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網
  
北京 晴 7 ~ -3 ℃ 微風/臺北 多雲 18 ~ 12 ℃ 微風
特別推薦
重要文獻匯集
重要言論
中共中央文獻
全國人大文獻
中央政府文獻
全國政協文獻
中央軍委文獻
外交文獻
國臺辦文獻
其他部委文獻
民主黨派文獻
民間團體文獻
歷史文獻
地方政府文獻
臺灣地區相關文獻
中國政府白皮書
七日回顧
歷史上的今天
大事記
數  據
涉臺常識
中國概況
 
 
 
字號:
《臺灣府志卷二》(1695)

  時間:2005-11-19 15:52    來源:     
 
 

 


 

規制志

  城池 衙署 學校 社學 書院 學田 倉廒 坊裏 保甲

  壇廟 橋梁 津渡 水利 坊表 市鎮 郵傳 阨塞 恤政

  車書一統矣!提封何啻萬里,海外亦壯金湯。自是而出政有所、育才有地、積貯有備、祈報有時,封洫錯于涂,井廬秩于伍,旌節交于衢路,帆檣來于遠近,以至廢疾得遂養,澤骨有深仁。視諸中土郡邑大政,無不具舉而罔遺也。則規維其新,制隆于古。作規制志。

  城池

  府城卜在永康裏。未築。附郭:臺灣縣。

  鳳山縣城卜在興隆莊。未築。

  諸羅縣城卜在善化裏。未築。

  安平鎮城在鳳山縣轄安平鎮一昆身之上。係紅彝歸一王所築。用大磚、桐油、灰共搗而成。城基入地丈余,城墻各垛俱用鐵釘釘之。周圍廣二百二十七丈六尺、高三丈余;城內屈曲如樓臺。辛醜年,鄭成功率舟師下之,即其城而居焉。今尚存。

  赤嵌城在府治西北隅。周圍廣四十五丈三尺、高約三丈六尺余。無雉堞之設,名雖為城,其實樓臺而已;故又名紅毛樓。紅毛酋長居之。鄭氏因以貯火藥軍械。令仍之。

  淡水城在上淡水港口。屬奇獨龜侖社。今已壞。

  雞籠城在諸羅縣雞籠山。紅毛所築。今圯。

  澎湖暗澳城明嘉靖年間,都督俞大猷追流寇林道幹至此,因築焉。今頹圯,故址尚存。

  澎湖瓦硐港銃城係紅毛所築。明時,金門哨兵嘗駐紮於此。今壞。分頁符圖標,請勿在代碼中對其進行修改,否則可能會造成錯誤而不能使用!

  衙署(附公館)

  臺廈道署在府治西定坊,西向。由大門而儀門、而廳事,扁曰“敬事堂”。堂之右,為齋閣、為駐宅。其前,為校士文場。堂左,則椽史案牘處;其中慎出入,加扃鑰焉。堂下左右廨舍,輿隸居之。庭前植榕樹四株,皆移根會城;今扶疏盈丈,蔥郁可觀矣。大門之外,左為文職廳、右為武職廳;其為照墻、為鼓亭、為轅門,悉如制。照墻外,為巡捕廳。轅門之左有屋三楹,則為府、縣屬僚詣謁停驂之所。

  府治在東安坊,南向(臺地東負山而西面海,故官閣民居,率多西向;獨此向離而治)。知府蔣毓英扁其堂曰:“開疆立本”,志新造也。其為土地祠、為廨舍,規模略備。迤西北,為駐宅;知府吳國柱構草亭、蒔花草其中,政尚寬簡,士民高其清致。

  海防廳署在西定坊,西向。

  經歷司署在府治東南,南向。

  臺灣縣治在東安坊,西向。

  縣丞署在東安坊,南向。

  典史署在東安坊,西向。

  新港巡檢司署在武定裏。去縣十里余。

  澎湖巡檢司署在大山嶼。隔洋,計水程四更。

  鳳山縣署(附學署及各屬署)

  縣治在興隆莊(以城郭未建,仍舊名)。

  學署在興隆莊學宮內。廨舍未建。

  典史署在縣治之西。

  巡檢司署在下淡水裏東港(水土毒惡,歷任皆卒于官;甚至闔署無一生還者。移駐所,宜亟議)。

  諸羅縣署(附學署及各屬署)

  縣治在開化裏之佳裏興(以城郭未建,仍舊名)。

  學署在目加溜灣學宮內。廨舍未建。

  典史署在善化裏之目加溜灣街。去縣治二十里。

  巡檢司署在諸羅山之麓。去縣治一百一十里。

  鎮屬衙署

  總鎮署在府治鎮北坊。

  水師協鎮署在鳳山縣之安平鎮。

  澎湖水師協鎮署在澎湖之大山嶼媽宮澳。

  南路營參將署在鳳山縣興隆莊。

  北路營參將署在諸羅縣開化裏之佳裏興保。

  鎮標中營署在府治永康裏。

  鎮標左營署在府治鎮北坊。

  鎮標右營署在府治東安坊。

  水師中營署在鳳山縣之安平鎮。

  水師左營署在安平鎮。

  水師右營署在安平鎮。

  澎湖水師左營署在媽宮澳。

  澎湖水師右營署在媽宮澳。

  公館

  鳳山縣公館在東安坊。

  諸羅縣公館在東安坊。

  鳳山學公館在西定坊。

  鳳山縣典史公館在土墼埕保。

  各文官到任公館在西定坊。

  澎湖水師副將公館在鎮北坊赤嵌城東。

  安平鎮水師副將公館在鎮北坊禾寮港街。

  安平鎮水師中營公館在鎮北坊禾寮港街後。

  安平鎮水師左營公館在鎮北坊貞節坊內。

  南路參將公館在鎮北坊。

  北路參將公館在鎮北坊。分頁符圖標,請勿在代碼中對其進行修改,否則可能會造成錯誤而不能使用!

  學校

  府學在寧南坊(仍鄭氏基築)。康熙二十三年,臺廈道周昌、知府蔣毓英修,改額曰“先師廟”;懸御書“萬世師表”龍扁于殿中,廟貌煥然。後為啟聖祠、教官廨舍;尚在漸次議舉。

  臺灣縣學在東安坊。康熙二十三年,知縣沈朝聘建。二十九年,知縣王兆升捐俸重修;改砌欞星門,偉然壯觀。後為啟聖祠,併為教官廨舍。

  鳳山縣學在縣治興隆莊。康熙二十三年,知縣楊芳聲建。後為啟聖祠。學前有天然泮池,荷花芬馥,香聞數裏。鳳山拱峙、屏山插耳,龜山、蛇山旋繞擁護。形家以為人文勝地。教官廨舍未建(池中所産魚、蓮,經府、縣批歸學宮掌管)。

  諸羅〔縣〕學在縣治善化裏西保。茅茨數椽,規制未備。

  社學

  一在臺灣縣東安坊。

  一在臺灣縣東安坊。

  一在鳳山縣土盤埕。

  以上三所,係康熙二十三年知府蔣毓英置。

  一在臺灣縣鎮北坊。康熙二十八年,臺廈道王效宗置。

  一在諸羅縣新港社。

  一在諸羅縣目加溜灣社。

  一在諸羅縣蕭籠社。

  一在諸羅縣麻豆社。

  以上四所,係康熙二十五年縣令樊維屏設教番童。

  書院

  西定坊書院康熙二十二年,為將軍侯施瑯建。

  鎮北坊書院為郡守蔣毓英建;肖像祀焉。康熙二十九年建。

  彌陀室書院為臺令王兆升建;肖像祀焉。在臺灣縣永康裏。康熙三十一年建。

  竹溪書院為郡守吳國柱建;肖像祀焉。守惠政在人,士庶輦石輸材,諭禁不能止。康熙三十二年建。

  學田

  府學田五甲,歲輸糧二十一石三斗滿。在臺灣縣文賢裏。植竹為圍,雜植椰、檨、檳榔等樹。康熙二十三年,郡守蔣毓英買置。除正供外,為師生燈火之需。

  鳳山學田下則園一十甲,歲輸糧二十五石滿。在鳳山縣赤山莊;係康熙二十六年教諭黃賜英捐資買置。除正供外,為師生燈火之資。

  倉廒

  臺灣縣

  一在鎮北坊。計六十一間。

  一在縣署左。計五間。

  鳳山縣

  一在東安坊。計三十間。

  一在興隆莊。計一十間。

  一在土墼埕保。計六間。

  一在東安坊新營尾。計一十間。

  一在安平鎮紅毛城內。計一十間。

  一在東安坊。計五間。

  一在嘉祥裏。一間。

  一在觀音山裏。一間。

  諸羅縣

  一在鎮北坊。計一十五間。

  一在東安坊。計二十一間。

  一在東安坊東北。計二十間。

  一在佳〔裏〕興保。計六間。

  一在開化裏。計三間。

  一在善化裏。計三間。

  一在赤山莊。計五間。分頁符圖標,請勿在代碼中對其進行修改,否則可能會造成錯誤而不能使用!

  坊裏

  臺灣縣

  東安坊、西定坊、寧南坊、鎮北坊、武定裏(離府治二十里)、永康裏(離府治十五里)、廣儲東裏(離府治五十里)、廣儲西裏(離府治三十里)、長興裏(離府治二十里)、新豐裏(離府治四十里)、歸仁南裏(離府治二十里)、歸仁北裏(離府治二十五里)、永豐裏(離府治二十五里)、保大東裏(離府治五十里)、保大西裏(離府治三十里)、仁德里(離府治二十里)、仁和裏(離府治一十五里)、文賢裏(離府治四十里)、崇德里(離府治二十六里)。

  鳳山縣

  新昌裏(離府治四里)、永寧裏(離府治八里)、依仁裏(離府治三十里)、長治裏(離府治五十里)、維新里(離府治七十里)、仁籌裏(離府治八十里)、嘉祥裏(離府治九十里)、觀音山裏(離府治一百里)、淡水港東裏(離府治二百四十里)、淡水港西裏(離府治二百五十里)、土墼埕保(離府治三里)、安平鎮保(離府治十里)、喜樹仔保(離府治四十里)、半屏山莊(離府治一百一十里)、興隆莊(離府治一百四十里)、赤山莊(離府治一百四十里)、大小竹橋莊(離府治一百五十里)、鳳山莊(離府治一百六十里)、上淡水社(離府治二百二十里)、阿猴社(離府治二百七十里)、搭樓社(離府治三百里)、大澤機社(離府治三百二十里)、下淡水社(離府治二百四十里)、力力社(離府治二百五十五里)、茄藤社(離府治二百七十里)、放索社(離府治三百三十里)、小琉球社(在海洋中。水程五更,與放索社對峙)、加六堂社(離府治四百二十里)、郎嬌祉(離府治四百九十五里)、卑南覓社(此社高山重疊,難以站數)。

  諸羅縣

  新化裏(離府治四十里)、善化裏(離府治六十里)、安定裏(離府治七十里)、開化裏(離府治一百里)、新舊咯莊(離府治一百二十里)、大奎壁莊(離府治一百二十里)、下茄苳莊(離府治一百三十里)、井水港莊(離府治一百四十里)、鹿仔草莊(離府治一百五十五里)、龜佛山莊(離府治一百六十里)、南勢竹莊(離府治一百六十五里)、大坵田莊(離府治一百七十里)、龜仔港莊(離府治一百七十五里)、槺榔莊(離府治一百七十七里)、諸羅山莊(離府治一百八十里)、打貓莊(離府治一百九十里)、他裏霧莊(離府治二百八十里)、半線莊(離府治四百六十里)、新港社(離府治四十里)、目加溜灣社(離府治六十里)、蕭籠社(離府治七十里)、麻豆社(離府治九十里)、大武壟社(離府治六十里)、大傑巔社(離府治一百六十里)、倒咯嘓社(離府治一百三十里),諸羅山社(離府治一百八十里)、阿里山社(離府治一百八十五里)、打貓社(離府治一百九十里)、他裏霧社(離府治二百八十里)、猴悶社(離府治二百八十五里)、柴裏斗六社(離府治二百九十五里)、奇冷岸社(離府治四百三十里)、大居佛社(離府治四百七十里)、西螺社(離府治三百二十里)、麻芝幹社(離府治三百四十里)、南社(離府治三百五十里)、二林社(離府治三百七十里)、大突社(離府治三百八十五里)、馬芝遴社(離府治四百里)、阿束社(離府治四百三十里)、東螺社(離府治三百八十里)、大武郡社(離府治四百里)、半線大肚社(離府治四百六十里)、南北投社(離府治五百六十里)、麻務捒社(離府治五百八十里)、沙轆牛罵社(離府治七百八十里)、崩山社(離府治八百七十里)、新港仔社(離府治一千二百九十里)、竹塹社(離府治一千四百三十里)、南嵌社(離府治一千六百五十里)、上淡水社(離府治一千七百四十里)、雞籠社(離府治二千三百一十五里)、木武郡赤嘴社(以下六社,康熙三十二年新附)、水沙連思麻丹社、麻咄目靠社、挽鱗倒咯社、狎■〈示裏〉蟬戀蠻社、幹那霧社。

  保甲

  臺灣縣

  東安坊一百三十甲、西定坊八十八甲、寧南坊四十四甲、鎮北坊七十五甲、武定裏四十六甲、永康裏上保二十甲、永康裏下保十八甲、長興裏上保十三甲、長興裏下保十二甲、歸仁裏南保十八甲、歸仁裏北保十七甲、仁和裏一圖十四甲、仁和裏二圖十一甲、文賢裏一圖九甲(內有海濱茄藤仔五甲)、文賢裏二圖八甲、崇德里一十八甲、新豐裏二十四甲、保大東裏二十甲、保大西裏四十甲、廣儲東裏一十六甲、廣儲西裏一十九甲、大目降莊二十八甲、仁德里南保一十六甲、仁德里北保一十八甲、永豐裏一十七甲。

  鳳山縣

  土墼埕保二十甲、安平鎮保二十四甲、喜樹仔保三甲、新昌裏七甲、永寧裏八甲、依仁裏一圖五甲、依仁裏二圖一十甲、長治裏一圖一十二甲、長治裏二圖一十六甲、維新里九甲、仁壽裏二十一甲、嘉祥裏一十八甲、觀音山裏二十一甲、半屏山莊一十二甲、興隆莊二十三甲、赤山莊九甲、大小竹橋莊二十四甲、鳳山莊二十四甲、淡水港東裏一十八甲、淡水港西裏一十八甲。

  諸羅縣

  新化裏東保二十甲、新化裏西保一十九甲、善化裏東保一十八甲、善化裏西保一十九甲、開化裏赤山保二十五甲、開化裏茅港尾保一十五甲、開化裏佳裏興保一十六甲、安定裏東保二十四甲、安定裏西保二十三甲、新舊咯莊一十三甲、大奎壁莊一十一甲、下茄苳莊一十一甲、井水港莊一甲、鹿仔草莊二甲、龜佛山莊二甲、南勢竹莊一甲、大坵田莊二甲、龜仔港莊一甲、槺榔莊一甲、諸羅山莊一十甲、打貓莊二甲、他裏霧莊一甲、半線莊二甲。

  壇廟

  臺灣縣

  社稷壇在府治東安坊。壇制:四方;廣約二丈余、高約三尺余。四面為陛,各三級。

  山川壇在社稷壇西百步。其制,與社稷壇同。

  郡厲壇在府治東安坊。

  講約所在鎮北坊。康熙二十八年,臺廈道王效宗因天妃廟前庭闢地創興。

  城隍廟在府治東安坊。康熙三十二年,知府吳國柱修。

  東嶽廟在府治東安坊。康熙三十二年臺廈道高〔拱幹〕重修。

  天妃廟在府治鎮北坊。康熙二十二年,將軍侯施瑯建。以東征荷神效靈,疏請崇祀;奉旨予祭,懸額記其事。

  鳳山縣

  社稷壇在興隆莊。制與府同。

  山川壇在社稷壇西。

  邑厲壇在興隆莊。

  城隍廟未建。

  諸羅縣

  社稷壇在善化裏。制與府同。

  山川壇在社稷壇西南。

  邑厲壇在善化裏。

  城隍廟未建。分頁符圖標,請勿在代碼中對其進行修改,否則可能會造成錯誤而不能使用!

  橋梁

  臺灣縣

  大枋橋在東安坊嶺仔後。康熙二十三年大水衝圯,知府蔣毓英捐俸修葺。康熙三十三年復圯,知府吳國柱重修。

  磚仔橋在西定坊,與鳳山交界。紅毛所建。今圯。

  大橋在永康裏。洪水衝崩,只存舊跡。

  枋仔橋在東安坊。今壞。

  烏鬼橋在永康裏。

  鬥米橋在廣儲裏西保。

  鳳山縣

  大甲橋在依仁裏。臺灣少石,居民于冬天之候,以草、竹、木柱砌成;大雨至,則漂去。康熙三十一年,南路參將吳三錫捐建枋橋,往來便之。然夏秋之際,仍舊漂去;冬重修焉。

  一一讚行橋在文賢裏。參將吳三錫修。

  岡山橋在嘉祥裏。

  鯽魚潭橋在南路鯽魚潭。參將吳三錫修。

  中衝崎橋在中衝崎莊。參將吳三錫修。

  楠仔坑橋在觀音山裏。參將吳三錫修。

  竹仔橋在竹橋莊。

  萬丹橋在上淡水萬丹坑。

  坑仔口橋在下淡水裏。

  諸羅縣

  新港橋在新港社。

  番仔橋在開化裏。

  茅港尾橋

  鐵線橋二橋俱在茅港尾保。

  鳳、諸二縣之橋,皆係冬成夏壞。

  津渡

  臺灣縣

  大井頭渡在西定坊。

  鳳山縣

  安平鎮渡自安平鎮至大井頭相去十里,風順,則時刻可到;風逆,則半日難登。大井頭水淺,用牛車載人下船;鎮之澳頭淺處,則易小舟登岸。

  諸羅縣

  西港仔渡

  含西港渡

  直加弄渡以上三港渡頭,俱在西定坊小關帝廟口。分頁符圖標,請勿在代碼中對其進行修改,否則可能會造成錯誤而不能使用!

  水利

  臺灣縣

  甘棠潭在保大東裏。民間築以障水防旱。原多生甘棠樹,故名。

  無源潭在永豐裏。係潦水,內産小魚蝦。

  蓮花潭

  承天潭二潭俱有灌溉之利。

  王有埤在仁和裏。佃民王有所築,故名。

  參若埤在文賢裏。白紅毛時,有佃民王姓名參若者,築以儲水灌田,遂號為參若埤雲。

  十嫂埤係王十嫂募佃所築,故以名埤。

  月眉池係明寧靖王填築灌田,形如月眉。中植紅白蓮花,甚盛。今廢。

  鴛鴦潭在文賢裏。兩潭相間,形如鴛鴦交頸,故名。

  水漆潭在文賢裏。四而水漆成林,故名。

  鯽仔潭在永康裏。周團大十余裏。潭生鯽魚,年有徵稅。

  小坑溝在仁和裏。發源東北,西流入海。

  鳳山縣

  洇水埤在依仁裏。

  風櫃門潭以其潭形似風櫃然。

  竹仔湖在長治裏。灌注甚多。

  鯽仔潭在維新里。闊三百餘步、深丈余。

  三鎮埤係偽時林三鎮所築。

  龍須埤水從龍須港來,因以龍須為名。

  維寶埤在觀音山裏中衝崎。其間園地高燥,難供維正;因就溪澗砌築灌溉,始無逋欠;故名維寶。

  草潭在觀音山裏。蓄水甚多,灌注甚廣。

  蓮花潭在興隆莊。為鳳山學宮泮池。中産蓮花,潭因以名。附近田園,資其水利。

  輔政埤在鳳山莊。偽輔政公所築,故名。

  竹橋埤灌竹橋莊田。

  金荊潭內多生金荊樹,故名焉。

  諸羅縣

  鼎臍挖在新港社之南。

  潛蟳塭與鼎臍挖相接,皆産魚蝦。

  草埔五塭在安定裏。夏秋産麻虱目魚。

  蚊港統隸南昆身、北昆身、茄藤、頭威裏等港,皆漁船採捕之所。

  後壟港由崩山社至新港仔入海。

  竹塹港一支為中港,在武勞、南日兩山之間;合流入海。

  南嵌港自雙寮山、奶奶山異源合流,出鳳山之北入海。

  注水潭在赤山莊。

  石螺潭在大奎壁內。

  鬼面潭在半線山內,皆水所停潴。夏秋則溢,冬春則涸。居民、土番取其魚蝦以為食,非罟繒罟之所可施也。

  坊表

  貞節坊在府治鎮北坊街。原為節婦鄭宜娘建(詳載《人物傳》)。

  市鎮

  臺灣縣

  魚市在西定坊新街頭潮市。漁人喧集於此。

  菜市在寧南坊府學前。村裏輦各種菜蔬瓜果等物集此;秉燭為市,盡辰而散。

  柴市在寧南坊。與菜市相鄰。

  新仔市在東安坊。近商人轉販海鮮集此,張肆覓利。

  嶺後街在東安坊。

  岳帝廟街在東安坊。

  油行街在東安坊。街俱研油,故名。

  大街街界四坊,百貨所聚,故名。

  橫街在大街南。地稍低,天雨泥淖;耆民吳振生砌石以利行者,裏人義之。

  禾寮港街在大街北。

  大井頭街在大街西。

  瀨口街在大井頭南。

  關帝廟前街在大井頭北。市多糧食。

  新街界西定、寧南二坊。

  過坑仔街在鎮北坊。

  鳥松街在永康、武定二里交界,為北路要衝。

  舊社街在歸仁南保。

  鳳山縣

  安平鎮街府中市物轉聚於此,遂成街。

  半路竹街在維新里。

  興隆莊街在興隆莊。

  諸羅縣

  目加溜灣街在善化裏。縣轄多番鄉,鄉民需物皆市府中;獨此一二列肆,故名街。分頁符圖標,請勿在代碼中對其進行修改,否則可能會造成錯誤而不能使用!

  郵傳

  臺境東阻山而西臨海,鳳、諸二縣分轄南北,故只設南北二郵。其東西為境狹,非要路,不置傳焉。

  臺灣縣

  府前鋪南抵南路鋪二十里、北抵北路鋪二十里。

  南路鋪北抵府前鋪二十里、南抵鳳山縣界二讚行溪鋪二十里。

  北路鋪南抵府前鋪二十里、北抵諸羅縣界新港鋪二十里。

  鳳山縣

  興隆鋪在縣前。南抵下淡水鋪一百二十里、北抵楠仔坑鋪一十七里。

  楠仔坑鋪南抵興隆鋪一十七里、北抵中衝崎鋪一十三里。

  中衝崎鋪南抵楠仔坑鋪一十三里、北抵鯽仔潭鋪二十六里。

  鯽仔潭鋪南抵中衝崎鋪二十六里、北抵二讚行溪鋪二十四里。

  諸羅縣

  佳裏興鋪在縣南。南抵蕭籠鋪一十五里。

  蕭籠鋪東抵目加溜灣鋪一十里、北抵佳裏興鋪一十五里。

  目加溜灣鋪南抵新港鋪二十里、西抵蕭籠鋪一十里。

  新港鋪南抵北路鋪二十里、北抵目加溜灣鋪二十里。

  麻荳鋪在縣北路。西南抵佳裏興鋪一十里、北抵茅港尾鋪一十里。

  茅港尾鋪南抵麻荳鋪一十里、北抵大路邊鋪八里。

  大路邊鋪南抵茅港鋪尾八里、北抵赤山仔鋪七里。

  赤山仔鋪南抵大路邊鋪七里、北抵新嘓鋪八里。

  新嘓鋪南抵赤山仔鋪八里、北抵■〈口到〉咯嘓鋪七里。

  ■〈口到〉咯嘓鋪南抵新嘓鋪七里、北抵諸羅山鋪五十里。

  諸羅山鋪南抵■〈口到〉咯嘓鋪五十里、北抵打貓鋪一十里。

  打貓鋪南抵諸羅山鋪一十里、北抵他裏霧鋪九十里。

  他裏霧鋪南抵打貓鋪九十里、北抵猴悶鋪五里。

  猴悶鋪南抵他裏霧鋪五里、北抵柴裏舖一十里。

  柴裏舖南抵猴悶鋪一十里、北抵草埔鋪一十里。

  草埔鋪南抵柴裏舖一十里、北抵西螺鋪一十五里。

  西螺鋪南抵草埔鋪一十五里、北抵埔姜林鋪三十里。

  埔姜林鋪南抵西螺鋪三十里、北抵小岡鋪二十里。

  小岡鋪南抵埔姜林鋪二十里、北抵大武郡鋪三十里。

  大武郡鋪南抵小岡鋪三十里、北抵大肚溪鋪四十里。

  大肚溪鋪南抵大武郡鋪四十里、北抵半線鋪二十里。

  半線鋪南抵大肚溪鋪二十里。

  阨塞

  臺灣環海依山,延袤二千余裏。擇其要而扼之,則莫若澎湖一島。澎湖者,臺郡之門戶也。三十六嶼爭奇塞隘,而當大海之衝。深溝橫流,一望無際。至於保障北方,則有雞籠城孤聳天半;守險南隅,則有沙馬磯砥柱海角。是雞籠、沙馬磯,又實壯一郡之屏籓而扼其全勢者也。

  然此就其大概言之。詳其要津,則鹿耳門者,又臺之咽喉也。港口甚窄,外則北有大線頭、海翁窟、淡水線及南北昆身線,又南有七昆身線、中港線。其間浮線、暗線,內外難以悉數;而且隨流變遷,不可測識。至若海道,周圍錯出;于南則有打狗、下淡水、鳳山、鼻頭諸港,北則半線港、竹塹港、上淡水港,支分派流,瀠洄湍激,皆為水道之要津而不可忽者也。若夫因山而計之:郎嬌之險,跳石而行;螞蟥之毒,裹皮而進。傀儡山層巒迭嶂,野番七十余種。自南覓社通直腳宣,與北路接壤;其內深林障蔽,數百里不見天日,又非可以長驅騎擊之地比也。北路二重埔進而至於抹裏、沙晃,深溪間出,阻險莫當。而最要害者,又莫斗六門若也。斗六門之南嵌、竹塹,山深水闊,實竊發之淵藪。況淡水港南北皆山也,據西來之門戶;雞籠山背,直接山朝以上三十六社,又與沙埕烽火門相照。是以開拓之初,當事者有北路添兵之舉,以通北方海道之詳議也。

  竊計臺灣之形勢,于海有澎湖、鹿耳門之要險,于山有傀儡、斗六門之塹絕。大抵水陸之交,無非阨塞之區;故詳考之,以待主計者之定策耳。

  恤政

  臺灣縣

  養濟院在鎮北坊。康熙二十三年,知縣沈朝聘建。

  鳳山縣

  養濟院在土墼埕尾。康熙二十三年,知縣楊芳聲建。

  諸羅縣

  養濟院在善化裏。康熙二十三年,知縣季麒光建。

  義冢在臺灣縣寧南坊之南。俗名鬼仔山。

  總論

  一代之興,必有一代之創作;蓋規畫詳定,而百凡可次第理也。況臺新入版章,創建尤所宜亟。蒞斯土者,茍能興其百廢、益其未備,則創制日以隆、人心日以固,神得其享、地盡其利;將金湯天塹,自以奠海國于苞桑雲耳!


(來源:臺灣文獻叢刊)

編輯:齊曉靖

 

 

 
編輯:system    
 
相關新聞
圖片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