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網
  
北京 晴 7 ~ -3 ℃ 微風/臺北 多雲 18 ~ 12 ℃ 微風
特別推薦
重要文獻匯集
重要言論
中共中央文獻
全國人大文獻
中央政府文獻
全國政協文獻
中央軍委文獻
外交文獻
國臺辦文獻
其他部委文獻
民主黨派文獻
民間團體文獻
歷史文獻
地方政府文獻
臺灣地區相關文獻
中國政府白皮書
七日回顧
歷史上的今天
大事記
數  據
涉臺常識
中國概況
 
 
 
字號:
許嘉璐出席中華文化與中華民族凝聚力研討會並做主題演講(2005.09.26)

  時間:2005-12-10 17:23    來源:     
 
 



  2005年9月26日上午,中華文化與中華民族凝聚力研討會在北京開幕。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民進中央主席許嘉璐出席開幕式並作了主題演講。

     許嘉璐在演講中從需要以更廣闊的視野審視中華民族傳統文化、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真諦、先進文化是中華民族實現偉大復興的第一力量三個方面闡述了民族傳統文化與民族凝聚力的關係。

     許嘉璐指出,中華民族是世界上進入農耕時代最早,綿延時間最長的人群。農耕時代是人類與人類、人類與自然接觸最緊密、人與人、人與自然相互依存度最大的階段,因而對人類社會和大自然、對人與人關係的觀察、總結也最為深入細緻,最符合人類發展的基本規律。中華民族的文化歷經千萬年而形成、延續和發展,其中有許多精髓具有普適性。

     許嘉璐強調,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真諦大略地説,至少有以下這些內容:講究團結與和諧,注重倫理與道德,提倡自律與自尊,重視精神與財富,珍惜物質與生命,熱愛國家與民族。他説,中華民族價值判斷的序列是:國家與民族,家庭親人,個人人格,個人生命。孫中山先生提倡的忠孝仁愛信義和平,就是對中華文化精髓的概括。

     許嘉璐説,文化,是民族創新精神的根本基礎,使中華民族成員彼此認同的標記,是鼓舞人、支撐人不斷前進的最根本動力,因而也就是從事振興民族和國家最持久的力量。在今天,同時也就是緊緊地把分散在全世界的華人華僑團結在一起的紐帶。海峽兩岸人民的認同,首先是文化方面。

     許嘉璐最後指出,文化是歷久常新的。任何外力要截斷之、扼殺之、篡改之、歪曲之,都是不可能的。文化又和所有有生物一樣需要隨時吐故納新。農耕時代形成的文化,在進入工業生産階段,有些就不能適應了,需要吸收新的內容,包括異質文化中優秀的于我有用的成分,以形成新的文化。

     開幕式前,許嘉璐接見了參加會議的代表。


(來源:中國民主促進會網站)


責任編輯:齊曉靖



 
編輯:system    
 
相關新聞
圖片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