來民進正是圍繞經濟建設中心,服從、服務於改革發展穩定大局,並注意發揮人才、網路、專門機構和基層組織的作用,在老陣地和新領域逐步形成了一定的優勢和特色。實踐證明,只有堅持圍繞中心、服務大局,發揮優勢、體現特色,才能找準位置,選準角度,發揮作用,有為有位。

     同志們,回顧民進的奮鬥歷程,總結民進的歷史經驗,我們思緒萬千,心潮難平。今天我們在這裡紀念中國民主促進會成立60週年,眼前仿佛出現了當年民進誕生的那所老房子,見到了鐫刻在花崗石上那26位民進創始時期會員的簽名;耳旁仿佛響起馬敘倫先生47年前對全會的殷殷囑託:“只有跟著共産黨走,才是在正道上行”。作為民進的後來人,我們用一脈相承的思想和足跡來告慰他們。

     民進一貫珍視並仔細研究自己的歷史、傳統和經驗。全會要牢記會的光榮歷史,弘揚會的優良傳統,堅持會的歷史經驗,確保中國特色政黨制度的延續和發展,確保老一輩領導集體的政治信念、優秀品質、民主作風的延續和發展,從而使民進在多黨合作中的政治方向不變,參政黨的進步性與廣泛性不變,與中國共産黨團結合作的基本政治原則不變。當前,民進各級領導幹部和廣大會員,要像民進老一輩領導人那樣,深刻理解中國共産黨的理論、路線、方針和政策,自覺地為實現黨和國家的中心任務而奮鬥,作黨的摯友和諍友;即使遇到嚴重困難、挫折和複雜政治風浪也能經受住考驗,始終接受中國共産黨的領導並與共産黨真誠合作;要像民進老一輩領導人那樣,愛祖國、愛人民、愛社會主義、愛民進,把個人的事業與祖國和民族的前途命運緊密聯繫起來,將國家的發展和民族的振興作為最大的追求,投身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為國家、為人民、為民進作出實實在在的貢獻。全會各級組織要進一步深化政治交接,幫助廣大會員樹立正確的政黨觀和參政黨意識,把多黨合作的政治準則內化成為思維方式和行為標準,更加自覺地堅持中國共産黨的領導,堅定不移地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政治發展道路,堅決抵制和挫敗西方敵對勢力對我實施“西化”和“分化”的政治圖謀。

     同志們,面對新的歷史環境,展望民進的未來前景,我們充滿希望、信心倍增。今天我們在這裡紀念中國民主促進會成立60週年,歷史已經掀開新的一頁,時代涌動著變革的大潮。

     我們必須認清新的形勢和任務,抓住機遇,迎接挑戰。21世紀的中國,面臨著和平崛起的重大機遇和經濟全球化帶來的嚴峻挑戰。本世紀初我國已進入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新的歷史發展階段,既處於“黃金髮展期”,又遭遇“矛盾凸顯期”。中國共産黨高瞻遠矚、審時度勢,提出了一系列新的發展戰略和重大舉措。不久前中共十六屆五中全會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的建議》,描繪了我國經濟社會科學發展的宏偉藍圖。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祖國的完全統一和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是21世紀中國各政黨肩負的崇高使命,在執政黨做出正確的決策和部署之後,參政黨必須緊緊跟上,用深入的思考和具體的行動作出回答。

     我們必須與時俱進加強自身建設,在繼承的基礎上發展創新。面對國內外形勢的深刻變化和會員結構的重要變化,民進各級領導班子要具有前瞻性,努力弘揚以改革創新為主的時代精神,認真研究和解決自身建設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不斷提出新思路和新舉措,把自身建設提高到新水準。要認真貫徹《中共中央關於進一步加強中國共産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建設的意見》精神,按照會章規定的參政黨建設的目標和原則,以思想建設為核心,以組織建設為基礎,以制度建設為保障,全面加強自身建設;努力提高各級領導幹部的政治把握能力、參政議政能力、組織領導能力和合作共事能力,從而使參政黨的工作能夠體現時代性,把握規律性,富有創造性。

     我們必須全力為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做出新貢獻。全會要根據中共中央〔2005〕5號文件中關於民主黨派是兩支“重要力量”的新論述,全面履行參政黨的職能:緊緊圍繞發展的根本任務,針對經濟社會發展中的重大問題,議政建言,獻計出力,廣泛聯繫社會各階層的群眾,拓寬社會利益的表達渠道,化解矛盾,協調關係,為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創造新業績;準確熟練地把握參政議政、民主監督的內容、程式和方法,為堅持和完善多黨合作制度、建設社會主義政治文明作出新努力;大力弘揚中華傳統文化,增強民族凝聚力,保護民族文化遺産,促進文化産業發展,為建設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作出獨特貢獻;以中華傳統文化為紐帶,開展海峽兩岸的經濟文化交流,為促進港澳地區的繁榮穩定和祖國的和平統一發揮積極作用。

     同志們,我們正處在民進歷史上發展的有利時期。當年,我們前輩跟著中國共産黨救中國于水火、建新中國于廢墟的歷程已經成為一段光榮的歷史;現在,他們的繼承者正秉承他們的精神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譜寫更加輝煌的新篇章。讓我們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中共中央周圍,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中共十六大和十六屆四中、五中全會及中共中央〔2005〕5號文件的精神,求真務實、開拓進取、紮實工作,努力把民進建設成為適應時代發展要求的高素質的參政黨,為鞏固和發展中國共産黨領導的多黨合作事業,為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而不懈奮鬥!

     謝謝大家! 


(來源:中國民主促進會網站)


                              責任編輯:齊曉靖


 

 
編輯:system    
 
相關新聞
圖片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