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忠信:扁李關係惡化 臺第三勢力出頭難

時間:2007-11-15 11:19   來源:台灣網


  李登輝與陳水扁的競合關係,就是臺灣本土政治勢力的消長縮影。

  李登輝日前痛批,民進黨當局施政不相信專業,致使政策失去方向,“行政院長”換那麼多人,還是看不到臺灣的未來。他説:“整天喊愛臺灣,百姓都吃不飽了,還愛什麼?”“藍綠兩黨走極端路線,沒有照顧基層,人民普遍對藍綠兩黨不滿,這個力量可能愈來會愈大。” 

  臺聯黨有意整合第三勢力 

  著名評論員、《臺灣之子.陳水扁》作者胡忠信昨日在香港《文匯報》撰文指,李登輝一年多以來對民進黨以及陳水扁的批判力道愈來愈大,最近已到了不假以辭色的地步。日昨在毫無前兆情況下,臺聯兩位“立委”廖本煙、黃宗源還被開除黨籍,理由是與民進黨走得太近。李登輝的言論以及臺聯的動向愈來愈清楚,臺聯黨有意與民進黨切割,整合國民黨、民進黨以外的第三勢力。 

  文章説,依照民調顯示,是有百分之三十至三十五的選民投票意向未定,是不是意謂他們就是中間選民?是不是表示就是第三勢力的空間?情況也未必如此。農民黨、第三社會黨、唐飛、王文洋、柯俊雄、紅黨等都有意走出“第三條路”,但沒有一個成為氣候,李登輝領導的臺聯有沒有整合的能耐,至少迄目前為止沒有清楚的跡向。 

  文章指,陳水扁已標舉將以五十天拚出五十席“立委”,依照民進黨穩健的評估,民進黨在未來一百一十三席“立委”中僅有四十席實力,至於如何多出十席,當然是是指臺聯黨“立委”以及無黨籍人士。正是在這種危機意識之下,才有李登輝的“清黨”動作,一方面殺雞儆猴、清理門戶,二方面向外宣示臺聯黨有意整合第三勢力,朝“本土型兩黨政治”方向前進。 

  扁李關係勢成水火 

  文章又説,七年多以來,李登輝與陳水扁的競合關係,就是臺灣本土政治勢力的消長縮影。西元兩千年國民黨失去政權,李登輝被羞辱般地逐出國民黨,為了營造政治新舞臺,才有臺聯的創立。創黨伊始,李登輝沒有本錢與兩大黨對抗,採取與民進黨合作策略,“聯合別人,壯大自己”,臺聯黨往往在決戰時刻成為關鍵少數。 

  文章引述戴高樂説:“政治就是實力,談到實力,情緒與邏輯就免談。”二○○四年陳水扁角逐連任,李登輝尚且與之聯手,何以兩三年以來雙方漸行漸遠,甚至勢同水火?陳水扁已獲連任,當然不必再對李登輝恭恭敬敬,也對李登輝“下指導棋”漸生不滿。李登輝也警覺到“大綠吃小綠”,民進黨正以其行政資源蠶食國民黨與臺聯黨,如果再不出手,恐怕會“輸到脫褲”;加上李登輝對陳水扁的“公務機要費”使用狀況非常不滿,更不高興陳水扁常拖他下水、加以類比,雙方言辭的交鋒,埋下了決裂的伏筆。  
 
  李登輝的影響力今非昔比 

  文章指,從今春開始,李登輝就提出“中間偏左”的構想,替臺聯黨找到新定位,不再使臺聯黨成為民進黨的“尾巴黨”,對弱勢團體、兩岸關係的互動,李登輝都提出了新見解。由於藍綠對決難分難解,一直有人試圖找出第三條中間路線,但不是份量不夠、陳義過高,以致社會沒有做出熱烈回應。 

  然而,文章指出,李登輝年事已高,活動力不如往昔,臺聯黨子弟兵也非一軍,前主席黃主文還自嘲是“三軍統帥”。在民進黨的利誘之下,的確也有臺聯黨“立委”“討客兄”,加上李登輝出入藍綠陣營,政治包袱既深且重,第一時間就要改造臺聯,甚至登高一呼整合第三勢力,談何容易?臺聯需要注入新血,但國民兩黨精英已各有歸屬,社會清流對臺聯也望而卻步,哪怕第三勢力是有市場潛力,但絕非易事。 

  陳水扁只管爭權不理人民死活 

  文章表示,陳水扁為了替卸任後脫困,置之死地而後生,鉚足全力為謝長廷輔選,陳水扁所採取的戰法,説穿了就是“種族主義的族群動員戰”,先把國民黨、馬英九打得稀巴爛再説,“國家”利益、人民生計已不在考慮之列。這種“神風特攻隊”式的玉碎戰法,到底是大好還是大壞,誰也不敢預測效果如何。但整個民進黨包括謝長廷被拖著跑,舉黨毫無自主能力,只能與陳水扁伊于胡底,形成特殊的“害怕失去權力焦慮症”,早已使民進黨理想盡失,嗆陳水扁成為“新全民運動”,陳水扁的回嗆,也就不足為怪了。 

  李登輝欲垂簾聽政殊非易事 

  “廉頗老矣,尚能飯否?”東方式家長制政治人物,退休之後仍隱身幕後操縱政局,李光耀、李登輝都屬這一類型,陳水扁尚未卸任,也在為身後佈局,謝長廷左右不逢源、進退為之失據,問題也來自陳水扁。李登輝使命感強烈、意志力堅強,看問題深遠,但畢竟政壇浮沉太久,也惹來太多是非恩怨,臺聯黨想擴張為與民進黨平起平坐的本土政黨,殊非易事。 

  民進黨早已是“本土長子”,又有行政優勢,在國民黨本土派夾殺之下,李登輝理想中的“第三勢力黨”也止于理念而已,要落實或衝撞出一番局面,耶穌説:“心靈願意,肉體卻軟弱了。”以目前政治生態判斷,並不容易形成第三勢力政黨。

編輯:李傑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