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時政 | 本網快訊 | 兩岸 | 國際 | 港澳僑 | 熱點新聞 | 大陸縱覽 | 社會 | 財經 | 教育 | 軍事 | 科技 | 傳媒 | 奇聞趣事 | 新聞發佈會 | 新聞人物

臺“學生電影教父”:大陸才是做大事的地方

時間:2010-11-03 10:55   來源:東南網-海峽導報

  

  近日,愛在廈門取景的臺灣導演林清介又在醞釀一部新戲《你的愛情,我在對面》,從2007年來廈門拍攝兩岸題材電視劇 《老師錯了》以來,林清介便常常“賴”在這裡,開冰店、辦多媒體公司等,如果你以為大導演肯定是賺得盆滿缽溢,那你就錯了,“其實我才剛剛還清債務!”林清介坦言,十年前那部深受大陸觀眾喜愛的電視劇《汪洋中的一條船》,使他負債纍纍,如今他捲土重來,就是為了搶佔大陸市場。那麼,他究竟有什麼新鮮法寶,自信能夠與大陸導演分一杯羹?近日導報記者對他進行了專訪。

  新劇走青春偶像路線

  秋高氣爽的早晨,在人潮涌動的中山路老虎城附近,導報記者找到了一家名為 “甜心凱特”的冰店,也許路人不知,這間冰店的角落裏,時常坐著一位在臺灣被稱為 “學生電影教父”的大導演林清介,而這裡便是他籌備新戲的秘密基地。花了半年的時間,他的新戲《你的愛情,我在對面》已經準備就緒。

  “這個戲講的是一個年輕女孩的三段愛情故事,一個是為了前途而拋棄她的初戀男友,一個是在捷運站無意間相識的偶像明星,還有一直暗戀她的好友弟弟,面對這三個男人,女孩該如何選擇?”林清介一邊翻閱著劇本,一邊給導報記者介紹他的新戲。

  近年來,林清介放慢了影片製作的步伐,電影風格也有了不小的轉變,2001年上映的電影 《初戀的故事》,請的是臺灣偶像吳奇隆和蘇有朋擔當主演,後來出品的電視劇《老師錯了》,則是一部由美女張庭飾演的愛情劇,讓人覺得林清介的風格似乎越來越往商業化的路線行進,畢竟在他早期的作品中,大多數都是社會寫實題材的影片。

  曾經很有“杜甫情結”

  “我是學美術出身的,知道藝術創作要與眾不同,才能闖出自己的一片天地。”從1980年拍攝第一部電影 《問題學生》開始,他就摒棄了當時流行的瓊瑤風、武俠風,以學生題材影片為切入口,開始關注弱勢人群的生存狀況。看不慣一個好學生因為犯了小錯被記過而變壞,他就拍了一部《學生之愛》;看不慣學校專門把壞學生歸成一個 “放牛班”,他就拍了一部 《同班同學》,14部學生電影讓他成為了與侯孝賢、楊德昌等齊名的臺灣導演。

  不僅如此,他還像唐代愛國主義詩人杜甫那般,針砭時弊,敢於用電影的蒙太奇語言揭露社會醜陋現象。“有一次,我在報紙上看到一則鄉下人為了蓋房子而賣女兒的新聞,便想喚起大家對於雛妓問題的關懷,電影《失蹤人口》便這樣産生了。”同樣的,另一部電影《瘋狂大家樂》,也是為了諷刺當時臺灣社會風靡“大家樂”的人間醜態,他用各種喜劇語言讓人忍俊不禁,卻也讓人在看完電影后得到了深深的反省。

  拍電影不能只談理想

  在林清介的電影作品中,不乏有金馬獎等國際影展的獲獎作品,然而他在獲得聲名的同時卻也常常負債纍纍。“我現在不大敢談理想的東西,一談理想就賠錢。”在拍《汪洋中的一條船》時,林清介堅持用拍電影的細膩手法琢磨電視劇,一場颱風天的戲,他拍了4天,結果只用了7分鐘,這樣“磨戲”大大透支了預算,讓他背負了1000多萬元新台幣的債務。

  如今,債務解除,自稱連 “呼吸空氣都覺得很輕鬆”的他坦言,最想做的事是好好拍幾部可以賺錢的影片。“你幫我看看,這個本子適不適合大陸觀眾的口味?”年紀大了,不能把握好大陸年輕人的心理狀態,他每次和大陸的年輕人攀談便會積極地請教。“現在,我最需要好好琢磨的是大陸觀眾的需求,臺灣市場太狹窄了,大陸才是真正能做大事的地方”。 (記者 楊思萍)

瀏覽更多臺灣新聞

編輯:馮江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