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時政 | 本網快訊 | 兩岸 | 國際 | 港澳僑 | 熱點新聞 | 大陸縱覽 | 社會 | 財經 | 教育 | 軍事 | 科技 | 傳媒 | 奇聞趣事 | 新聞發佈會 | 新聞人物

宋楚瑜昔日幕僚評郝龍斌連任路:打兩岸牌最有效

時間:2010-06-08 10:01   來源:海峽導報

  他口才犀利,是宋楚瑜2006年競選臺北市長時的新聞發言人;他知識淵博,是法國巴黎大學的政治學博士,馬英九還曾向其請教過有關“外交休兵”的問題;他就是現任臺灣實踐大學學務長的賴岳謙,一個擁有精彩閱歷的著名學者。記者日前電話專訪了賴教授,有幸分享了他的人生經歷,以及他富有建設性的政治觀點。

  談06年臺北市長選舉:宋陣營曾預估有機會贏

  記者 (以下簡稱“記”):四年前的臺北市長選舉,您是宋楚瑜競選總部的發言人,您和宋主席以前認識嗎?

  賴岳謙 (以下簡稱“賴”):在此之前我就是宋主席的核心幕僚,能夠做他的新聞發言人,我感到很榮幸,也覺得義不容辭。事實上,在出任發言人之前,我很早就開始為宋主席籌劃臺北市長選舉的事。

  記:你們是怎麼認識的?

  賴:1990年代我在法國留學,研究的是國防學、政治學,回臺後,大約是在2000年年底,宋主席委託朋友找到我,希望讓我幫忙研究處理有關大陸政策和兩岸關係的事情。後來作為其幕僚,我還負責與國民黨溝通有關國親整合的事。

  記:這段發言人的經歷,您有什麼特別的感受?

  賴:宋主席絕對沒有2008年的企圖心,他只是想讓臺北市成為完美的收官之筆。他選前對任期的四年,第一年幹什麼、第二年幹什麼……都有非常詳細的規劃,對居民就業力的提高、國民所得的增長、城市競爭力的提升等方面,也都拿出具體方案。另外,宋主席對兩岸主要城市(如北京、上海、臺北、香港)未來的合作交流,都有著長遠的謀劃。我想如果宋主席當上市長,也許不會是今天的局面,年底的選舉,綠營應該也沒人會是對手。

  記:那次選舉,宋楚瑜僅得4%的選票,對這個結果,您事先有預料到嗎?

  賴:起初謝長廷受扁家醜聞拖累,支援度低迷,我們研判綠營部分票會轉投宋楚瑜。如果是宋、郝對決,宋還是有機會的。但事情轉捩點是馬英九 “特別費”案的爆發,綠營士氣大振,藍營又怕輸,“西瓜偎大邊”,最後他才得這麼少的選票。

  看年底臺北市一役:若戰蔡英文,郝龍斌仗更難打

  記:這次“五都”選舉,臺北市又成為矚目的焦點,您如何評估郝龍斌的連任之路?

  賴:這絕對是一場硬仗、惡仗,臺北市的藍營基本盤大概有55%,綠營有45%。現在郝龍斌政績一般,但藍營的票應不會轉投蘇貞昌,而可能選擇不出來投票,如果藍營的票流失10%以上,那麼郝龍斌就危險了。至於中間選民,他們無明顯政黨傾向,一切以施政能力為依據,投蘇貞昌的應該會比較多。

  記:在這種局面下,郝龍斌應如何打 “政權保衛戰”?

  賴:我想郝應設法激起藍營基本盤的投票熱情,他沒有多少亮麗的政績,“政績牌”自然不靈驗,也許打 “兩岸牌”最為有效。臺北市的外省族群人數眾多,他們很多與大陸有業務往來,渴望與大陸建立良好的發展關係。“若蘇上臺,臺北與大陸的關係就會惡化”,郝陣營如果向外界強化這樣的印象,更多支援者的危機意識可能會被激發。

  記:據外界評估,蔡英文本來是想參選臺北市長,但被蘇貞昌搶先了。您認為蔡和蘇,哪一個對郝龍斌威脅更大?

  賴:如果是蔡英文,這場仗更難打。她的屬性和臺北市很接近,如知識精英型、留美背景、國際觀,都比較符合臺北市民的“口味”。相比,蘇貞昌的優點是爆發力強,但要想勝選還須改變造型,畢竟臺北市的“城市化”和臺北縣的“鄉土化”不同,居民素質差異也很大,臺北市民比較理性、冷靜,蘇貞昌必須迎合這一特質 “拼選戰”。

  記:如果蘇貞昌 “不幸”輸掉,您認為他有機會循 “謝長廷模式”,參選2012嗎?

  賴:蘇這一招風險大,收益也大。他參選新北市長,贏面極大,即使選上了也“不過如此”,其政治資源和臺北市沒得比。如果參選臺北市長,難度不小。選贏了,對他來説是個很不錯的歸宿;選輸了,還要看整體戰況,如果只保住南部“二都”,沒有新的斬獲。綠營就會把責任推到蘇貞昌身上,到時蔡英文恐怕比他更有機會循 “謝長廷模式”。

  評馬英九大陸政策:“外交休兵”是互信第一步

  記:您在兩岸以及國際問題上也有很深造詣,曾與馬英九探討過 “兩岸休兵”話題,能談談這段經歷嗎?

  賴:大約是2008年9月,在一次餐會上,他(馬英九)主動走過來,向我詢問了兩岸“外交休兵”的可行性。馬先生也是一位高級知識分子,他很專注地傾聽我的回答,並親切地交換了自己的看法。此後我們針對這個問題,又進行幾次交流。

  記:馬當局奉行“外交休兵”方針,開始您是怎麼看待的?

  賴:這要冒很大風險,起初也不知能否得到大陸的響應,如果不能,那麼馬英九的大陸政策,將面臨來自島內的強大壓力。

  記:馬英九上任兩年來,沒有 “邦交國”與臺灣 “斷交”,而且加入了世界衛生大會等國際組織,這説明兩岸在“外交休兵”上有了默契。

  賴:是的,但大陸可以再給予更多讓步。因為“外交休兵”不僅對臺灣有利,對大陸也有利,而且有大利。過去,“承認臺灣是中國領土一部分”,成為列強勒索大陸的一個籌碼。因為有這個“心腹之患”,大陸在很多國際問題上不能有所作為,往往只能投棄權票。兩岸“外交休兵”後,大陸則不必顧慮這些,如前不久在哥本哈根氣候大會上,大陸就可以大膽地投反對票。

  記:您如何評價“外交休兵”與兩岸關係發展的關係?

  賴:主權爭議造成了兩岸間長期的不信任,進而誘發衝突,也讓臺灣對外活動陷入令人窒息的窘境。當前兩岸領導人都主張擱置爭議,這就為兩岸創造和平新關係提供了契機。而“外交休兵”則是檢驗兩岸是否開始建立互信的重要試劑,這第一步踏穩了,雙方就可以進行第二步、第三步,直到兩岸的互信基礎穩固了,和平架構也就穩固了。(導報記者 薛洋)

瀏覽更多臺灣新聞

編輯:陳佳慧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