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點新聞 | 大陸之聲 | 本網快訊 | 大陸縱覽 | 臺灣 | 大陸 | 兩岸 | 新聞發佈會 | 港澳僑 | 國際 | 海外看中國 | 中外交往 | 七日回顧 | 體育 | 娛樂

臺灣收藏家吳興文:全球華人藏書票收藏第一人

時間:2008-02-28 10:25   來源:北京商報

  吳興文

  中國臺灣收藏家吳興文先生20年收藏藏書票1.6萬枚。被喻為“全球華人藏書票收藏第一人”的吳興文,其專場拍賣會推出的是200幅藏書票精品。“書中寶石”藏書票首次登上大拍專場,讓藏書票收藏人士振奮不已。

  小書票見證忘年交

  今年4月下旬,中國嘉德首次舉辦“中國臺灣吳興文藏書票專場拍賣會”。

  吳興文1957年出生於中國臺灣,現任遠流博識網(北京)文化公司總經理,

  北洋大學圖書館藏書票

  主要從事版權代理和推廣工作。他把中國臺灣出版的好書介紹給內地的出版社,鐘芳玲的《書天堂》、唐德剛的《書緣與人緣》等都是由他引進的;同時他也把內地出版的好書介紹到臺灣。他實際上是兩岸的文化大使,與內地藏書界有廣泛接觸。著有《我的藏書票之旅》(2001年北京三聯書店出版)、《藏書票風景》(開封河南大學出版社出版)、《圖説藏書票》(2005年河北教育出版社出版)、《藏書票的世界》(1997年遼寧教育出版社出版)等關於藏書票的書。

  上世紀國外的藏書票

  吳興文所收藏的歐洲十七、十八世紀珍稀藏書票堪稱絕世精品。吳興文上大學時攻讀的是中文,畢業後在書店工作,有一次他整理日本的舊書時看到扉頁上貼著一幅3寸見方的木版畫,精美的印刷工藝令其嘆服,這就是吳興文第一次與藏書票親密接觸,從此便踏上了收集藏書票之路。1988年,吳興文到內地拜訪藏書家、出版家范用先生。范老將一枚抗戰期間版畫家創作的藏書票贈送他,這款藏書票畫中故事引自法國文學家羅曼羅蘭的《約翰克利斯朵夫》中的一個場景,精美無比。這雖不是吳興文所有藏書票中最值錢的,但卻是他最珍愛的一枚,因為它見證了一位內地書界前輩與中國臺灣青年的忘年友誼。20年來吳興文每年花費10萬元收藏藏書票,如今收藏藏書票1.6萬枚,在全球華人世界被譽為第一。

  一張書票拍價2.53萬元

  世界上第一枚藏書票是由德國人設計製作的。這枚藏書票的畫面是一隻嘴裏銜著一支野花的刺猬,上面寫著“慎防刺猬一吻”。接著,藏書票傳入英國、法國及美洲大陸。17世紀後,收藏和交換藏書票成為一種時尚。隨著藝術品收藏的興起,各國先後成立了藏書票協會。1953年,藏書票收藏的國際會議在義大利收藏家們的倡導下召開。此後,藏書票收藏家國際會議每隔一兩年非正式舉辦一次,並舉辦國際藏書票展。1966年,歐洲各國藏書票協會的代表們決定成立“業餘藏書票協會國際聯合會”,後被稱之為“國際藏書票聯盟”,現已有30多個國家參加。在中國,藏書票的創作起步較晚,現今發現的第一枚藏書票約出自1914年,它是中國臺灣藏書票收藏家吳興文發現並收藏的。該枚藏書票貼在1913年版的《圖解法文百科辭典》上,印有“關祖章藏書”字樣,在滿壁皆書的書房裏,一位頭戴方巾的書生正在搜索圖書,秉燭展卷。在辭典的扉頁上,還用鋼筆寫有如下英文字句:“關祖章藏于美國紐約特洛伊城第八街一七七號,倫斯勒工藝學校,1914年9月26日。”該枚藏書票用西方引進的木刻技法,構圖又完全是中國古典傳統風格。“關祖章藏書票”長寬為6.59.5公分,內容為一位頭戴方巾的書生,翻箱倒篋之餘,正秉燭展卷,潛心攻讀,四週散落大量的線裝古籍和卷軸,圖案上方書“關祖章藏書”五個大字,大小兩隻書箱上分別標有“書林”、“易書”字樣。2007年北京中國書店秋拍中,一本1917年美國出版的老牌雜誌《美國國家地理》,貼在它上面的就是“關祖章藏書票”,最終以2.53萬元成交。

  

  “胡蝶——電影皇后”藏書票

  吳興文收藏的幾款藏書票在收藏界名氣非常大:威爾遜總統的一款藏書票、德國藝術家克萊多夫藏書票、希特勒藏書票、伊斯樂史密斯設計的藏書票、托馬斯比韋克藏書票、麗達與天鵝、狄更斯的藏書票、艾略特藏書票、小畢沙羅藏書票。

  藏書票一般比常見的書籤稍寬,長度則差不多,它一般放置在書籍的扉頁或封底內頁,設計一般都與書籍內容有關。有不少藏書家、藝術家是自己製作藏書票。這種藏書票大多為手工製作,更具收藏家的個性。多數藏書家並不為每一本書製作一枚藏書票,而是在一定時期製作一小批藏書票夾存于藏書之中。

  藏書票 關祖章

  收藏的圖書有了藏書票就平添了一種“雅”味。藏書家、藝術家不會輕易將圖書送人,但常會在製作藏書票時多製作一枚藏書票,以贈送給有相同愛好的藏友。藏書票不僅具有藝術欣賞功能,更因其獨特的藝術個性,頗受藏家的青睞,以至於出現專門以藏書票為對象的收藏群體。

  魯迅推動藏書票發展

  魯迅是中國現代版畫的倡導者,中國藏書票是中國現代版畫的延續和發展。魯迅先生生前通過上海“內山書店”和日本內山先生購藏了相當數量的歐洲及日本的藏書票。今天,在“上海魯迅紀念館”中珍藏著魯迅先生收藏的各國和中國早期藏書票。魯迅先生對藏書票的迅速普及和發展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藏書票在中國興起于上世紀30年代,隨著西方版畫傳入中國,藏書票引起了中國畫家、文學家的興趣。著名美術家葉靈鳳和詩人鬱達夫都曾介紹、製作和收藏過藏書票。魯迅關注、支援的中國新興木刻運動和木刻青年愛好者,其中像李樺先生等後來就成為中國著名的木刻版畫家和藏書票創作大家。當年在廣州,著名版畫家李樺創辦的“現代版畫會”出版了《現代版畫》(藏書票特輯),藏書票自此正式登上大雅之堂。1937年,日本出版了《趣味藏書票》一書,收錄了李樺等四人的藏書票,這是中國藏書票藝術第一次在國際交流。當代作家、學者都喜愛藏書票,使藏書票和藏書、讀書文化結合,讓精美藏書票與珍稀版本圖書完美結合。

  藏書票 李樺作

  八年價格翻番

  1999年,吳興文曾在abebookstore.com網上花600美元購得有科柯施卡親筆簽名的藏書票一枚。這是科柯施卡于1930年為溫勒製作的,據説現在只存世這一枚。票面上一個人在黑暗中拿著燭臺踽踽獨行,蠟燭越滴越短,好像一級一級走進沒有光的所在。

  吳興文在網上隨心瀏覽時居然發現,在美國一家生産葡萄酒的莊園網站上刊登著出售這款藏書票的資訊,吳先生懷著激動的心情查閱了大量關於科柯施卡的資料並考察了這家葡萄酒公司的信譽度,最後了解到科柯施卡早期作品的畫冊和古登堡博物館的收藏圖錄上都出現過他設計的藏書票,而且那家葡萄酒公司的老闆也是一位資深藏書票迷,這下吳興文才敢付款購買。據説,這張藏書票的價格現在已經達到5位數。如今,在北京的潘家園、報國寺收藏市場、中國美術館門前的“美術一條街”中,一枚名家刻印的藏書票,即便是新品,售價也在百元以上。

編輯:陽艷萍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