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時政 | 本網快訊 | 兩岸 | 國際 | 港澳僑 | 熱點新聞 | 大陸縱覽 | 社會 | 財經 | 教育 | 軍事 | 科技 | 傳媒 | 奇聞趣事 | 新聞發佈會 | 新聞人物

臺學者:ECFA成為大陸對臺經貿綱領

時間:2010-11-02 10:22   來源:東南網-海峽導報

  中共中央日前公佈的“十二五規劃”建議案,將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EC-FA)寫入其中,可以確定未來5年內,是大陸在深化改革開放,促進經濟平穩較快發展,以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ECFA將成為大陸對臺經貿策略的指導綱領,開啟兩岸以ECFA為交流主軸的時代。

  首先是,“十二五規劃”預示了大陸經濟及社會調整的方向。未來5年中國大陸經濟及社會結構將進行重大改變,將“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放在首位,並強調“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為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

  經濟轉變的主要方向,是把目前出口帶動的經濟結構朝向擴大內需發展。可以預期的是,未來大陸經濟除了改變目前以製造業為主的産業形態,朝向以服務業為中心的方向發展外,調整國民收入分配結構,以及提高包括醫療與退休等的福利措施,將是未來施政主軸,這也是導向“小康社會”的必要舉措。

  其次是,“十二五規劃”對兩岸經貿關係也深具意義。根據前面的分析及“十二五規劃”提列的綱領,大陸産業將形成 “巨大轉變”的5年,尤其經濟戰略將由外銷機制轉為“擴大消費需求(內需)”機制,應能提供臺商可期待的商機,對ECFA自能産生龐大利多。

  綜觀“十二五規劃”建議案全文12章56節,其中以一節274個字鋪陳對臺經貿策略的指導核心,強調 “牢牢把握兩岸關係和平發展主題,反對 ‘臺獨’分裂活動”,並揭示“深化兩岸經濟合作,落實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 (即ECFA),促進雙向投資,加強新興産業、金融等現代服務業合作”。ECFA于焉紮實寫入“十二五規劃”。

  就在中共中央公佈“十二五規劃”建議案之際,商務部和國臺辦同步發佈訊息,宣佈即起對臺開放EC-FA“早期收穫計劃”中的5個服務貿易項目。其中“臺灣電影進口”將不受配額限制,亦即臺灣本土産制的電影,可以依市場供需原則“登陸”。可見,東京影展“言語風波”只是一個小插曲,應無損兩岸關係和平發展之基調與大方向,更何況大陸此時推出開放之舉,可視為以具體作為對臺釋出善意與誠意。

  總之,“十二五規劃”充分體現內外形勢與時俱進,涉臺部分也強調 “和平發展”方針。值得關注的是,在“十二五規劃”建議案公佈的同時,中共中央即依據ECFA推出有利於臺灣的政策,顯見大陸當局有意讓ECFA開步走。如此一來,在未來幾個月,兩岸將可預期繼續就貨品貿易、服務業貿易、投資保障與爭端解決等主要議題進行協商;同時藉由繼續推動金融監控、商品檢驗、農産品認證、關稅減免及智慧財産權保護等多項措施,將兩岸經貿關係予以制度化,並使臺灣完全擺脫經濟發展的障礙,大步地融入全球。(作者:本報特約撰述人、臺灣淡江大學大陸研究所教授 潘錫堂)

瀏覽更多臺灣新聞

編輯:馮江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