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時政 | 本網快訊 | 兩岸 | 國際 | 港澳僑 | 熱點新聞 | 大陸縱覽 | 社會 | 財經 | 教育 | 軍事 | 科技 | 傳媒 | 奇聞趣事 | 新聞發佈會 | 新聞人物

臺南百年“臺灣第一街” 述説臺南老風情

時間:2010-08-02 16:32   來源:台灣網

  台灣網8月2日消息 據臺灣媒體報道,臺南安平區延平老街,是臺灣最早出現的市街,從300多年前荷蘭佔據時,就已經見證繁華,留下“臺灣街”封號,也因為商業蓬勃帶動新思維流轉,讓街屋樣貌融合洋派樓房和當地古厝,各有風情。因而,延平老街也被稱為“臺灣第一街”。
 
  延平老街位在安平路與中興街的精華路段區,是17世紀荷蘭人在臺灣所建造的第一條商業大道,當時有個響叮噹的名號—“臺灣街”,清朝時期,店家林立,又被稱做“市仔街”。今天,老街保存下長達一世紀之久的手工棉被行、古味蜜餞鋪,不僅透露出其濃厚商業氛圍,也在傾訴老街悠久歷史軌跡。

  隨著時代變遷,延平老街舊聚落建築逐漸成為了大熔爐,既有洋派西式樓房屹立,也有在地紅磚瓦屋,更有朝巷走弄;還有當時臺灣水師副總兵魏大猷後人留下的古厝,同時被列為臺南市定古跡的特殊古建物,稱做“單伸手”。

  報道稱,儘管建築風格大不同,但安平獨有的劍獅門飾,卻成老街聚落家戶共同點,劍獅嘴咬雙刀,代表雙管齊下,驅邪又避兇,刀鋒朝左,有祈福意味,刀鋒向右,則有避兇之説。

  而憑藉靠海之便,特色蝦餅、大石蚵、海鮮美味,成為老街的招牌,古味美食同樣為繁華老街做見證。

  時光演進,老街的樣貌也在逐步蛻變,原本保留著清朝時期城市規制,彎曲街道只有3米寬,汽車無法進入。在1994年,經過拓寬,成了如今6米現貌。走在延平老街上,感受著歷史演進,也別忘了面貌翻新的舊街聚落,其背後的老故事值得細細探尋。(台灣網  孫金誠)

瀏覽更多臺灣新聞

編輯:孫金誠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