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時政 | 本網快訊 | 兩岸 | 國際 | 港澳僑 | 熱點新聞 | 大陸縱覽 | 社會 | 財經 | 教育 | 軍事 | 科技 | 傳媒 | 奇聞趣事 | 新聞發佈會 | 新聞人物

臺早年戰艦晚景淒涼 淪為魚礁靶船秤斤賣廢鐵

時間:2010-01-25 09:51   來源:中新網

  中新網1月25日電 臺灣海軍早年許多主力戰艦歷經二戰“洗禮”,赴臺後繼續服役,但這些戰功彪炳的軍艦,除役後卻“晚景淒涼”。由於維持費龐大,各級“政府”都不願負擔,許多軍艦恐淪為魚礁或靶船,甚至可能當廢鐵秤斤論兩拍賣。
 

  據臺灣《聯合報》報道,曾是主力的“陽字號”驅逐艦,全盛時期26艘,上世紀九十年代因二代艦陸續服役,開始逐步汰除;2005年11月,最後一艘“瀋陽號”在基隆港除役,當時海軍還邀請歷任艦長重回艦上,場面盛大感人。

  目前保持完整的“陽字號”仍有四艘,給臺南的“德陽號”將在春節前後開放民眾參觀,也是島內第一個可供參觀的實體展示軍艦;海軍原本核定要給高雄市府的“建陽號”,至今仍在旗津八號船渠漂泊,乏人問津,任其殘破;核準給臺中的“瀋陽號”,海軍也擔心市府沒有經費管理;海軍屬意將“洛陽號”送給基隆,但目前也並無具體進度。

  由於軍艦極具歷史意義,一度讓地方搶著接收,基隆市、高雄市、臺南市和臺中港務局都接洽海軍。但接收後近千萬元的整備費、每年500萬元的維持費,又讓地方政府裹足不前,打退堂鼓。

  由於軍方沒有編列除役裝備維持經費,老戰艦看不到未來,比較好的“戰死沙場”,被當靶艦擊沉,或者有幸“守護海疆”,鑿沉當作人工魚礁。無論是當靶艦或魚礁,身後還留下貢獻,算是“悲壯”而有“尊嚴”。

  但體型較小的自製“海鷗級”導彈快艇,因為地方政府和海巡部門都不要,最後只好公開招標拆解成廢鐵,再稱斤論兩賣出;船上還堪用的武器系統和引擎,就像器官捐贈一樣,移植到新艦上繼續使用。

  今年2月1日,曾參與過太平洋島嶼登陸戰的“中字號”中海軍艦也將除役,這艘坦克登陸艦傷痕纍纍,當年拖返馬公時已嚴重毀損,是重要的歷史見證者,極具保存價值。

  金門縣府有意接收“中字號”,2007年還一口氣預訂6艘,打算陳列;許多軍事迷衷心希望,“中字號”不要淪落到跟“陽字號”一樣的下場。

  潛艦海豹海獅 Discovery特製專輯

  臺灣接受美援的二戰軍艦不少,最出名的是茄比級潛艦“海獅艦”與“海豹艦”。超過一甲子的役齡,讓美國舊金山潛艦博物館委託Discovery頻道,于2003年赴臺製作專輯,將在“海獅艦”除役後播出。

  茄比級潛艦世界僅存兩艘,二戰建造至今,仍在臺灣海軍服役,堪稱“世界遺産”的潛艦,讓許多海軍外賓指名參觀,海獅潛艦幾乎成為左營軍區的重要“景點”。

  2005年同級的“海豹號”首次在臺開放參觀,吸引大批人潮,就連日本軍事雜誌也以“世界上最老的現役潛艇”為名,對茄比級潛艦做專題報導。

  不過這二艘舉世矚目的潛艦,除役後該何去何從?軍方仍沒有完整規劃。曾有軍事專家建議一艘做為潛艦學校的訓練教室,另一艘拖至岸邊當海軍博物館,但尚無定論。

  臺灣海軍擁有許多具歷史價值的老戰艦,軍方卻沒有成立軍艦博物館的打算;目前海軍已將最後一艘陽字號“洛陽艦”保留下來,中字號“中海艦”也打算保留,但缺乏政策指導,這兩條船最後可能逃不過海邊銹爛的宿命。

瀏覽更多臺灣新聞

編輯:王賽賽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