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獻資料

國臺辦新聞發佈會實錄(2010.02.10)

時間:2010-02-10 11:11   來源:國臺辦網站

  2月10日上午10時,國臺辦在新聞發佈廳舉行例行發佈會。發言人范麗青回答了記者提問。

  范麗青:各位上午好,發佈會現在開始。今天我沒有主動發佈的內容,請大家提問。

  中央人民廣播電臺及你好臺灣網記者:春節期間大陸游客赴臺灣旅遊的情況,您能給我們做一個介紹嗎?

  范麗青:2009年大陸居民赴臺灣旅遊實現了預計的60萬人次的目標,今年雖然剛剛開年,但是隨著全球經濟的回穩,大陸旅遊業持續保持著健康的發展勢頭。大陸居民赴臺旅遊人數也是同比出現了一個較大幅度的上升。我們預計,今年春節期間,大陸居民赴臺旅遊日均將會超過4000人次。

  新華社記者:第一個問題,關於臺灣當局採認大陸學歷的問題,我們都知道,目前臺灣方面對臺生取得的大陸學歷採認還是採取不溯及過往的態度,昨天也有消息説,臺灣方面擬通過舉辦學歷“甄試”的方式,就是通過考兩科專業的科目,來有條件採認。請問發言人對此有什麼評論?第二個問題,我們注意到,海旅會和臺旅會最近計劃在兩岸互設辦事機構,也有消息説,可能在4月14日同時掛牌,請發言人對此做證實。

  范麗青:第一個問題,這件事情涉及臺生的利益,希望臺灣有關方面能夠充分考慮臺生的權益。

  第二個問題,根據海協會與海基會2008年6月簽署的《海峽兩岸關於大陸居民赴臺旅遊協議》中的規定事項,去年底大陸海峽兩岸旅遊協會與臺灣海峽旅遊觀光協會互相遞交了雙方互設旅遊辦事機構的申請文本,雙方正加緊進行積極準備。具體的掛牌時間,有待於雙方商定。

  兩岸互設旅遊辦事處均為民間機構,其職能主要是開展旅遊諮詢、旅遊宣傳、聯絡協調及處理旅遊糾紛等非贏利性業務活動,為旅遊者提供更加便捷、便利和週到的服務。這有利於促進兩岸旅遊業的共同發展。

  臺灣三立電視臺記者:第一個問題想請教發言人,在ECFA簽訂的進程部分,昨天馬英九特別提出來,ECFA簽訂沒有時間表,是否因為雙方在談判過程中有一些阻礙?請發言人説明一下。第二個問題,外界關注海協會和海基會互設辦事機構目前進程如何?有可能實現嗎?

  范麗青: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的商簽問題,雙方將採取“先易後難、求同化異、循序漸進、積極穩妥”的原則,儘快推動商簽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的進程。

  第二個問題,關於兩會互設機構的問題,我們是這麼看的,隨著兩岸“三通”的全面實現,兩岸各界大交流的局面逐步形成,兩岸交往機制化、制度化的進程有序推進,兩岸同胞交往中衍生的一些事務性問題也在逐步增多。兩會作為海峽兩岸雙方各自授權的民間團體,互設綜合性的辦事機構,可以協助處理兩岸同胞往來中的問題,妥善維護兩岸同胞的正當權益。所以説,我們認為,這是非常必要的。

  中央電視臺海峽兩岸記者:有臺商稱,他們面臨缺工的問題,希望當地政府能夠幫助他們出面組織招工。也有一些臺商建議,希望當地的臺辦能夠組織臺資企業到西部舉辦招聘會。對於這樣的一些建議,不知道國臺辦有什麼看法?

  范麗青:多年來,各地政府、各地臺辦對臺資企業的發展都給予了許多必要的協助,做了很多努力,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我們積極支援各地的臺辦會同有關部門,針對當前臺資企業所面臨的一些新情況、新問題,採取有效的措施來幫助他們排憂解難。

  廈門衛視記者:日前海基會的董事長江丙坤先生指出,他希望在6月份之前舉行兩會第五次領導人協商,協商的時間地點是否已經有了共識?第二個問題,江丙坤先生也説到,現在兩會的協商已經到了“後難”的時期,這個時期兩岸的互信特別重要,您對此又有何評論?

  范麗青:關於兩會的第五次協商,時間、地點要經過兩會協商確定。關於兩會的協商,目前正在加緊推進商簽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的進程。商簽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屬於經濟議題,當然這個議題比以往其他的經濟議題涉及範圍會更加寬廣一些。協商難不難,關鍵在於雙方的誠意,還有努力。

  福建海峽衛視記者:最近臺灣媒體報道説,臺灣的相關部門在討論如何應對海西計劃的時候,有部分人士提出來,大陸有意在海峽西岸經濟區試行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目的是使大陸與臺灣的互動區域化,具有統戰意涵,請問發言人對此有什麼評論?

  范麗青:海西經濟區建設是我們經過了比較長時間的論證,醞釀了好多年,而且在此基礎上,國務院也出臺了《關於支援福建省加快建設海峽西岸經濟區的若干意見》,其中明確賦予海西“兩岸人民交流合作先行先試區域”的戰略定位。目前福建省正在抓緊落實,我們也很希望臺灣各界響應海西建設。

    關於商簽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是近年來兩岸才開始討論的一個題目,雙方已經進行了第一次兩會專家的工作商談。雙方正在積極準備後續協商。

    臺灣中天電視臺記者:還是請教有關ECFA的問題,下一輪協商的時間地點是不是已經確定了?另外,ECFA涉及早期收穫清單的問題,臺灣方面對某些産業是比較急迫的,像汽車零部件、石化以及金融業的準入門檻。大陸方面對這方面的態度如何?大陸方面提出的早期收穫清單是否也涉及到臺灣一些比較敏感的企業?這方面我們在協商上會怎麼處理?

    范麗青:首先,商簽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的第二次工作商談,具體的時間和內容需要雙方協商來決定。在第一次會談中,雙方都同意要在各自進行必要的準備之後,儘快舉行第二次商談。關於您的第二個問題,在第一次商談中,雙方就早期收穫計劃的總體考慮初步交換了意見,確認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將會包括早期收穫計劃,至於計劃的具體細節,雙方沒有觸及。

    深圳衛視記者:最近有臺灣媒體報道,近日臺灣軍方有人表示,不再向美國要求購買美國的潛艇,對此發言人有何評論?

    范麗青:關於美國售臺武器問題,我們已經明確表達反對的立場。因為美國的這一行徑,與當前兩岸關係良好發展背道而馳,不利於維護臺海的和平與穩定,也不符合包括臺灣同胞在內的中華民族的整體與長遠利益。

    兩岸同胞是血脈相連的一家人,家和才能萬事興。兩岸關係的實踐已經並將繼續證明,兩岸關係和平發展越深入,越能促進臺灣同胞的利益和福祉,越能增強臺灣同胞對未來的信心。兩岸中國人完全有能力、有智慧解決兩岸之間的問題。

    臺灣《中國時報》記者:有關兩岸媒體互設辦事處的規劃,如果説在臺灣方面還沒有具體開放之前,或者兩邊還沒有協商之前,大陸方面有沒有主動考慮會先行宣佈開放臺灣媒體在北京設辦事處?

    范麗青:實現兩岸媒體互設常駐機構是十分必要的。這一方面,應該説是兩岸媒體長期以來的強烈願望,也是兩岸媒體採訪常態化的一個基本要求,更是兩岸關係發展的客觀需求。大陸居民將更多地到臺灣去,但是畢竟還是少數人,臺灣同胞也會越來越多地到大陸來,也畢竟還是少數人,還需要兩岸媒體共同努力,互相多介紹兩岸的情況,來增進兩岸民眾的溝通了解。所以,我們希望兩岸本著先易後難、循序漸進的精神,共同努力,創造條件,早日促成。

    你好臺灣網記者:廈門到金門兩岸海底直達光纜項目,大陸工信部已經批准,預計年內建成投入使用,請介紹一下相關的情況,兩岸海底光纜截彎取直有什麼樣的意義?

    范麗青:兩岸電信企業要合作鋪設海底直達光纜,這將有利於提升兩岸電信通信的品質和水準,為民眾提供更加優質的電信服務。我們樂見兩岸的電信企業積極合作,共同建設兩岸海底直達光纜。

    香港鳳凰衛視記者:我們看到昨天臺灣地區領導人馬英九強調説ECFA不會出現政治語言,同時也一定會注意對等尊嚴,請問您如何看待?

    范麗青:兩岸商簽經濟合作框架協議是一個經濟議題,它是在兩會框架下進行的。

    《人民日報》記者:再過兩天就是農曆春節了,我記得以前發言人在春節前的記者會會用幾個字對新年做一個新期許,比如説“三羊開泰”,明年是虎年,不知道發言人對虎年有什麼樣簡單的新期許?

    范麗青:再過三天,我們就會迎來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新春佳節,在這個喜慶的節日即將到來之前,我很願意在這裡向我們的廣大同胞,尤其是我們的臺灣同胞拜個早年,説一聲恭喜。祝臺灣同胞新年行大運,虎年好福氣,平安添福壽,快樂又如意!

    今天的發佈會就到這裡,我們春節以後見,謝謝大家。

編輯:楊笑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