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時政 | 本網快訊 | 兩岸 | 國際 | 港澳僑 | 熱點新聞 | 大陸縱覽 | 社會 | 財經 | 教育 | 軍事 | 科技 | 傳媒 | 奇聞趣事 | 新聞發佈會 | 新聞人物

港媒:臺灣60年全得益於實際上的“一國兩制”

時間:2011-04-06 15:45   來源:中新網

  《香港商報》日前刊文説,60年來,臺灣的穩定和發展一直得益於實際上的“一國兩制”,是兩岸一致的“一個中國”立場消除了武力對決的浩劫。臺灣堅持一個中國的立場,吸引廣大海外華僑的認同和歸屬,吸引卓有成就的海外華人參與臺灣的研究和開發,使臺灣經濟取得矚目成就。

  文章摘要如下:

  “一國兩制”是經過歷史檢驗的、適合兩岸關係的合理形式。現時,民進黨正苦思大陸政策的“中國論述”,其實“一國兩制”就是最佳選擇。否則,一旦脫離大陸,臺灣必然面臨無盡的劫難。

  “一國兩制”聚集著毛澤東、周恩來、鄧小平的高超智慧。1957年,周恩來在上海工商聯座談會上發表《關於香港問題》講話:“香港是純粹資本主義市場,不能社會主義化。對香港的政策同內地是不一樣的,如果照抄,結果一定搞不好。香港要完全按資本主義制度辦事,才能存在和發展,這對我們是有利的。”

  “一國兩制”是智慧結晶

  1960年代初,在毛澤東、周恩來的主持下,大陸與臺灣就兩岸統一問題進行了多次接觸和商談,毛澤東為和談確定了原則,史稱“一綱四目”(見新華社澳門回歸專稿《歷史的豐碑》,人民日報1999年12月20日):實現國家統一後,除外交統一于中央外,(1) 臺灣軍政、人事委于蔣介石、國民黨;(2)臺灣財政獨立,不足部分由中央撥給;(3) 臺灣現行制度不變,社會改革從緩,條件成熟後徵得臺灣同意後再改;(4) 互不派遣特務,不破壞對方團結。雖然當時沒有談成,但毛澤東、周恩來已經為中國的和平統一確立了“一國兩制”的形式和具體原則。

  1974年,周恩來、鄧小平陪同毛澤東會見了來訪的時任英國首相希思,毛澤東與希思達成共識:香港在1997年應該有一個平穩的交接。1982年9月,撒切爾夫人挾馬島戰爭勝利余威訪問北京,希望能保留香港“治權”,被鄧小平堅決拒絕。其後,鄧小平將國家統一政策歸納為“一個國家、兩種制度”。

  畫龍點睛,毛澤東、周恩來畫龍,鄧小平點睛總其成。“一國兩制”聚集著毛澤東、周恩來、鄧小平的高超智慧和心血,是經過歷史檢驗的、適合兩岸關係的合理形式。

  背離“一個中國” 臺將陷困境

  60年來,臺灣的穩定和發展一直得益於實際上的“一國兩制”,是兩岸一致的“一個中國”立場消除了武力對決的浩劫。臺灣堅持一個中國的立場,吸引廣大海外華僑的認同和歸屬,吸引卓有成就的海外華人參與臺灣的研究和開發,使臺灣地區的經濟走在中國其他地區的前面,取得矚目的成就。

編輯:劉海偉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