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點新聞 | 大陸之聲 | 本網快訊 | 大陸縱覽 | 臺灣 | 大陸 | 兩岸 | 新聞發布會 | 港澳僑 | 國際 | 海外看中國 | 中外交往 | 七日回顧 | 體育 | 娛樂

臺灣“瓷瘋”劉欽瑩:瓷器是泥土的蝶變

時間:2009-09-24 12:57   來源:新華網

  新華網南昌9月24日電(記者趙博 沈洋)天青釉茶碗盛著金黃茶湯,溫厚圓潤的手感配以普洱“青餅”獨有的幽香,茶未及唇、心已沉醉……到劉欽瑩的工作室賞瓷品茶,不啻為仲秋午後最動人的體驗。

  在名流雲集的景德鎮,來自臺灣高雄的劉欽瑩算得上一介隱者。專心問茶、制瓷,被朋友戲稱為“瓷瘋”的他,過著自己平靜而豐盛的“瓷藝人生”。 
 
  伴隨縷縷茶香,面容清瘦、不善言辭的劉欽瑩倣佛打開了“話匣子”。“1998年,我第一次來到景德鎮,1999年,我又來過一次。每一次都被景德鎮久遠的陶瓷文化深深吸引。于是2002年,我決定——定居景德鎮。”

  青花、青花玲瓏、粉彩、色釉……做倣古瓷出身的劉欽瑩,開心地汲取著景德鎮的藝術養分。“最讓我興奮的是,跑到臺北故宮看瓷器,只能看到它擺在那里的樣子,在景德鎮,我可以看到從打制瓷泥開始的整個工藝流程。”

  背著數碼相機、騎著自行車,劉欽瑩幾乎跑遍了景德鎮的大小陶瓷作坊。“最先我在福田窯那一帶居住,學習制作影青釉,後來漸漸對泥料產生了興趣。于是我去瓷泥工廠研究採擷瓷石、水錐舂粉、砌成料磚的全過程,然後拿各種瓷泥回來,拉胚、上釉、燒成,觀察最終形成的色澤。”

  “瓷器是泥土的蝶變。在我看來,真正的傳世之作所呈現的色彩,就是從泥胎里發射出來的。”指著牆邊滿滿一架天青釉、影青釉茶具,劉欽瑩仔細講解起來,“原始瓷石蘊含的微量金屬元素在制成瓷泥的過程中被氧化,與色釉相結合能形成各種各樣的色澤。這是景德鎮民間古窯早已掌握的技藝,也是不探究瓷泥本質的現代倣制瓷,燒不出古意的原因。”

  利用瓷泥自身特徵燒制倣汝窯茶具是劉欽瑩這些年的主業。之所以專注于茶具,他的回答是:“人們拿在手上把玩的東西,更容易傾注感情。”另一個沒有說出口的理由,是他同時也是一個“茶瘋”。

  每年都跑去雲南深山採茶、做茶的劉欽瑩,最不能忍受“不懂喝茶卻做茶具的人”。“燒制茶具,要領會茶的本意。每一種茶有它自己的風格,必有適合且僅適合它的一款茶具。”2002年甫到景德鎮,劉欽瑩便“以茶會友”,漸漸地,竟也影響了一撥為喝茶而設計、制作茶具的瓷藝家朋友。

  “我喜歡喝普洱茶,汝窯瓷器無論器型和釉色都最適合這種茶。”細細觀賞劉欽瑩集多年經驗燒成的天青釉茶碗,隱隱發散著“雨過天青雲破處”的素雅氣韻。把玩手間,令人不得不感佩這位“瓷瘋”的專注和用心。

  茶壺里新泡上在福建採摘、制作的白茶,略微苦澀的口感衝淡了此前普洱的醇香,劉欽瑩依然“三句不離本行”。他說自己正在研制白茶專用茶具,也在探尋不同于青花纏枝蓮等傳統紋飾的瓷器圖案。

  “我喜歡景德鎮,這是一個太過豐富的‘制瓷聖地’。”當你來我往的瓷器商人將景德鎮喧鬧得像個“名利場”,劉欽瑩還是那個不愛搭理陌生人的“瓷瘋”,在工作室里靜靜地研究著瓷泥、喝著茶做著茶具。

編輯:陽艷萍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