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點新聞 | 大陸之聲 | 本網快訊 | 大陸縱覽 | 臺灣 | 大陸 | 兩岸 | 新聞發佈會 | 港澳僑 | 國際 | 海外看中國 | 中外交往 | 七日回顧 | 體育 | 娛樂

從“反獨”轉向“護獨” 臺第四軍種借屍還魂

時間:2008-01-10 08:16   來源:中新網


據《中國時報》報道,在被打入“冷宮”近三年後,臺“政戰局”從2008年1月1日起重掌“監察”、“保防”等尚方寶劍式大權,編制也由五處擴增為七處,標誌著被稱為臺軍“第四軍種”的政戰系統復活。那麼,這個“第四軍種”主要有哪些功能,臺軍為什麼要在這個時候強化政戰系統,本報記者電話採訪了臺灣問題專家、國防大學副教授李莉博士。

  矢志“反獨”“第四軍種”盛極一時

  李莉介紹説,政戰制度即 “政治作戰制度”,最早可追溯到國民黨黃埔建軍時期,蔣介石遷臺後開始了對政戰工作的空前重視,在臺軍中成立由蔣經國擔任主管的 “總政戰部”,創辦 “政治作戰學校”、“政戰總隊”等,並配備了極為豐富的資源,使政戰系統成為臺軍中不可或缺的“第四軍種”。

  作為掌握官兵思想、維繫精神戰力的重要工具,臺軍政戰系統一直把反“臺獨”教育作為核心工作,使反對“臺獨”、不為“臺獨”而戰成為臺軍的主流思想。陳水扁成為“三軍統帥”之初,臺軍中四處蔓延著不滿、反彈情緒,很多將領公開表示不會為 “臺獨”賣命,甚至直接辭職退役以示抗議,政戰系統因此被民進黨當局視為亟須改造的“眼中釘”。

  “割肉”“拔牙”政戰系統名存實亡

  李莉指出,陳水扁接掌臺軍後,首先以 “精實案”和“精進案”名義,對政戰系統展開組織縮編、人員精簡的“割肉招”,先將“總政戰部”改為“總政戰局”,隨後又去“總”降為“政戰局”,將主管者級別由上將降為中將,大量裁撤連級輔導長和營級政戰官,並將原本獨立的政戰學校併入軍官大學,使整個政戰系統在臺軍中的比例由8%跌至3%。另外,許多反 “獨”態度堅決的政戰軍官被調職、退役,大量臺籍或親 “綠”軍官入主政戰系統要害部門,整個政戰系統高層幾乎被全部更換,成為臺軍人事調整幅度最大、改造最為徹底的部門。

  2005年4月,臺“國防部”宣佈把政戰體系“最有權力”的監察系統併入督察部門。李莉表示,廢除監察系統等於拔掉老虎的牙齒,政戰人員已因此降格為只能“打小報告”的軍中幕僚,臺軍政戰系統實際上已被架空。

  “洗腦”植“獨”新“政戰局”反向復活

  那麼,臺當局為什麼又要擴編、復活政戰系統呢?李莉表示,經過連續幾年對政戰系統的弱化,臺軍中的教育督導工作基本廢弛,軍紀士氣也是一落千丈,各種軍中弊案、醜聞層出不窮,泄密事件更是一齣接著一齣,臺軍高層因此承受著的壓力。在這種情況下,臺“國防部”把“監察”、“保防”大權歸還政戰部門,最直接的意圖就是重新拿起政戰工具,盡力扭轉臺軍的歪風邪氣。

  而伴隨著親扁將領掌控政戰系統,臺當局也逐步用“臺獨”思想對臺軍進行“洗腦工程”,2001年就確定臺軍政戰教育不再提反“臺獨”教育,取而代之的是保臺護 “獨”意識,以及刻意渲染兩岸敵對關係,增強臺軍的“憂患意識”。

  李莉強調,臺軍新政戰系統的建立實際上是一種反向復活,因為經歷了這幾年的一裁一擴後,政戰系統原有的 “統一”、“反獨”臍帶已被基本切斷,主導思想也從“反獨”轉向“護獨”,這個“借屍還魂”的 “第四軍種”,實質上已淪為臺當局實現其特殊利益的政治工具。臺當局“復活”政戰系統的根本意圖,除了在選前安定軍隊、製造有利於民進黨的選舉環境,也是想著手加強臺軍的心理戰能力和情報戰能力,配合將在2008年重點打造的“不對稱作戰能力”。

編輯:李典典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