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時政 | 本網快訊 | 兩岸 | 國際 | 港澳僑 | 熱點新聞 | 大陸縱覽 | 社會 | 財經 | 教育 | 軍事 | 科技 | 傳媒 | 奇聞趣事 | 新聞發佈會 | 新聞人物

臺灣地方官不輕鬆:害怕民意批評選票流失(圖)

時間:2010-12-15 13:28   來源:國際先驅導報

  

  臺北市長郝龍斌在掃街拜票。路透社

  

  朱立倫評價自己最大的優勢,不是天分,而是努力。

  再過半個月,臺灣“五都”新市長就將履新。經歷了11月27日選戰洗禮之後,五個大都會的新掌門人看上去都自信滿滿。

  對多數大陸人來説,除了遠遠地眺望臺灣島內的選舉,還有一個疑問無法繞過:那些之前在選戰中刀光劍影較量的候選人,在當選縣市行政首長之後,會怎樣治理所轄地區,又會如何回饋和服務於當地百姓?選舉,究竟會給臺灣地方縣市的治理模式帶來怎樣的變化?

  而當我們把視野轉向寶島深處時,又總會情不自禁地想到大陸的種種。沒錯,探究海峽彼岸的奧秘,其實也是在審視海峽此岸的今天。

  在臺灣,當官一點不輕鬆

  選舉的體制下,面對質疑、甚至是公開羞辱,臺灣地方父母官能做的首先就是到“第一線”挨罵,然後誠懇地道歉,再趕快把事情處理好。

  一週以來,“五都”選戰的硝煙伴隨著大大小小謝票活動的落幕暫告一段落。對政客而言,選舉結果自然“幾家歡喜幾家愁”;對於島內政治生態而言,除了新北市長朱立倫、臺南市長賴清德外,都是老面孔。不過儘管兩市長官易人,其所代表的政黨並未易位。這表明,臺灣最重要的五個縣市運作大抵如常。

  於是,老百姓手上的選票投完了,心中的“選票”又開始新一輪的審定與尋思。而那些曾為當選“撕咬激烈”的政治人物,也就開始各司其職、各盡其力了。

  有不少大陸朋友會問,選舉的熱鬧過後,這些島內地方官員到底平常工作做些什麼?他們還會一天到晚挨罵嗎?他們的工作又有多忙碌……

  以記者角度從旁觀察,在臺灣當“官”真是一點都不輕鬆。百萬人的縣市父母官,面對民眾的“一票挺你”,當然有償還的壓力。

  “你是為我服務的”

  即便在偏遠地區或山區,那裏的縣長也無需叫苦叫累,因為都是你自己要出來選的,做得好是本職工作,做不好便遭唾棄

  由於體制的不同,臺灣的地方官員,尤其是“百里侯”(縣長),非“中央”所派任,也非“上級”所能晉陞,一切由“選票”説了算。因此,獲得當地人認同是很重要的一件事。尤其是在草根性強的中南部,許多選票掌握在利益團體和地方派系手中,例如農會、漁會、宗親會、同業公會等。候選人不能僅憑個人的聰明才智吸引選民,更重要的是如何與這些團體打交道,整合各方的利益,不偏袒誰也不得罪誰。

  “當地人的認同”,其實也是個很廣泛的概念,不見得要生於斯、長于斯,但就是要讓地方民眾覺得受到尊重與認同。

  當選新北市市長的朱立倫曾在擔任桃園縣長時,辦了一場破紀錄、有十萬人觀賞的“超炫白蛇傳”,當時還邀請外國藝術大師來臺觀賞,連外國人都比劃了稱讚的手勢。事後,他親口告訴當天演出的小生,選舉活動可以少辦,但敬老活動、文化活動不能不辦。在臺灣,很多縣市長舉凡端午、中秋、重陽,都一定會舉辦敬老待客活動,對老人的照顧與尊敬從沒有少過。

  臺灣人對這些地方官員也有自己的看法,雖然該有的尊重少不了,畢竟幾乎所有的縣市長都是民選的菁英,萬中挑一的優秀人才,但大家面對官員時,更多的理解是,“你是為我服務的”。即便在臺灣東部偏遠地區或山區,那裏的縣長也無需叫苦叫累,因為都是你自己要出來選的,那麼做得好自是本職工作,做不好便無人同情,反遭唾棄。

  政績與作秀的考量

  在強勢的島內媒體環境裏,臺灣縣市長們就好像生活在一個“透明裝置”中,一舉一動,民眾都能看清了解

  一般而言,臺灣的地方官們每天會頻繁在媒體上露面,或解釋政見,或發表看法,或在鏡頭前與民眾直接互動。他們的公開行程往往會佔用大部分時間,在那些不需要外出活動的日子裏,他們也大多端坐在辦公室內,審批政策文件、與下屬交流工作事宜。

  在強勢的島內媒體環境裏,臺灣縣市長們就好像生活在一個“透明裝置”中。“你瞧,縣長又去拜會了”、“縣長又要去掃街”……一舉一動,民眾都能看清了解。

  但也有親民的縣長好心辦“錯事”的時候。原臺北縣長周錫瑋就是一例。周錫瑋在任時,整治淡水河,取締沿岸32家非法砂石業者,數多功績本在縣市長民調中位於前列。不想,因一件事未處理妥當,最終在臺灣縣市升格的“五都”參選人提名時,含淚黯然退出。原來,臺北縣林口曾出現疑似猛獸攻擊羊群事件,目擊者聲稱看到老虎,情節離奇。於是,縣長周錫瑋親自率領大批陣仗,上山打老虎。然而,此舉未獲縣民嘉獎,反而從此被媒體嘲笑稱為“打老虎的縣長”。

  周錫瑋自覺委屈,在他看來,這麼做只是為了展示對縣民們的誠意。“事實上,他是沒有分清楚‘立委’和縣長的區別。”熟悉地方政治生態的臺灣媒體人介紹道。

  在島內地方政壇,“立委”是選民們推舉的民意代表,他當然可以為選民意願“上刀山、下火海”,但如果一個縣長也這麼做,無疑會被看為“政治作秀”而貽笑大方。

  民眾們看重的是,是否縣長在處理緊急事務時能合理決斷,妥善安排行政資源來解決問題。有島內名嘴向周錫瑋建議,以“打老虎”為例,周錫瑋其實要做的,應當是首先派遣訓練有素的動物專家和消防人員,前往調查了解,再採取適當的行動;就算情形再危急,請求警方甚至是軍方的支援,也就足夠。

  臺北縣長教訓在前,因此,島內大多數地方官員們平日行事小心謹慎,生怕被媒體抓住“表錯情”,被斥為“作秀”。

  從更宏觀的層面上講,臺灣官員服務民眾,不是大小事都要做,不是你家電燈壞了要市長來修;更不是你要縣市長幫忙找工作。地方長官最重要也最被看重的事,在於擘劃一個城市的遠景,讓生活更美好,讓城市更美好。

  大市長青睞“大活動”

  地方官員不會為個別的人找工作,但要為所有的市民創造更多的工作機會

  因此,會有許多縣市長以舉辦大型活動塑造城市形象而聞名,比如高雄市長陳菊辦“世運”、臺北市長郝龍斌辦花博、臺中市長胡志強請世界三大男高音到臺中開演唱會等。活動代表人氣,也代表市政建設的一環,更代表重要政績。

  以高雄市長陳菊來説,她的城市行銷與世運會就讓她人氣紅翻天。

  縣市長們對諸如世運會等大型活動的考量基本一致:爭取國際曝光,才能帶來人流,而人流代表商機,更代表就業機會。地方官員不會為個別的人找工作,但要為所有的市民創造更多的工作機會。

  所以,拼了命也要做好城市宣傳,另外配套的措施和與民眾良好的溝通也很重要。

  臺中市長胡志強向來個人魅力出眾。他擔任臺中市長8年多來,早就透過文藝活動,提升文化素質,以深化臺中形象。大凡世界知名錶演,臺中市從未缺席,甚至是獨家演出。

  胡志強更經由各種場合,幫臺中走向世界。以當地燈會為例,連續3年與迪斯尼家族角色合作,前年主打“米老鼠燈會”創下500萬參觀人潮,今年換上小熊維尼家族和跳跳虎,更帶來684萬人次、38億新台幣的商機。這些活動成功扭轉了臺中市長久以來“風化城、治安最壞”的負面形象。

  今年初,當筆者搭計程車到臺中市府採訪,發現名片夾遺失在車上時,司機早已將失物送回。胡志強聽聞後,立即索取車牌號碼,親自寫信感謝。他説:“不要吝于讚美,一粒種子會長成一棵大樹。”

  出事時到第一線挨罵

  臺灣縣市長們一般都怕民意,民意毫不留情地批評,意味著選票的流失,也是臺灣“服務型縣市府”的一道風景線

  當然,不是所有縣市長都受本地人歡迎。有些地方父母官不善説話,民調不夠高,最有名的例子便是臺北市長郝龍斌。

  在很多外國人心目中,臺北等同臺灣。無論在經濟、觀光、治安、環保、就業,臺北都是一枝獨秀,但郝龍斌的民意支援度卻始終在低谷。原因在於,起初由於馬英九在臺北市長任內的表現優異,使得2006年選民將對馬市府的肯定轉移到郝,但郝與馬畢竟是不同類型的政治人物,要超越馬市長的政績非常不容易,這種落差使得郝市長難以有所突破。舉例來説,每天倒垃圾時,便會想起馬擔任市長時推動的垃圾費隨袋徵收政策,使得垃圾量大減,資源回收量大增,各縣市陸續仿傚。但是提起郝市長,鮮有全臺昭知的政績,網民們經常調侃的便是臺北貓空纜車、內湖捷運的規劃欠佳,安全上充滿問號等。

  以舉辦花博為例,從一顆苗圃的要價比外面行情貴10倍到花博園區管理不彰,連進園管制人數都處理不好,郝龍斌老是被罵。

  但被罵是正常的,臺灣的縣市長面對被罵,關鍵時刻,無一不會展現高情商。比如,上島內名嘴節目訴説想法、爭取民心。

  平日裏不大會説的郝龍斌就在接受資深媒體人陳文茜專訪時誠懇地道歉,花博紛擾不斷,他覺得很對不起花農和建築師,只盼望當民眾了解花博後,“所有委屈化成驕傲”。他還反駁外界對他口才不佳的質疑,“不是口才差,只是有些話我就是説不出口”。如此坦承,“五都”選舉後期民調回升也是情理當中。

  臺灣縣市長們一般都怕民意,民意毫不留情地批評,意味著選票的流失,也是臺灣“服務型縣市府”的一道風景線。

  平日裏,民眾有抱怨,或者口頭表述通告民意代表,或者訴諸“立法院”審理。

  今年臺灣“919風災”,陳菊失蹤了三小時,原來是跑回家睡覺。隨即“不體恤民間疾苦”等批評接踵而至,陳菊開始未當回事,然而短短半月間,民調下滑了七八個百分點。這才忙不迭地跑到受災區,又是看望災民,又是“罵不還口、打不還手”,還要搬送救災物資。

  面對質疑、甚至是公開羞辱,臺灣地方父母官能做的首先就是到“第一線”挨罵,然後誠懇地道歉,再趕快把事情處理好。也正是因為民選有任期制度保障,縣市長寧可跟“中央”鬧得不可開交,也不願得罪選民。

  有大陸媒體人剛從結束“五都”選舉的臺灣歸來,忍不住對臺灣特色“非全能體制”的縣市府流露出羨慕之情。“你看那裏的市長造勢,市民對地方長官的不滿已經宣泄完了,所以表現都很正常,不會有偏激、暴力,也沒有戾氣、焦慮、恐懼。雙方都感到輕鬆了。否則雙方都無法做更多事情。反觀全能政府體制,總是集中力量去應對各種群體,做大兩個極端,一個是權力與資本結合的這個群體,一個是陳情戶、維權者,這讓佔了最大份額的中間力量被不斷擠壓,他們會窒息,也會爆發。”

  看似淩亂的臺灣選舉,造就特別的地方官,而臺灣開放的言論環境,也使官員更容易傾聽民意。一切都指向——他們只為民眾服務。

  朱立倫:新科“60後”市長的從政路

  他經常“無預警”出現在縣內各派出所、衛生所、戶政事務所“查勤”,並跟民眾聊天,所以桃園縣公務員都知道“縣長隨時會來借廁所”,無人敢打混

  《國際先驅導報》記者鄧亞君發自北京 11月27日,朱立倫以領先10萬餘票的優勢擊敗民進黨主席蔡英文,當選新北市市長。儘管喜悅之情溢於言表,但此時他擺擺手,謝絕談論豪言壯志。

  之後一週裏,沒有大規模車隊遊街,除了以電視廣告、跑馬燈、平面媒體廣告、簡訊謝票外,朱立倫只是到社區舉辦了小型的不公開感恩茶會,謝票行程低調完結。

  “現在也不方便接受採訪。”面對《國際先驅導報》的提問,他的競選總部新聞發言人林芥佑轉達他的話説,朱立倫自言還未上任,“未做出成績便不好講話”。

  作為“五都”市長中唯一的“60後”,這名年輕市長的低調,透出與他從政資歷不盡相同的穩健。

  空降新北 見人就握手

  一位定居北京的臺灣作家很看好朱立倫的仕途前景。“如果你仔細觀察,就能發現他極少口出惡言。”她分析道,“一個人越要冒出頭,就要越低調。他不能在冒出頭之前引人忌憚。”

  從某種程度上講,在臺灣喧囂的選舉文化中,“低調”有時正是保護自己、防禦政敵的有效策略。

  不過另一位與朱立倫打過交道的人士則告訴記者,其實這不僅是策略,也是真實的“朱氏風格”。

  用朱立倫自己的話來評價,“我最大的優勢,不是天份,而是努力”。

  事實上,出身臺灣政治世家的朱立倫從政本身就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他的父親朱樟興曾任三屆桃園縣“議員”及第二屆“國大代表”;母親出身大溪望族,家族中出過不少民意代表和地方官員;他的岳父高育仁更是赫赫有名,曾任“議會議長”、“立委”、臺南縣長。

  據曾經專訪過朱立倫的臺灣《聯合報》記者透露,朱立倫受岳父影響頗深。他初任“立委”時,每一次質詢,高育仁便坐在後排觀察,並不時遞條子提醒他一些注意事項。選舉時,高育仁不僅傾注經費,讓朱立倫沒有後顧之憂,更不時傳授經驗、提供忠告。

  但在一名來自新北市的陳姓選民眼中,自己投票給朱立倫,未看出身,看的是朱立倫的“勤”。

  朱立倫算是新北市的“空降部隊”。他沒住過新北市,於是在參與選舉時,他就勤跑地方,掃街拜票,看到人就握手。每天,他與幕僚騎著腳踏車沿街跟民眾打招呼、聽民眾説話,以此來建立“認同”。

  這種認同感,契合了臺灣地方選舉中選民的心理需要,而朱立倫對此早已駕輕就熟。1998年,他騎單車踏遍桃園13個鄉鎮市,用“直銷”的方式,手一雙一雙地握,政見一句一句地述説。終於在派系根深蒂固的桃園縣突破重圍,順利當選為第四屆“立法委員”。

  主政桃園 隨查公務員

  2001年,朱立倫在時任國民黨主席連戰“欽點”下參選並當選為桃園縣長。彼時桃園縣是一個“爛攤子”:失業率居高不下,民眾外遷,企業凋敝,地方縣府入不敷出,年度財政缺口高達109億元新台幣,舉債總額更達到185億元新台幣。

  為改變局面,朱立倫積極改善投資環境,出臺諸多招商方案全力引資。他非常重視提升縣內學校教育水準,大力招募優秀教師,以吸引更多人才到桃園定居。此外,朱立倫還注重發揮兩蔣陵寢位於桃園的優勢,大力吸引遊客到桃園旅遊,提高旅遊收入。

  朱立倫曾表示,管理縣府最重要的就是執行力,一個企業或團隊能否成功,30%靠策略,40%靠執行力,剩下的就是運氣。據説,朱立倫的行事風格以“雷厲風行”著稱,他還經常“無預警”出現在縣內各派出所、衛生所、戶政事務所“查勤”,並跟民眾聊天,所以桃園縣公務員都知道“縣長隨時會來借廁所”,無人敢打混。從此,桃園縣年年都得到島內評選的服務品質獎。

  相較過去幾任縣長大多把辦公室大門敞開,“議員”可以隨時長驅直入,拉開嗓門找縣長討論事情的情形,工作時不喜歡被打擾的朱立倫,大門幾乎隨時緊閉。

  在朱立倫看來,政治人物不是民眾24小時的便利超市,行政效率被他放在首要位置:當了8年縣長,桃園縣各處室辦公室晚間常燈火通明,工作做不完,公務員得整夜加班,大家一起叫便當吃晚餐更是稀鬆平常。

  他的行政效率有多高,桃園縣政府高管陳先生曾舉過一個例子:一天縣府農業發展處長蔡宗烈向朱立倫報告,臺北市2010年舉辦花卉博覽會,桃園距臺北近,計劃順道打造大漢溪觀光休閒産業廊帶,朱立倫不是回答“可行”,而是直接問:“第二期規劃是什麼?”

  朱立倫的粉絲們親切地稱他為“勤奮認真的桃園倫”。他很快在桃園縣拿出了漂亮的成績單:幾年間,桃園縣由財政赤字大戶變成全臺招商第一名,稅收由600多億元新台幣猛增到2000多億元新台幣,22個工業區的年産值和利稅佔全臺灣的1/5。

  這裡還吸引了很多人才前來工作、投資、生活,成為臺灣最年輕的縣市,人口平均年齡僅為33歲。擔任縣長數年來,朱立倫的施政滿意度、清廉度在全臺縣市長中始終位居前列,多次榮登《遠見》雜誌“五星縣長”稱號,甚至綠營媒體《自由時報》也用“朱立倫交出漂亮成績單”這樣的標題來報道他的出色執政成績。

  前途無量 身段很柔軟

  讓政敵們都説“好”,這在臺灣政治人物中並不多見。

  民進黨桃園縣黨部“主委”評價他時説,朱立倫的缺點就是8年縣長下來,縣民普遍認為沒有重大建設;但他也坦承,朱立倫的優點就是聰明、進退有據、善於塑造形象。這名“主委”更表示,他看好朱立倫“更上層樓,未來擔任臺‘行政院長’”。

  而與多屆桃園縣長共事過的國民黨“立委”朱鳳芝也用“非常聰明、有能力又有方法的人”來形容朱立倫。她表示,朱給她留下深刻印象的特別有兩點:一是朱立倫的政治敏感度很夠,“該講的話會講,不該講的話不會講,這很重要”。二是,朱立倫很懂得用人。據朱立倫的隨扈介紹,“縣長的行政風格很強勢”,他想換的人基本上是直接換,從不客氣,不過他啟用的年輕官員大都得到了民眾的肯定。

  這些官員中,不少都是民進黨的人。朱立倫曾親口告訴臺灣名嘴楊憲宏,他會沿用這些官員,而不計較背景,因為他認為這些官員熟悉桃園民情而且專業能力強。楊憲宏感慨道,從這一點可以看出,朱立倫是一個願意接納不同意見的人,“身段很柔軟”。

  這也是他與馬英九最大的不同。熟悉朱立倫的人士解釋道,儘管朱立倫和馬英九一樣都是留美博土,溫文儒雅、形象清新,但兩人的行事風格卻大相徑庭。與馬英九“法律人的堅持與思維”相比,朱立倫的政治手腕、處理人際關係的能力更加靈活,也因此解釋了他從政十余載“仇敵不多,朋友倒是滿天下”。

  隨著朱立倫順利“拿下”新北市,臺灣媒體多數更看好朱立倫未來“接班”馬英九。《聯合報》引用國民黨“立委”吳志揚的話説,朱立倫從政風格打破傳統,例如他不太跑婚喪喜慶,強調私人生活,經常每週抽出一天摟著妻子看電影等,但他是非常有前瞻性的政治人物,步步上揚的政壇之路預示著“他可以代表臺灣新一代政治人物的標準,相信慢慢也會改變選民對政治人物的期待”。

  楊秋興:“五星”縣長是怎樣煉成的

  ★每一週我會有一天專門接待民眾,2個小時,非常忙碌。他們有什麼民怨就會直接跟我説。當然,也有當面罵我的人,不過比較少。

  ★我當縣長,會把公家的錢當作自己的錢來節省。

  ★俗話説“身在公門好修行”。一切辛苦被民眾認可時都是值得的,會有成就感。

  《國際先驅導報》記者鄧媛發自北京 在臺灣,楊秋興有一個綽號:南方小巨人。其中,“小”字真實概括了他不足1米6的身高,而“巨人”則説的是他在島內聲名遠播的政績。

  擔任高雄縣縣長9年間,他四次獲得臺灣《遠見》雜誌“五星”縣長評價,是民進黨內獲得最多“五星”的縣長。此外,由他領銜的高縣府團隊從未發生過重大舞弊案,福利措施評比數次名列前茅。

  有臺灣媒體稱楊秋興的個性“毫不猶豫,也不退縮”,這點似乎也契合了他在“五都”選舉中的慷慨激昂:叫板陳菊,脫黨(民進黨)參選,誓走中間路線,“秋菊之爭”一時引人矚目。

  後來,即便輸給了政績不如他的陳菊,楊秋興的“五星”輝煌仍被臺灣媒體唸唸不忘:“他收穫的最後一個‘五星’(今年7月),應是他卸任前收到的最好禮物。”

  一個為民服務的縣府,不是一個官僚的縣府

  事實上,脫黨後的楊秋興,從宣佈參選那一刻起,就不被外界看好。但他意氣風發地投入選舉,發表“大高雄治理的五顆星政綱”。他説,要計劃建構“大高雄經濟特區”,與大陸海西特區合作,從而達到“兩岸産業分工、運籌佈局全球”的目標。

  發展經濟,這是楊秋興從縣長到參選市長,不變的規劃主題。也正因為如此,他才堅持要走與民進黨有別的“中間路線”。“臺灣的意識形態害死了臺灣,”他説,“愛臺灣不是民進黨的專利。”

  《國際先驅導報》:“五都”選舉之後的這一週,你主要忙什麼?

  楊秋興:我在謝票,雖然沒有當選,但要感謝民眾投票。

  Q:我看到你接受採訪時説,覺得這次參選很有意義。

  A:臺灣過去兩黨交集很少,一直陷於政黨內耗、惡鬥的怪圈。希望未來我們會有更多“中道”想法。有更多人有“中道”想法,就會更加逼迫兩黨向中間靠攏。雖然我這次沒有當選,遭受很大打擊,但是我的很多政見受到不少民眾認同,這一點我覺得還是值得的,也是欣慰的。

  Q:你表示不排除和其他政黨合作的可能。而相較于綠營,是不是藍營更加理性些?

  A:當然在兩岸關係上,我比較傾向走現實、務實的路線。在這點上,和國民黨差距比較小。但是如果從一些事務政策方面,大家也不儘然會相同,可能理念上還是會有一些差別。

  Q:你是全臺獲得“五星”評價最多的縣長,代表你的政績最受認可,但記得你最初上任時,高雄縣有190多億台幣的赤字。你是如何在負債纍纍下,規劃縣政的呢?

  A:上任之後,財政很重要,要量入為出,錢要發揮最大效益。我上任之後,就是想用最少的經費發揮最大的功效。雖然錢不多,但這幾年下來,一方面招商很有成果,另一方面爭取了臺當局很多經費,使得高雄縣變化較大。這些變化包括地景、地貌的改變、公共工程的啟用、招商創造了就業機會讓農民的收入增加等。另外在文化藝術方面我們也做了很多事情,這些努力民眾都看得到。

  Q:郭臺銘説,如果你當選大高雄市長,他第一個過來投資,你在招商方面會設立特別的優惠政策嗎?

  A:我們沒有特別的優惠政策,主要是沿用臺當局的優惠政策。比如在招商方面,臺灣有一個“006688”政策——前兩年免租金,後兩年打六折,再後兩年打八折。實施後對招商是有效的。但是和其他縣市相比,為什麼我們這裡更受歡迎呢?我想高雄縣人手不是很多,但效率較高。我們很多廠商外溢到大陸,其中主要一個原因就是土地價格比較高。於是我們就在其他方面想辦法,對産品而言,時間也是産品的競爭力。所以讓廠商感受到我們是一個有誠意的縣府,是一個為民服務的縣府,不是一個官僚的縣府,讓他們體會到為民服務的效率,這點很關鍵。同時,我們把治安做好,不讓廠商面臨任何恐嚇。

  “走後門”的電話打不進辦公室

  除了“五星”桂冠,今年9月,楊秋興在臺灣《天下》雜誌25縣市長施政滿意度評比中也位居第一。有縣民表示,最令其感受深刻的就是楊秋興投入地方基礎建設和便民建設較多,比如修建水庫自行車步道等。高雄縣注重環境和綠化,使大家的生活品質得到改善。

  Q:你競選時還有一個口號“做CEO市長”,你是用CEO的方式管理地方嗎?

  A:我想縣政未來的競爭都是都市化的競爭,因此效率、執行力非常重要,且要對市政、縣政更深入地了解。“CEO”所指就是這幾個方面:效率、執行力和縣政了解程度。

  Q:臺灣是一個講人情的地方,你在招商引資項目中沒有遇到過“走後門”的情況嗎?

  A:我們都是公開招標,招最低標。我當9年縣長,從沒有遇到過“走後門”的現象。即使有人打電話請我幫忙,他們這種類型的電話也會被我的秘書攔下,到不了我的辦公室。

  Q:現在高雄縣的負債情況有改善嗎?

  A:負債現在增加到300億,但就增加的速率而言是比較緩慢的。對比臺南縣現在就有900億負債,其他各縣市也都有負債。我自認為當縣長9年,在財政方面是比較嚴格的。可能和我以前受到的教育有關,小時候在農家長大,凡事就有一種節儉的心態。我當縣長,會把公家的錢當作自己的錢來節省。

  Q:你的節省會不會讓下屬有怨言?

  A:當然他們會有一些抱怨。我上臺後就把編制縮減,但提出的工作要求比較高,大家很辛苦。但是我想每個人都知道是在“為公”,俗話説“身在公門好修行”。一切辛苦被民眾認可時都是值得的,會有成就感。

  Q:我聽過一個故事,縣裏一個鄉長去旅遊,本要花費2萬多,但是你得知此事後,就建議他去花費只要1萬多的普吉島,這是真的嗎?你在意下屬的個人開銷嗎?

  A:這個故事是媒體道聽途説的。我雖然節儉,但鄉鎮長是民選的,民眾有不滿會通過民意代表抒發,對他們的選擇,我們通常是尊重的。一般來講,下屬個人的預算我們縣府沒有權力過問。不過現在年輕人真的壓力和開銷都很大,確實需要自我管理。

  Q:可以透露下你的月收入嗎?

  A:薪水單上是17萬(折合人民幣約3.6萬元),還有8萬8(新台幣)的透支費,這個用於婚喪喜慶、到寺廟添油香等場合。工資上,縣長都一個水準。

  “從來不敢訓斥民眾”

  楊秋興把高雄縣取得的成績歸為“高雄縣每一個民眾的光榮及努力的成果”,他一再聲稱“要再接再厲,給大高雄民眾滿滿的愛”。這位出身於高雄縣燕巢鄉的鄉下小孩,幼年常替家人看牛、栽種番石榴。這些兒時的經歷和往事,不僅是他擔任縣長後津津樂道的童年生活,更拉近了他與臺灣老百姓的距離。

  Q:你擔任縣長時,有什麼事是一定事必躬親的?

  A:政策性上的事務,我會親自來做。比如一些“議員”的建議案啊、對一些機構的補助等。

  Q:政策上爭議很大時怎麼辦?

  A:我來自基層,當過民意代表和基層公務員。我當然站在民眾利益角度來做,如果有分歧,我要站在代表大多數人利益的角度去確定。

  Q:會有民眾直接堵你的路嗎?

  A:每一週我會有一天專門接待民眾,2個小時,非常忙碌。他們有什麼民怨就會直接跟我説。當然,有當面罵我的人,不過比較少。

  Q:罵你的時候你怎麼辦?

  A:我就看看他的理由,看我們有沒有不對,如果不對我會去解釋做事的理由。我有時會找人來研習一下法律,如果反映的事務在法律上規定不可以,我就沒有裁讓權;如果法律有空間,我會考量決定對社會大眾是正面的還是負面的,因為政府就應該便民。

  Q:你衝民眾發過脾氣嗎?

  A:沒有,不能衝他們發火。民眾往往很大聲發言,有時會拿麥克風。以前做官,現在做公僕。但我難免地會得罪民眾。比如去年“八八水災”,災民們要用救災車,要兩部,我們只能提供一部,因為規定不允許。所以我也沒辦法讓所有民眾滿意。

  “希望高雄能和大陸多交往”

  關於楊秋興“愛民”,還有另一段佳話。今年9月底,高雄縣遭遇颱風,楊秋興每天忙著勘災很少進辦公室。他通常午夜返家,睡不到4小時。當地媒體説,楊秋興想到災民困境就睡不著,第二天清晨四五點便會起床看公文,每天只想要如何減輕受災戶的痛苦。

  Q:你“為民服務”在島內有口皆碑,但你會刻意迎合選民嗎?

  A:民選的縣長難免會迎合選民,但有程度的掌握。比如對社團的補助,我們不能拉票時一味投其所好,在經費上還是會有嚴格的限制。

  Q:臺灣南部一直是“綠大於藍”的格局,在兩岸話題上,你對南部選民是引導多一點還是仍有所顧慮?

  A:我想過去民進黨比較保守,有防衛心。但我覺得在這一話題上可以增加兩岸互信,大家共存共榮。

  Q:我知道你信佛教,這對你施政有影響嗎?

  A:有的,有了信仰後,心中更有一把尺,所以面對很多事情時我會考慮因果。我也是土木工程專業出身,這一點對我在縣政規劃方面幫助很大。當然,也與其他學法律、學經濟的縣市長不一樣,口才沒有人家好。

  Q:是不是有點不服氣?

  A:輸口才是有的,另外臺灣政治立場太鮮明,大家還是在選政黨,不僅是在選個人。

  Q:在這樣的風氣下,你會遠離政壇嗎?

  A:還沒有規劃,我覺得有很多路可以走,比如公益、旅遊等。但目前來看,我起碼不會重新加入民進黨或者加入國民黨。

  Q:現在陳菊擔任大高雄的市長,你對她有什麼建議嗎?

  A:高雄過去經濟問題比較嚴重。我想要發展就首先得重視經濟,需要和大陸多交往,兩岸互相尊重,從而互信互利。

  “五都”選戰:藍未贏、綠未輸

  “五都”市長選舉結果揭曉後,國民黨籍當選臺北市長郝龍斌、新北市長朱立倫、臺中市長胡志強,“保三”成功。民進黨籍當選臺南市長賴清德及高雄市長陳菊兩席。雖然3:2小勝,但北藍南綠的地方政權局面未有變動。與此同時,民進黨在政黨得票數及得票率實現“雙贏”,其中,以49.87%的得票率超越國民黨的44.54%,政黨得票數則大勝國民黨逾40萬張票。(《國際先驅導報》特約撰稿鄭文、李景華發自上海、臺北)

  瀏覽更多臺灣新聞

編輯:馮存健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