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時政 | 本網快訊 | 兩岸 | 國際 | 港澳僑 | 熱點新聞 | 大陸縱覽 | 社會 | 財經 | 教育 | 軍事 | 科技 | 傳媒 | 奇聞趣事 | 新聞發佈會 | 新聞人物

臺媒看大陸兩會眼光起變化 不再"圍攻"軍方人物

時間:2011-03-17 13:35   來源:國際線上

  3月5日,臺灣中視記者在天安門廣場報道新型警察巡邏車。圖片來源:國際線上網站

  一名記者説,兩岸關係這麼好,實在沒有什麼問題要問軍方

  近日,大陸召開的兩會吸引臺灣媒體紛紛出動,將報道焦點鎖定北京的人民大會堂。隨著臺海局勢近年來的不斷緩和,島內媒體把更多的注意力集中在了經濟領域,以及後ECFA時代兩岸的合作。

  媒體聚焦“讓幸福飛”

  臺灣《聯合報》的文章説,今年大陸的兩會在“讓幸福飛”的基調中拉開序幕。這次“讓幸福飛一會兒”的兩會,透過溫家寶的政府工作報告,將主導今年乃至今後一段時期的經濟和社會發展走向。此外,因為這次兩會的主要議程,是審議“十二五”規劃,因此規劃標明的任務值得關注。

  文章説,此前不久結束的大陸各省級兩會,不少地方大提“幸福”和“幸福感”。“幸福”的概念正漂浮于大江南北。由此而來,“幸福”成為今年兩會的一個重要基調,“幸福”的色彩擠走瀰漫的陰霾。

  臺灣《中國時報》發表文章稱,大陸已正式進入兩會時間。今年重大議題當是審議並通過“十二五”規劃。大陸還將正式告別只求GDP增長的時代,轉而追求民眾幸福感的實質性經濟增長。而後ECFA時代的兩岸合作,更是此次兩會主要的兩岸話題。

  文章引述大陸學者的話,還利於民,從長遠來看,這是促進社會公平正義、縮小區域差距,提高發展品質的戰略轉變。也是今後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內生力的最原始的助推點。

  專于兩岸題材報道的《旺報》3日發表社評指出,2011年中國國內生産總值超越日本,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大陸要如何在多重壓力下持續經濟發展,關鍵重大。因此,今年兩會的意義特殊。

  臺商想分“十二五”大餅

  據悉,為報道今年兩會,臺灣多家媒體均派出精銳力量到北京採訪。報章在兩會開幕前便進行前瞻報道,關注的話題涉及民生福祉、兩岸文化交流、經濟合作等各個領域,大有“聚焦兩會”之勢。

  臺灣《經濟日報》刊文説,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今年1月1日開始實施,臺盟中央為此將在今年兩會期間提交議案,建議大陸海協會與臺灣海基會積極溝通、協調,建立並健全ECFA運作層面功能性組織機構,研究、設立相互派駐的常設性、功能性辦事機構。

  《中國時報》發表評論指出,大陸海協會會長剛結束訪台不久,兩岸關係將是兩會討論的熱點之一。諸如臺灣在後ECFA時代解除對大陸投資限制;如何讓臺商搶食“十二五”規劃的商機大餅,都將是代表委員們提案的熱門話題。

  不再“圍攻”軍方人物

  3月3日下午,政協會議開幕前的人民大會堂門外,臺灣各家媒體記者聚集一處。在一批批被團團圍住的全國政協委員中,他們依靠多雙眼睛分工合作的優勢,快速篩選、“包圍”他們視野中的焦點人物做重點採訪。

  黃國瑋是臺灣中國電視公司記者,此次特意從上海趕來北京採訪兩會。他對ECFA給予了積極評價和展望。他説,ECFA是兩岸合作的一個機會,團結總是力量大,兩岸之間有技術、有市場、有人力,透過ECFA這樣的一個合作互助協議,可以讓兩岸的經濟發展得更好。

  臺灣三立電視股份有限公司的高秋萍記者,已經是第四次參加兩會的報道了。高秋萍比較關注的是,怎麼樣讓基層的民眾可以感覺到ECFA的好處。高秋萍坦言對兩岸軍事互信相關的話題最為關注。她説,現在臺灣人們比較關切的就是兩岸軍事互信機制什麼時候可以開始談。

  以往兩會期間,解放軍高級將領向來是臺灣媒體挖掘新聞的重點對象。但是今年一位解放軍軍事科學院臺灣問題專家儘管被眾多記者緊追、詢問軍費、航空母艦等熱點議題,卻未引發臺灣記者們的興趣。一位長期在北京駐點採訪的臺灣媒體記者説,兩岸關係這麼好,實在沒有什麼問題要問軍方。

  相關連結:

  旅遊話題亦受關注

  開放大陸游客赴臺自由行是今年“兩會”上許多臺籍政協委員關注的話題。委員們普遍的看法是,這將惠及兩岸同胞。不僅滿足了大陸游客的旅遊意願,也給臺灣帶去了經濟效益。

  臺籍委員王松對大陸居民赴臺自由行表示期待。他説,以前大陸同胞入島的人員比例很小,每年也就幾萬人或者是十幾萬人。在兩岸三通特別是ECFA的推動下,兩岸人員往來步入了一個新的時代,僅過去一年,大陸赴臺人數就達到了122萬以上。

  身為臺灣少數民族代表的陳傑委員説,如果近期能夠開放赴臺自由行,她建議遊客到臺灣的少數民族部落當中去,這樣能夠更加深度地了解臺灣文化,感受臺灣的神秘和美麗。(《世界新聞報》記者/張瑞)

瀏覽更多臺灣新聞

編輯:劉海偉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