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港再沉淪又怎樣 打完選戰再説

時間:2007-11-06 10:40   來源:台灣網

  世界經濟論壇(WEF)發佈的“2007-2008全球競爭力報告”,臺灣排名連退三年,從前年的第8名一路降至今年的第14名。在亞洲地區,並落在新加坡、日本、韓國、香港之後,從去年的第四名退居第五。

  對照前不久“交通部”指出,高雄港的世界排名可能滑落至第八名,臺灣競爭力的衰退與高雄港的世界排名下降,顯然有密不可分的關係,甚至可用一葉落而知秋來形容。

  臺灣《蘋果日報》今日刊文指出,檢視世界經濟論壇發佈的排名,排第七的新加坡,排十名的荷蘭,排十一名的韓國與排十二名的香港,這些國家和地區在世界港口的排名,都在高雄港之前,如果説高雄港在世界的排名下降,不代表港口或臺灣競爭力衰退豈非是誤導民眾?令人遺憾的是,日前高雄市政府舉辦的“兩岸現勢下之高雄港運競爭力與港區發展新意向”研討會,包括“經建會主委”何美玥在內的與會人士,竟然達成“不要在意高雄港在世界港口排名”的共識,聲稱“港口排名問題不代表臺灣或港口競爭力,將排名當成臺灣經濟發展指標或高雄市發展困境,均為不當”。這個結論讓人既不解又意外。

  貨櫃裝卸量減少

  一如臺灣的競爭力排名連連退步,高雄港的世界排名近年也一再下滑,這對於高雄港乃至整個臺灣,絕對都是值得執政者正視的警訊。綠營聲稱“港口排名問題不代表臺灣或港口競爭力”,即便不是為了替市港的經營績效不佳找臺階下,也是為因應選舉替執政黨“緩頰”。因為世界排名在前的幾個港口,近年貨櫃吞吐量都大幅增加,高雄港的貨櫃裝卸量就是因為不如其他港口多,以致被鹿特丹與杜拜追上排名大降。

  文章認為,所謂“高雄港排名不重要”的説法,掩飾高雄港的衰退只是其一,真正要表達的是,當局已有“偉大”的經營策略,要讓高雄港多元發展,讓高雄市成為有特色的水岸城市。高雄港的新意向則是有港、有觀光、有文化、要配合既有産業再發展高附加産業、要在港埠舉辦大型國際活動等等,如此一來“必可提升高雄的國際競爭力”。這個説法最後還是回到“競爭力”之上,顯見民進黨聲稱“港口排名不代表競爭力”,根本就是自相矛盾更是混淆視聽。

  經濟“鎖國”失商機

  港口的發展與時代背景、文化、經濟更疊都有關係,高雄港是高雄發展的命脈,也是臺灣競爭力的重要指針,但隨著製造業的外移,當局採取的經濟“鎖國”策略,高雄港縱然有再好的先天條件,也只能眼睜睜的看著中國大陸沿海各港口搶去商機。從前,高雄港碼頭工人忙得無暇休息,今天的情況卻是不可同日而語,工人的薪資也大不如前,高雄港的競爭力何在?碼頭的從業人員最清楚;未來如何振興高雄港?他們也最清楚。

  文章指出,港口城市的發展是循序漸進的,從最早期的貨物運輸,過渡為加工、物流、行銷中心,接著才因累積足夠的文化經濟實力發展觀光、休閒,構成完整的港都意向。而目前當局顯然有意避開績效不佳的貨櫃轉運這部份,直接轉往結合觀光休閒等多元方向發展,看來這依舊是義和團式的操作,反正畫了一個水岸城市的大餅,讓高雄市民覺得“爽”就好,至於高雄港的未來如何?就等打完二○○八“總統”選戰再説吧!


 

編輯:張弛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