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獻資料

辛旗理事在紀念統促會20週年座談會上的發言(2008.09.27)

時間:2008-09-27 08:44   來源:中國統促會網

切實履行理事職責 為促進兩岸關係和平發展貢獻心力

(2008年9月27日)

 辛旗

  
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理事

中華文化發展促進會秘書長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來賓:

  自擔任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理事以來,我牢記使命,恪盡職責,積極作為,為反“獨”遏“獨”、促進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做了一些有益的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績。

  一、主動參與,在全球華僑華人反“獨”促統活動中發揮作用

  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成立20年來,在反“獨”遏“獨”、促進統一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推動了全球華僑華人反“獨”促統活動的蓬勃開展。我擔任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理事後,多次參加全球華僑華人舉辦的反“獨”促統活動,積極利用這一平臺開展工作。2000年8月,我赴奧地利維也納、德國柏林參加了“歐洲華僑華人社團聯合會年會”和首屆“全球華僑華人推動中國和平統一大會”,在會上發表主題演講,引起與會者好評。2003年9月,赴莫斯科參加了歐洲“和統會”舉辦的“全球華僑華人推動中國和平統一大會”並作大會發言。2002年至2007年,我先後三次赴美國,分別參加了華夏政略研究會舉辦的“中華民族騰飛──反‘獨’促統大會”、南加州“和統會”聯盟年會等,所做的《中國和平發展對世界的啟示和影響》等發言,在會上引起一定反響。2006年11月,參加了在澳門舉辦的“全球華僑華人推進中國和平統一大會”,在論壇上作了主題發言。2007年8月,赴匈牙利參加了“全球華僑華人共建和諧世界、促進中國和平統一大會”,在會上作了《堅決遏制“臺獨”,維護兩岸關係和平穩定健康發展》的發言。這些活動,宣傳了我對臺方針政策,表明瞭堅決反對“臺獨”、促進統一的立場,鼓舞了統派氣勢,震懾了“臺獨”勢力,起到較好效果。

  二、發揮優勢,熱情接待來訪的全球各地“和統會”團組和人士

  多年來,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非常注重發揮各位理事的作用,積極為理事開展工作搭建平臺、創造條件。在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的指導協調下,我多次參與接待來京訪問的全球各地“和統會”訪問團,並多次組織研討會,與海外僑領、統派人士共商反“獨”促統大計。2002年11月,我參與接待了美國南加州“和統會”聯盟訪問團。2004年5月,該團再次來京,我又與他們就共同關心的問題進行深入探討。同時,我還接待了多批以個人名義來京參訪的反“獨”促統人士,為他們提供必要的工作和生活協助,解決實際困難。

   三、廣泛交流,及時反映海外反“獨”促統人士的意見建議

  近些年,我積極利用出訪、接待、參加學術會議及其他各種場合,廣泛與海內外反“獨”促統人士共議反“獨”促統之策,並積極通過多種渠道,及時把他們的建議意見反映給有關方面。據不完全統計,自2000年以來,我先後與海外僑界僑領和專家學者見面300余人次,為凝聚反“獨”促統人士的智慧和力量做出了應有的貢獻。

  四、加強研究,撰寫、發表了大量專著、文章和作品

  多年來,我牢記自身職責,熱心於中華文化和兩岸關係研究,撰寫、出版了《百年的沉思——回顧20世紀主導人類發展的文化觀念》、《跨世紀的思考——以臺灣問題為焦點的綜合研究》等多本專著。在《人民日報》、《中國評論》、《鏡報》等海內外各類報刊上發表有關臺灣問題、兩岸關係的學術文章100多篇,其中《論21世紀中國的安全環境與臺灣問題》、《兩岸關係進入新階段要有新思維》、《把握主題,構建框架,共創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新局面》等文章,在學術界和兩岸産生較大影響。此外,我任中華文化發展促進會秘書長期間,還牽頭製作了一批反映大中華歷史和兩岸血緣親情的音像製品,包括《血脈》(獲2001年“五個一工程獎”、2003年電視紀錄片“金鷹獎”)、《臺灣往事》(獲2005年國家音像製品獎)、《鄭和下西洋》(獲2006年中國電視紀錄片“十佳作品獎”)、《西聖地》(獲2007年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和文化部“飛天獎”)等。2008年,我們在臺灣“中視”、“中天”電視臺播出了《文化長城──康乾盛世與承德》等一批影視作品,在島內受到歡迎。這些作品,大力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展現兩岸同根同源的骨肉親情,宣傳祖國大陸現代化建設成就,進一步促進了兩岸同胞的感情融合和溝通交流,對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起到積極作用。

編輯:楊永青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