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若忽視大陸游客利益無異於飲鴆止渴

時間:2009-04-28 10:35   來源:台灣網

  臺灣海基會董事長江丙坤27日在第三次陳江會談致詞時強調,大陸居民赴臺旅遊協議,根據臺灣主管機關統計,3月份赴臺旅遊人數比開放初期成長了7倍以上,現在已經超過每天3000人的目標,效果逐漸在浮現,希望今後能繼續保持這種發展。海協會會長陳雲林也隨即響應指出,將儘量鼓勵大陸游客赴臺旅遊,穩定目前赴臺遊的較好態勢,希望未來能夠有較好的平穩發展。

  香港中評社評論員今天發表署名文章指出,臺灣在去年底正式開始大量接待大陸游客,兩岸旅遊業者急於衝刺業績,為追求利潤壓低成本。臺灣方面也還沒有足夠接待能力,政策上路不到半年已經亂象頻仍,若遲不改善後續發展堪憂,壞了大陸民眾對臺灣的好印象,損失就大了。

  不容否認的,臺灣歷經陳水扁當局8年的“封閉政策”,又遇到金融海嘯,大陸游客現在之於臺灣經濟,有如大旱望雲霓。尤其可以照顧到就業人口最多,過去苦哈哈的基層服務業。對中高齡、中低學歷者幫助更大,溫飽了無數的弱勢家庭。在大陸游客未入臺之前,臺灣不論是觀光景點或市區,在週一到週五的非假日都很少看到成群的遊覽車在路上跑。觀光區、飯店都大嘆一週只能做2天生意,苦不堪言。現在則是一週7日,一年365天,連除夕夜都有大陸游客在臺灣過年。

  然而,從最近的發展來看,臺灣在這場由大陸游客帶動的旅遊業榮景中卻出現不少隱憂,值得兩岸正視,共同協力面對。日前廣東團遊覽車在臺北101大樓附近被從天而降的起重機砸中,造成3死3受傷的意外。還發生大陸游客被遊覽車“放鴿子”的意外,再加上之前部分大陸游客反映,他們支付的團費不低而旅行社供應的餐飲品質卻很差。許多大陸游客原本懷著品嘗臺灣美食的憧景來臺,結果卻大失所望,導遊只忙著帶他們去購物。這之間何以造成這麼大的落差,臺灣與大陸雙方的遊行社都有責任,臺當局不宜全部放任商業機制去運作,否則可以想見未來的問題會愈來愈多。

  根據臺灣媒體報導,由於遊覽車數量不足,臺灣旅遊主管部門近期將檢討是否放寬載運大陸游客限制使用7年內遊覽車的限制。這更是本末倒置,非常不足取,臺灣當初訂定車齡標準是為保障大陸游客權益,避免旅行團為了削價競爭使用老爺車載客。現在車子不夠,又要放寬標準,置大陸游客權益何在?以後如果出事再來追究責任就來不及!

  其實,臺當局只要提供穩定的政策,就可以解決接待大陸游客服務設施不足的問題。企業只要確定有足夠市場,包括飯店、遊覽車、餐廳等等自然爭相投資,很快地就會建立起穩定的服務品質。我們認為,在相關服務品質不足之前,寧可不要接這麼多數量,才不會把品質弄壞。此外更要從接待、客訴,乃至意外事件發生後如何因應、善後訂好標準作業流程。

  深化人民交流是解決政治問題最好的途徑,兩岸隔閡了幾十年,大陸民眾一直到現在才有機會到臺灣來,臺灣不應該一切“向錢看”,只把大陸民眾遊臺當成一般的商業活動,大陸也應配合約束相關旅遊業者,全面提升品質,讓大陸游客借由來臺欣賞美麗風光、品嘗美食,領略臺灣的人情味,兩岸更進一步的緊密交流。

瀏覽兩岸精彩評論 點擊進入評論中心

編輯:王賽賽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