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時政 | 本網快訊 | 兩岸 | 國際 | 港澳僑 | 熱點新聞 | 大陸縱覽 | 社會 | 財經 | 教育 | 軍事 | 科技 | 傳媒 | 奇聞趣事 | 新聞發佈會 | 新聞人物

臺灣縣市財政困窘 多數要靠借貸度過年關

時間:2010-01-04 15:00   來源:台灣網

  台灣網1月4日消息 據臺灣《聯合晚報》報道,臺當局“行政院院會”去年最後一天通過“財政收支劃分法”新制,地方獲配財源增加982億元(新台幣,下同),但要2011年才實施,不但遠水難救近火,即便馬上實施,也是杯水車薪,救不了地方政府財政沉痾,目前多數縣市要靠借貸度過年關。

  地方財政惡化五大原因

  臺南縣政府負債523億多元,縣政府財政處長張紹源説,開源方法是利用平均地權基金,辦理重劃區區段徵收及利用工業區開發基金,開辦工業區培養稅源。

 

  他分析指出,地方財政惡化有5大原因:一、“精省”後臺當局曾説營業稅全部、所得稅及貨物稅各10%給地方,但後來卻以“省政府”負債過多為由,只核列營業稅40%給地方,這塊餅縮小許多。二、“財政收支劃分法”分配比例臺北、高雄兩市佔43%、23縣市共39%,分配顯然不公。三、十幾年來臺當局減稅以地方稅居多,例如牌照稅、房屋稅、土地增值稅、教育捐、遺産贈與稅等,十幾年下來累計可觀。四、近年來臺當局請客、地方買單的社福預算大幅增加,增加地方負擔。五、近年來少子化嚴重,學生減少,老師變成增額,每班學生數減少,教育經費大幅成長。

  臺南縣:開源之道是稅收

  面對財政越來越惡劣,張紹源表示,開源之道是稅收,但這幾年臺當局只有減稅沒有加稅,在稅制未改下以稅收增加財源有困難。

  他説,縣政府增加財源方法,如利用平均地權基金辦理重劃區區段徵收及利用工業區開發基金,開辦工業區培養稅源,取得道路、公園、學校等公共設施用地,節省大筆徵收土地費用,也可創造盈餘。

  節流方面,平常開支節衣縮食,例如減少差旅費、進行節能減碳措施、人事遇缺不補、減少約聘雇人員、沒有急迫性工程暫緩施工。

  臺南縣前“立委”郭添財説,縣市合併後,大臺南市債務上千億元,由於“五都”(臺北市、新北市、臺中市、臺南市和高雄市)中以大臺南市的人口183萬最少,很難與其他“四都”比,大臺南市仍有被邊緣化危機,合併還有辛苦的路要走。

  高雄縣:當局應提撥資源

  高雄市政府財政局主秘劉仲信指出,高雄市以公務債務法計算的負債目前約是1600億元。平均每人負債大概是10.4萬元。他説,高雄市、縣合併在即,籌劃小組已就各面向整合中。對於縣、市財務狀況的整合,應該是就相同的基礎下來計算,務實討論,才會有交集。

  目前“財政收支劃分法”仍止于“行政院”,還未過“立法院”這一關。劉仲信認為,設立“五都”後,臺當局應大力提撥資源,讓合併後的縣市建設能平衡順暢。

  臺中市:開發土地來償債

  臺中縣市合併後,面對臺中縣負債破600億元,該如何解決?臺中市副市長蕭家旗説,縣市合併後,將透過土地開發來償債。蕭家旗説,目前臺中市庫負債25億元,但基金存款超過200億元,整體來講財務狀況良好,未來縣市合併後,新的“直轄市”政府概括承受縣市債務。

  他強調,臺中縣市的土地極具開發價值,加上都會化的發展,升格後將透過土地開發,來彌平財務缺口。(高大林)

  瀏覽更多臺灣新聞

編輯:高大林

相關新聞

圖片

本網快訊

熱點新聞

奇聞趣事

兩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