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時政 | 本網快訊 | 兩岸 | 國際 | 港澳僑 | 熱點新聞 | 大陸縱覽 | 社會 | 財經 | 教育 | 軍事 | 科技 | 傳媒 | 奇聞趣事 | 新聞發佈會 | 新聞人物

臺北寫真:一樣清明 別樣風景

時間:2010-04-06 09:26   來源:中新社

  4月5日,一年一度的清明節,是中國人祭祖掃墓、慎終追遠的日子。大陸如此,臺灣亦如是,而且海峽兩岸都將這一天確定為了法定節假日,方便民眾返鄉祭祖掃墓。恰逢入臺駐點採訪,記者身在臺北,感受了同是清明的臺北的別樣風景。

  掃墓公車:免費搭乘 咖啡服務

  上午8時30分,臺北市長郝龍斌特地從捷運動物園站出口處搭乘掃墓公車,前往富德公墓巡視;沿途民眾紛紛熱情招呼,稱讚“掃墓公車真便利”。

  記者在臺北軍人公墓也看到,軍人公墓也開通了前往富德公墓的掃墓公車,迎來送往前往公墓祭掃的民眾。在轉運中心處,掃墓民眾還可駐足歇息,免費喝上咖啡茶水,或免費接受寄物、托顧幼兒、出借掃墓工具等種種服務。

  為方便民眾清明出行掃墓,臺北提供掃墓公車免費服務已實施多年,受到民眾歡迎。據臺北市公共運輸處透露,從3月20日開跑至4月5日,掃墓公車在週末雙休日開行,預計接待超60萬人次搭乘,為歷年來搭乘人數最多的一次。

  清明祭掃:“環保低碳” 蔚然成風

  十分顯著的是,掃墓公車的開行不僅減少了交通堵塞之情形,方便了民眾清明掃墓祭祖,也堪稱為一項環保之舉。因為掃墓公車的開跑減少了私家車的上路,且今年臺北投入最新的低底盤油電混合公車參加營運,正響應了時下方興未艾的節能減碳之潮流。

  臺北清明的“環保低碳”概念,還不僅僅在於此。在臺北軍人公墓區,記者看到環保部門特設了“代焚燒金銀紙集中處”,提供紙錢集中焚燒服務,倡導“祭祖不燒金,空氣好清新;集中代焚燒,心意不減少”,得到了民眾的積極響應。

  祖籍福建泉州的郭先生對記者説,他家掃墓不燒紙錢已是多年,只點香燃燭,用鮮花、水果來祭奠先祖。過去土葬盛行,死人與活人爭地;如今,火化、樹葬等殯葬方式流行,更講環保了。

  近年來,臺灣民眾對遺體火化的接受度已達九成,火化後將骨灰安置於安靈設施已成為處理身後事的主要方式;樹葬、灑葬、海葬等環保多元化葬法,漸漸增多;網路祭拜的服務也越來越受到認同,有臺北市殯葬管理處的生命追思紀念網、桃園縣政府的網路祭祀、宜蘭縣政府環保局網站等提供各種形式的網路追思祭拜,讓遠在外地的親人能不受時間奔波限制就可追思祖先。

  拾級而上,走進依山而建的臺北軍人公墓區,只見碧草如茵,樹綠山青;沒有林立的墓碑,沒有水泥澆築的衣冠冢,只有一座忠靈堂接待民眾往來祭掃。多年前就開始推行“樹葬”的臺北軍人公墓管委會稱,樹葬的精神在於象徵人類生命因植物成長得以永續延續,保留有限空間供後代子孫使用,有助於自然環境永續迴圈與環境保護。

  今年清明節三天連假開始之時,臺灣相關部門又呼顯“環保葬”以減碳護地球。臺灣“內政部”表示,環保多元化葬法具環保減碳之效,既能體現入土為安、落葉歸根的中國傳統文化,同時節約了土地資源,又不污染環境。

  返鄉掃墓人潮涌動臺海間

  在臺北過清明,感受到了臺北的“人性化”,臺北的“環保”風,同樣也深深感受到了海峽兩岸中國人敬祖睦宗的共同傳統。返鄉掃墓的人潮,涌動臺島,亦涌動臺灣海峽間:大陸臺商及在臺定居的老臺胞紛紛返臺掃墓,更有眾多臺胞跨海赴大陸返鄉祭祖。

瀏覽更多臺灣新聞

編輯:王賽賽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