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時政 | 本網快訊 | 兩岸 | 國際 | 港澳僑 | 熱點新聞 | 大陸縱覽 | 社會 | 財經 | 教育 | 軍事 | 科技 | 傳媒 | 奇聞趣事 | 新聞發佈會 | 新聞人物

臺地産商首次現身地交會:不賣項目賣文化

時間:2010-09-10 13:40   來源:東南網-海峽導報

  在第二屆地交會上,由臺灣土地開發公司 (“臺開”)領銜的臺灣地産商首次驚艷現身,並推介臺灣地産項目。與大陸諸多地産商直接列出具體招商數據、意向不同,來自臺灣的地産商顯得“內斂”許多,反而扛起似乎與地産距離很遠的“文化大旗”,宣揚“不賣項目,賣文化”。

  中國人自古就強調“居者有其屋”,而比大陸早起步、早發展的臺灣房地産業,在經歷了大開發、大建設之後,開始回歸以人為本,強調“地産文化”才是地産競爭的核心。

  抓住在地文化,建不一樣的房子

  作為臺灣地産界的“大腕”,臺開董事長邱復生此次 “98投洽會”之行,就在多個場合強調“地産文化”。這在臺灣《工商時報》總編王嶠奇看來,完全符合邱復生的個性。作為一位幹媒體、電影起家的老總,邱復生將其在媒體界的創意才能,淋漓盡致引入地産開發中,全新打造出了多個不一樣的地産項目,好評如潮。在本屆地交會上,邱復生道出其中關鍵:“抓住在地文化,蓋不一樣的房子!”

  “2年內,在臺灣花蓮海邊,一座展示客家文化精髓、以最新科技打造的現代土樓,將拔地而起!”身為客家人,邱復生對客家文化具有天生的敏感。這一次,他將用現代技術包裝的土樓造型項目,搬到廈門地交會展館,立刻讓所有參觀者耳目一新。

  邱復生告訴記者,臺灣的地産項目對全球而言,島內的氣候、良好的醫療條件是其兩大優勢,而對於大陸,還多了一股濃濃的人情味。“臺灣很多建築的風土人情,只有同根同源的大陸同胞才能夠理解,蘊含其中的人情味,才是臺灣地産項目的最大吸引力所在。”邱復生表示,臺灣沒有讓人震撼的名山大川,但很多大陸游客都能感受到親切感,這就是文化的力量。

  科技蓋房是形式 文化才是核心價值

  “科技和文化進行結合,在臺灣地産界是一個很明顯的趨勢!”談到臺灣地産業的發展趨勢,曾專門到福建體驗土樓文化的臺灣房地産專家、臺灣政治大學房地産研究中心主任張金鶚如是説道。

  他説,房子畢竟是給人住的,“所以,如何與各種地形、環境相結合,成為建置房産一個重要的選擇項,簡而言之就是房産需要生態”。在張金鶚看來,未來的房地産,必須是在研究當地地形、氣候、環境、人文後因地制宜 “生産”出來的,是在本地“長”出來的,而不是簡單的“舶來品”,這才是房産的核心價值所在。

  與大陸發展模式一樣,臺灣房地産業,也經歷了大量移植西方的建築風格的時期,但經過幾十年的發展後,現在已有所轉變,更多的房地産企業開始提倡打造屬於自己 “本土特色”的建築。

  臺灣名城建築事務所負責人程真介紹説,現在大陸房地産,與臺灣之前發展的趨勢差不多,主流都是“水泥盒子”建築,完全失去在地原有建築特色,反而是西方人一直都在推崇中國古建築風格。程真指出,重新找回傳統文化,並不是説要把過去舊的東西做一個複製。“單純的複製不會成功,也不符合現代生活!”程真説,現代人要做的是取其精髓元素,融合現代科技,打造適合現代人生活形態的建築。

  程真特別舉了一個“蓋房與風水師”的例子來説明。眾所週知,中國人蓋房,有請專人看風水的習俗,這也是中華建築文化的重要一環,程真説,其實發展到今天,普通人完全可以不用再請風水師,自己就能勝任風水師,構建出理想中的完美房子。他告訴記者,在臺灣有一套名為“微氣候分析”的數字化分析系統,可運用現代手法詮釋中國傳統的八卦理念,只要人們輸入個人的條件與需求,系統就能為你“造”出一套符合要求的房子來。(張燕娟)

瀏覽更多臺灣新聞

編輯:陳佳慧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