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獨”成島內選戰關鍵詞令人憂慮

時間:2007-11-02 08:46   來源:台灣網

  1999年本要到臺灣創造歷史的海協會已故會長汪道涵,決定取消訪台,原因是李登輝提出簡稱“兩國論”的“特殊國與國關係”主張,汪道涵當時拒絕訪台的理由,就是兩岸對話協商的政治基礎已不復存在。

  臺灣《聯合晚報》發表特稿文章説,那次轉折幾乎就是兩岸關係就此逆轉的關鍵事件,到次年陳水扁當選,大陸發表“聽其言、觀其行”的評價,2004年在陳水扁連任再次要發表就職演説前,中臺辦即發表“五一七聲明”,當時聲明中即表明,“無論什麼人在臺灣當權,只要他們承認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大陸和臺灣同屬一個中國,摒棄‘臺獨’主張,停止‘臺獨’活動,兩岸關係即可展現和平穩定發展的光明前景”。

  這些事件都可看出,中國大陸認定的兩岸對話前提,自來就是“一個中國原則”,而在臺灣對於“一中”問題,當時都以“一中各表”為理解的真實意涵,前“陸委會主委”蘇起就在2000年創造了一個辭匯來描述1992年的香港會談的結果,那就是“九二共識”,其內容就是“一中各表”。

  “九二共識”之於兩岸對話的重要性,就連陳水扁在首次當選後,都曾經在就職一個月後試圖承認“九二共識”,雖然連夜被“陸委會”更正,陳水扁仍在當年底提出“統合論”,以未來一個統一的中國,試圖替代大陸現在式的“一中”。

  文章認為,民進黨已在統“獨”市場上,將“臺獨”推上史無前例的高峰,即便如“九二共識”這般名詞,都已在選戰變得十分礙眼。而有識之士以兩岸的和平,或是國民黨的精神路線與或道德魂魄的觀點看待,擔憂的可能是國共二年前建立的溝通平臺,將就此瓦解。

 

編輯:張弛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