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網
  
北京 晴 7 ~ -3 ℃ 微風/臺北 多雲 18 ~ 12 ℃ 微風
特別推薦
重要文獻匯集
重要言論
中共中央文獻
全國人大文獻
中央政府文獻
全國政協文獻
中央軍委文獻
外交文獻
國臺辦文獻
其他部委文獻
民主黨派文獻
民間團體文獻
歷史文獻
地方政府文獻
臺灣地區相關文獻
中國政府白皮書
七日回顧
歷史上的今天
大事記
數  據
涉臺常識
中國概況
 
 
 
字號:
劉延東在中華文化論壇上的演講(全文)(2005.09.27)

  時間:2006-05-17 16:01    來源:     
 
 


 
偉大的民族創造偉大的文化 偉大的文化推進偉大的復興 

劉延東
 


  九月北京,金菊綻放,丹桂飄香。在這美好的時節,我們迎來了國慶華誕,迎來了海內外各界嘉賓,迎來了中華文化論壇的隆重開幕。“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我謹代表中華海外聯誼會和中華文化學院,向朋友們表示熱烈的歡迎和誠摯的問候!

  記得17年前,許多國家的諾貝爾獎得主聚集法國巴黎併發表宣言,指出“人類要在21世紀生存下去,必須回首2500多年前,去汲取孔子的智慧”。在聯合國大廳裏,赫然寫著“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中國格言。這説明,中華文化在中國乃至整個人類社會發展中,地位之重要,影響之深遠。特別是當今世界,雖然和平與發展是時代主題,但環境的破壞、戰爭的災難、貧富的差距等,對世界文明發展提出了嚴峻挑戰,也彰顯了弘揚中華文化的時代意義。今天,舉辦這次論壇,主題就是要弘揚中華文化,凝聚海內外中華兒女的智慧和力量,推進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促進世界和平與發展的崇高事業。

  各位嘉賓,朋友們!

  自從文明的曙光初照神州,中華各民族的祖先就在這片古老而遼闊的土地上繁衍生息。經過五千多年的遷徙、演化和融合,形成了多元一體、不可分割的中華民族,創造了獨具特色、燦爛輝煌的中華文化。影響深遠的諸子學説,浩如煙海的歷史古籍,氣象萬千的詩詞歌賦,匠心獨運的書畫雕塑,澤被後世的四大發明……這些都令世人推崇備至,驚嘆不已。中華文化具有海納百川、地承萬物的氣魄,歷來以博大的胸襟面向世界,因相容並蓄而豐富多彩,因推陳出新而永葆活力,因特色鮮明而遠播四方,成為世界四大古文明的僅存碩果。中華民族以自己非凡的智慧和創造力,為人類文明進步作出了不可磨滅的重大貢獻。

  源遠流長的中華文化,承載著中華文明渾厚的歷史積澱,鑄就了中華民族的偉大精神。這種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構成了中華文化的思想內核,築起了中華民族雄奇天下的精神長城,使中華民族雖歷經磨難而不衰,飽嘗艱辛而不屈,千錘百煉而愈加堅強,是中華民族世代相傳的寶貴財富,是當今激勵海內外中華兒女繼續前進的強大動力。

  中華文化孕育了胸懷天下、追求統一的愛國情懷。民族團結、國家統一,是中華民族共同的價值觀念,深深烙印在中國人的民族意識中。一部中華民族發展史,就是各族兒女為團結統一而不斷奮鬥的愛國史。班固“愛國如饑渴”,投筆從戎,抗敵禦侮;祖逖聞雞起舞,立志拯救國家危亡;文天祥丹心報國,輝映千古;林則徐痛擊鴉片禍殃,捍衛民族利益與尊嚴;偉大的革命先驅孫中山,為追求民族獨立、民主自由和民生幸福貢獻了畢生精力。正是由於這種“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愛國精神,即使中國歷史上曾出現過短暫的分裂,但國家統一始終是歷史的主流。特別是上個世紀三、四十年代,面對日本帝國主義的野蠻入侵,中華兒女堅持國家和民族利益至上,誓死不當亡國奴,同仇敵愾、共赴國難,前仆後繼、浴血奮戰,以氣吞山河的英雄氣概譜寫了驚天地、泣鬼神的壯麗史詩。新中國的成立,標誌著中華民族實現了空前的大團結。偉大的中華民族以嶄新的形象,巍然屹立於世界的東方。

  中華文化孕育了崇尚和諧、愛好和平的民族品格。“和合”思想是中華民族歷來具有的理想追求。早在3000多年前,甲骨文和金文中就有“和”字。春秋戰國時期,中華民族的先哲們更是進一步宣示了“和為貴”的價值,頌揚了“和而不同”的理念。“和合”思想,貫穿于中華文化的整個發展進程,滲透于中華民族思想、實踐的各個方面。幾千年來,中國人始終與人為善,推己及人,建立了和諧友愛的人際關係;中華各民族始終互相交融,和衷共濟,形成了團結和睦的大家庭;中華民族始終親仁善鄰、協和萬邦,與世界其他民族在平等相待、互相尊重的基礎上發展友好合作關係。無論是舉世聞名的“絲綢之路”的開闢,還是鄭和“七下西洋”的壯舉,給所到國家和人民帶去的都是加強交流合作的誠意,傳遞的都是增進友好情誼的心聲。可以説,中華文化“和合”思想蘊涵的深刻經世哲理,已經深深融入中華兒女的血液裏。特別是中國人民在近代飽受戰爭和被侵略的痛苦,更加深感和平的珍貴。今天的中國已由積貧積弱走向繁榮富強,但將始終高舉和平、發展、合作的旗幟,堅定不移地走和平發展道路。

  中華文化孕育了扶正揚善、恪守信義的社會美德。中華民族自古就講是非、善惡、榮辱,把個人“修身”視作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基礎。在中華文化這個精神寶庫中,有“舍生取義”的氣節操守,有“富貴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貧賤不能移”的凜然正氣;有“孝敬父母”、“尊老愛幼”的倫理道德,有“助人為樂”、“見義勇為”的高尚情操;有“艱苦樸素”、“勤儉持家”的優秀品質,有“言必行,行必果”的處世準則。千百年來,中華大地涌現出無數重名節、講正氣的道德楷模,他們為追求真善美,弘揚社會正氣,不惜披肝瀝膽,殫精竭慮,其高尚人格和優良品德,體現了中華優秀兒女情感之真誠、襟懷之博大、氣節之剛烈。這些是中華民族幾千年來保持自立自尊的精神源泉,也使得中國能夠始終以“禮儀之邦”、“文明古國”揚名於世。今天,我們所倡導的愛國守法、明禮誠信、團結友善、勤儉自強、敬業奉獻的道德規範,就是對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傳承和發展。

  中華文化孕育了剛健有為、奮發進取的自強精神。古代先哲通過觀察宇宙萬物的變動不居,提出了“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的思想,成為中華民族生存、繁衍、發展的不竭動力,激勵無數中華兒女變革創新,不息奮鬥。從古代神話中的“精衛填海”、“愚公移山”,到孔子“發憤忘食,樂以忘憂”;從越王勾踐臥薪嘗膽,到漢使蘇武飲雪吞氈;從文王拘而演《周易》、屈原逐而賦《離騷》,到司馬遷忍辱負重、發憤修史,留下千古巨著,無不體現了中華民族剛毅的民族品格和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縱觀歷史,中華民族歷經無數次天災人禍、內憂外患,近代以來更是遭遇“數千年未有之變局”,但無數志士仁人勇於救亡圖存,學習他人之長,而後奮起直追,救國家于危亡,挽狂瀾于既倒。新中國成立後,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各族人民萬眾一心、意氣風發地建設自己的國家,社會生産力、綜合國力和人民生活水準不斷提高,中國的發展進入了新的歷史時期。

  中國共産黨是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的繼承者和弘揚者,始終引領著當今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以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為核心的中共三代領導集體創立和發展的新中國文化事業,立足中國社會主義建設與改革的實踐,著眼當代世界文化發展的前沿,發揚中華文化的優秀傳統,汲取世界各民族文化的優點長處,與人民同心,與時代同步,高揚主旋律,在內容和形式上積極創新,取得了豐碩成果,堪稱華夏五千年文化中的輝煌樂章。當前,在以胡錦濤為總書記的中央領導集體的領導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充滿勃勃生機,前景無限廣闊。

  各位嘉賓,朋友們!

  二十一世紀是世界大變革、大轉折、大發展的時代,中華民族迎來了千載難逢的大好機遇,正處在偉大復興的歷史新起點。偉大的復興需要偉大的文化。作為中華兒女,中華文化是我們共同的驕傲,共同的身份,是抹不去的生命“痕跡”。我們都是中華文化的承載者、傳播者,有義務、有責任大力弘揚中華民族優秀文化,使燭照中華數千年的人文之光薪火相傳、熠熠生輝,成為中華民族在新世紀實現偉大復興的強大精神力量。為此,需要我們在以下幾個方面共同努力。

  弘揚中華文化,不斷提升綜合國力。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鑄在民族的生命力、創造力和凝聚力中,在綜合國力競爭中的地位和作用越來越突出。任何一個民族,缺乏深厚的文化根基,就難以凝聚民族力量,振奮民族精神,激發民族鬥志,也就不可能成就偉業,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曾經創造了五千年燦爛文明,成就了泱泱大國的歷史地位,今天仍然是中國人民繼往開來、加快發展的豐厚資源。面對文化同經濟和政治相互交融的國際競爭,我們必須注重中華文化優秀傳統的傳承發展,並結合新的歷史條件,開拓創新,賦予其新的時代內涵,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提供強大的精神動力,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創造良好的文化氛圍。

  弘揚中華文化,大力促進社會和諧。實現社會和諧,建設美好社會,始終是人類孜孜以求的理想;祈盼和順、崇尚和美、追求和諧,更是中華文化的顯著特色。今天,構建和諧社會已經成為我們治國理政的重要理念,成為舉國上下的普遍共識和實際行動。這既是對歷代仁人志士所追求的美好理想的生動實踐,也是歷經改革實踐考驗後億萬人民團結互助、戮力同心的又一次創新征程。和諧社會的建設,造福人民、功在韆鞦,每一位中國人都應出一份力,添一份彩。只要我們共同弘揚中華文化中的“和合”思想,共同唱響中華文化中的和諧音符,就一定能夠彈奏出音律動聽的美妙和聲,把神州大地建設成為一個民主法治、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美好社會。

  弘揚中華文化,積極推進祖國統一。實現祖國完全統一,是海內外中華兒女的共同心願,是中華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民族的認同、國家的統一,離不開文化的支撐。中華各族兒女共同創造的5000年燦爛文化,始終是維繫全體中國人的精神紐帶,也是實現祖國和平統一的重要基礎。海峽兩岸血同緣、書同文、語同聲,臺灣同胞為中華文化的發展作出了寶貴的貢獻。儘管由於種種原因,兩岸同胞長期分離,但中華傳統文化早已滲透到臺灣同胞的思想情感、倫理規範和生活習慣之中,是禁不了、割不斷的。同為中華文化哺育出來的華夏子孫,全體中華兒女應攜起手來,共同弘揚中華文化優秀傳統,增進相互了解,增強對一個中國、對中華民族、對中華歷史文化的認同,一道實現統一中華、振興中華的民族夙願。

  弘揚中華文化,努力維護世界和平。文化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當今世界,各種文明呈現出前所未有的錯綜交織、相互激蕩之勢。總的看,是合作多於對抗,交流多於封閉,是文明的融合,而不是文明的衝突。歷史上,每一次大的中外文化交流,都推動了世界文明的發展,也進一步密切了中國與世界其他民族的友好關係。中國始終堅持和平共處的思想,鼓勵不同文明平等相待,和睦共處,在對話交流中取長補短,在求同存異中共同發展。我們要通過文化的交流,將一個發展的中國、開放的中國、文明的中國、民主的中國、和平的中國展示給世界,使中國人民與世界各國人民,增加了解、增強互信、增進友誼,共同為推動人類和諧、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各位嘉賓,朋友們!

  日月無窮已,江山待後人。回溯五千年上下求索,古代先賢譜寫了中華民族文明史上的光輝篇章;展望新世紀壯麗前景,中華兒女一定能夠續寫更新更美的時代華章。在神州大地上,理想的藍圖已經繪就,奮進的風帆已經啟航。讓我們攜起手來,共擔弘揚中華文化的歷史責任,為祖國的統一、民族的復興,為世界的和平發展、人類的文明進步而努力奮鬥!


(來源:中華海外聯誼會網站)


責任編輯:齊曉靖


 
編輯:system    
 
相關新聞
圖片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