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望藍綠重回經濟主戰場 展開良性競爭

時間:2007-11-06 11:03   來源:台灣網

  昨天臺灣股價由大跌百餘點,忽然回升最後翻紅,據説正是因為謝長廷反了。臺灣《經濟日報》發表社論説,在我們殷殷期盼多少時日,距離明年“總統”大選只剩下最後四個多月的此刻,一直被裹脅著拼“臺獨入聯”的民進黨“總統”候選人,終於蜻蜓點水地回頭拼了一下經濟,公開表示要將限制臺灣企業西進投資的最大緊箍咒一次解放。不僅早受各方撻伐的40%上限要一舉撤消,代之以個案審查,而且也會于當選後給予一年半至兩年的大赦期,既往不咎,大開資金回流的方便之門。

  社論認為,這個宣示的確非常重要,因為目前已有九成企業接近赴大陸投資的40%上限,與剛實施時的情況迥然不同;過去以為殺傷力不大的負面規定,終於趨近臨界點,讓絕大多數企業都束手就縛,動彈不得。而且,一如我們不斷強調的;堵住了自由運用資金、方便赴外投資的大門,已經流出在外多年繁衍增長的資金,當然不可能回流自投羅網;何況還有許多海外所得重復課稅的負面因素令人望而卻步。

  這一重又一重的限制,造成了高達20兆的資金逋逃海外;其損害十分慘重。首先,島內生産毛額(GDP)每年略高於12兆新台幣,其中島內資本形成的比重近年來雖迭有下降,金額仍有兩兆多。因此,倘若這20兆滯外資金可以回流,僅其十分之一,即足以令民間投資增加一倍以上,經濟成長率大增10%。若為數更多,威力自更驚人。而且透過貨幣創造機制變成數倍之多的信用之後,其連鎖效果、刺激股市的動能,都會無比巨大。

  其次,由於臺灣的企業幾全困于40%上限的囹圄之中,一片風聲鶴唳,不但新投資者不願輕易涉足,寧可到香港、新加坡等地掛牌上市,島外投資者更視此為畏途,避之唯恐不及。於是不僅滯外資金不回,島內資金市場也會一日日乾涸虛脫。

  第三,謝長廷只看見目前滯留海外的20兆資金,卻未計及過去對臺商赴大陸投資的種種苛刻限制,以及在精神上、態度上不斷淩遲,使得萬千台商歸鄉無路。一旦限制打開、罪孽大赦,甚至在土地、勞工、兩岸運輸便捷上給予若干優惠,我們還能在上述20兆資金之外,吸引臺商回來經營全球佈局;所帶來的上、下游商機、就業機會、有效需求更不知凡幾。

  社論説,凡此種種本是臺灣應當享有的機會,十餘年來卻被少數別有用心的政治掮客刻意摧殘,造成臺灣經濟與大多數民眾難以補償的損失。謝長廷既為民進黨政權的核心人士,又親身擔任過“閣揆”,自然難卸其責。但究竟上意難違,此政權由一人拍板定案早為人共知;直到“總統”候選人理當為全黨拱護的核心、一切重大決策的主要楬橥者的此刻,在上位者仍然一意操控全局、直視候選人為其傀儡。

  正是這樣的處境,給予謝長廷一個打破既有窠臼,高喊開放西進的空間。但正如我們前此所指陳的,謝長廷在陳水扁以“臺獨”“入聯公投”佈置的天羅地網的空隙裏,偶爾露出頭來高喊一些背道而馳的主張,不能不讓人有相互捍格、精神錯亂的迷惑。而且,或為迎合其基本教義支援者,或為迎頭與馬英九對幹,他又在許多場合強調其反“三通”、反開放的論述,昔日之我與今日之我激烈交戰,竟不知一旦當選,何者將主乾坤?

  不過,社論指出,誠如馬英九所稱,同樣的主張,藍營早已提出,歡迎綠營跟進。撇開阿扁及其羽翼的一派意識形態濫調,如今明年大選的兩位主角在兩岸互動與解放臺商上皆已與主流呼應;如果這就代表其中任一當選“總統”後的兩岸政策,我們真可以為臺灣經濟與臺灣人民額手稱慶,十年來的經濟噩夢終可一朝醒覺,經濟成長率、每人所得、股市表現,也終將重回正軌。

  只是,單單將40%上限改為個案審查,給臺商一個大赦的機會,仍然遠遠為德不卒。我們只追求一個目標:還給臺灣企業一個面對全球化的大戰場可以放開手腳、全力拚搏的機會,還給臺灣一個自由競爭、將雄厚活力充分揮灑的空間。謝長廷於此固然欲語還休、蜻蜓點水,馬陣營也未能提出最壯闊宏大的規劃。我們再一次期望,請兩方回此正軌,真誠地展開良性競爭。

 


 

編輯:張弛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