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網
  
北京 晴 7 ~ -3 ℃ 微風/臺北 多雲 18 ~ 12 ℃ 微風
特別推薦
重要文獻匯集
重要言論
中共中央文獻
全國人大文獻
中央政府文獻
全國政協文獻
中央軍委文獻
外交文獻
國臺辦文獻
其他部委文獻
民主黨派文獻
民間團體文獻
歷史文獻
地方政府文獻
臺灣地區相關文獻
中國政府白皮書
七日回顧
歷史上的今天
大事記
數  據
涉臺常識
中國概況
 
 
 
字號:
唐樹備吁臺灣當局再次認真考慮“三通”等建議

  時間:2002-10-18 16:02    來源:     
 
    海峽兩岸關係研究中心主任、《兩岸關係》雜誌社社長唐樹備今天在北京“WTO與兩岸經貿關係”研討會上表示,在兩岸相繼入世之際,希望臺灣當局再次認真考慮大陸方面的建議,將“三通”和兩岸入世後兩岸經貿關係方面的事務,視作中國的內部事務,儘早由兩岸民間對民間、行業對行業、公司對公司去協商解決。
  唐樹備説,兩岸雙方相繼加入WTO後,隨著兩岸經貿關係的進一步發展,不論是為了處理由兩岸經貿事務衍生的各類問題,包括臺灣不少人擔心的大陸農産品進口對臺灣農業産生衝擊的問題,還是面對經濟全球化、區域化趨勢、要求雙方加強兩岸經濟合作,在在需要兩岸雙方及早進行平等協商,找出符合兩岸同胞利益的、雙方同意的解決辦法。
  他指出,鋻於臺灣當局迄今不願明確接受一個中國原則,不肯承認“九二”共識,兩會的協商機制遲遲無法啟動,大陸方面出於通過談判解決問題的誠意,仍在積極想辦法,而且早就提出,只要把兩岸“三通”看作為一個國家的內部事務,即可以用民間對民間、行業對行業、公司對公司協商的辦法,儘快地通起來。但是,隨著兩岸雙方相繼加入WTO,臺灣當局提出要把兩岸“三通”問題拿到WTO中去談。
  他表示,人所共知,從臺灣加入WTO的名稱和次序上,已經很清楚地表明,臺灣只是作為一個單獨關稅領域加入WTO的。因此,兩岸雙方相繼加入WTO後,兩岸經貿關係仍屬中國主體與其單獨關稅區之間的關係。兩岸間的經貿事務,仍是中國的內部事務,應由兩岸協商解決。
  臺灣當局聲稱要在WTO討論兩岸經貿事務,實際上是要把一個國家的內部事務和政治分歧拿到國際組織中去討論。對此,祖國大陸有關方面已明確表示堅決反對。而且,把兩岸政治分歧帶到處理國際貿易、投資等事務的世界貿易組織中去,除了只能增進WTO和各成員方的困擾、引起有關各方對臺灣當局的不解外,不可能達到任何目的。
  唐樹備説,臺灣當局負責大陸政策的官員在對外説明為何要把兩岸經貿問題拿到WTO中去談時聲稱:“臺灣的經濟規模不如大陸的經濟規模大”,“在兩岸關係中處於弱勢”;“如果雙方僅僅從雙邊框架內從事貿易和投資,臺灣的産品和投資容易受到大陸的歧視”,等等。對此,他認為,這種説法與兩岸經貿關係的現狀完全相反。事實是,祖國大陸已批准了五萬多家臺資企業在大陸註冊經營,而臺灣當局迄今沒有批准一家大陸資本的企業在臺灣註冊;臺灣在兩岸貿易中享有巨大的貿易順差,但迄今仍限制超過三千五百項的大陸農工産品進口臺灣。
  唐樹備指出,事實證明,根本不存在大陸對臺灣的“歧視”;而如果説“歧視”的話,恰恰相反,是臺灣當局對大陸投資和大陸農工産品進口的歧視。至於兩岸兩會談判,是雙方經過平等協商,達成了“九二共識”和簽署了四項協議,這也是有目共睹的。
 
編輯:system    
 
相關新聞
圖片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