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時政 | 本網快訊 | 兩岸 | 國際 | 港澳僑 | 熱點新聞 | 大陸縱覽 | 社會 | 財經 | 教育 | 軍事 | 科技 | 傳媒 | 奇聞趣事 | 新聞發佈會 | 新聞人物

臺灣線上:臺灣基本工資終於要漲了

時間:2010-09-15 08:52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9月13日,臺灣3年未調的基本工資確定調整:月薪漲600元(新台幣,下同),從原本的17280元漲為17880元;時薪從95元提高為98元,漲幅3.47%。調整基本工資案報“行政院”核定後,最快明年元旦實施,估計大約113萬台灣勞工和17萬外勞受惠。

  經濟不穩保守上漲

  13日,臺灣勞、資、政、學代表閉門馬拉松式討論3個多小時,勞團在場外分三波舉標語抗議。

  開會前,勞方丟出的籌碼是將基本工資漲到2.2萬元以上,調薪二成多,以維持勞工基本生活所需;資方則擔心景氣二次衰退,而1塊錢都不想漲。在長時間拉鋸中,雙方各有退讓:資方同意基本工資微調1.5%到2%,勞方也表示可以讓步。最後“勞委會”依學者建議,主動拋出3.47%的漲幅。

  “經濟成長去年是負數,今年下半年也還不穩,失業率至今居高不下,所以建議漲3.47%。”“勞委會”主委王如玄解釋説,這個數字是以物價指數為基礎,輔以經濟成長率、失業率算出的。

  學界代表表示,雖然希望基本工資能保障勞工基本生活,但如果漲幅太大,恐怕會增加弱勢産業的成本,而減少雇用勞工,對弱勢勞工也不利。

  勞資雙方分歧巨大

  基本工資確定上漲3.47%和勞方要求的上漲兩成相差甚遠,臺灣勞團大嘆臺灣勞工“歹命”。臺灣勞團負責人表示,相較于韓國近3年基本工資漲幅超過18%,美、加漲幅也超過兩成,臺灣3年未調基本工資,今年卻只漲3.47%,致使“臺灣勞動者的勞動尊嚴蕩然無存”。

  “基本工資是勞動人權議題,而非純粹自由經濟議題,不能用市場價格思考。”勞方代表不滿地説。去年底當局明確規定,所有工作者的報酬最低限度都要能維持本人和家庭合理的生活水準。“根據島內平均每人每月最低消費支出,加上扶養人數所需,我們算出每位勞工的最低基本工資應該要達到2.2115萬元。”勞方代表説。

  針對勞方的意見,資方代表也一肚子不滿。有代表表示,勞工最低生活費應與基本工資脫鉤,維持勞工合理生活水準應由當局直接補貼,當局再以向企業課稅或徵收富人稅等方式籌措財源。還有資方代表指出,臺灣當局為了年底選舉而調漲基本工資,討好中低收入者,恐怕會影響企業投資意願。“基本工資調漲衝擊最大的是美容、超商、大賣場等以時計酬的臨時工,一旦企業因基本工資調漲而減少雇用,恐怕會造成勞資雙輸的局面。”

  象徵意義大於實質意義

  勞資雙方均不滿意調資結果,臺大經濟係教授陳添枝強調,這是目前最好的結果。“基本工資是否調漲,對勞資雙方來説是零和遊戲,沒有雙贏,必須妥協。”陳添枝表示,基本工資調漲600元,是象徵性調漲,表示經濟景氣已好轉。“象徵意義遠大於實質意義,對物價的影響也不大。”也有學者表示,想要解決所得薪資惡化的問題,調漲基本工資不如從根本的稅制改革做起。

  據臺灣人力銀行調查,薪水在基本工資左右的工作,主要為生産製造、業務貿易以及旅遊餐飲業;有四成四的受訪企業不贊成調漲,以資訊科技、工商業服務以及民生服務等産業反對比率最高。

  基本工資調漲,打工族表示歡迎。“雖然調得少了點,也總比不漲強”,也有許多打工者表示,現在打工機會不多,自己不會因為領不到基本時薪而換工作,“有錢賺就好了”。(記者 董暖)

瀏覽更多臺灣新聞

編輯:劉海偉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