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號: 首頁-視頻-旅遊-大陸旅遊

暢游來賓市:天下來賓 來者上賓

2008-11-21 14:24     來源:央視網     編輯:鄭紫豪

 

  央視網消息(中國新聞):今天的直播廣西為大家介紹來賓。在來賓市東大門,有一幅大廣告牌寫著“天下來賓,來者上賓”,這是來賓市的城市口號。不管您是經商還是訪友,都能感受到來賓人的熱情好客。“進得瑤山來,四海一家親”。讓我們一起跟隨記者到來賓市走一走。

  每當有外地遊客住進自己家中,村民們一定會讓客人享受到“座上賓”的禮遇。30歲的陳振源,把自家的5畝院子佈置得野趣十足,一塊“賓至如歸”的招牌道出這家主人的待客之道。農家樂飯莊老闆 陳振源 同期:客人來到我們這裡都是貴客,我們好酒好肉款待他們,做好我們自己的服務,客人自然就會來了。 正文:看到遊客對當地的花草奇石感興趣,村裏家家戶戶乾脆在自家院落養起花種起樹,把奇石假山也搬了來。因為這裡的“農家樂”特別貼心,許多遊客都成了回頭客和常住客。短短兩年,進村的外地遊客近10萬。遊客 同期:非常開心,老闆非常熱情又週到,下次我們有機會還要帶更多的朋友來玩。正文:對外地投資者來説,來賓的開放氛圍、年輕心態和優渥環境,有著不小的吸引力。廣東商人林偉民5年前就到了來賓,在這裡先後投入20多億元,把廣東的老廠全都搬過來不説,還與法國樂斯福集團合資辦起高科技酵母生産企業,形成了從甘蔗制糖到造紙、生物工程等行業內最完整的迴圈經濟産業鏈。來賓市東糖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 林偉民 同期:來賓確實給我們感覺是天下來賓,來者上賓,他們為我們外商提供了一個一站式的保姆式的服務,印象比較深刻的就是我們在建這個新的紙業公司整個過程中,都碰到這樣那樣的困難和問題,有關部門來現場辦公,為我們實際地、及時地解決問題。正文:豎立在來賓市區東大門的一幅大廣告牌上,醒目地寫著“天下來賓,來者上賓”,讓每一個進入城市的人意識到,這是一個熱情好客、充滿活力的地方。

  走進大瑤山

  瑤族是一個生活在中國南方的山地民族,分佈在廣西,雲南,貴州等地。大瑤山裏的金秀瑤族自治縣是新中國設立的第一個瑤族自治縣。在大瑤山中,有很多的國家一、二級保護動物和植物。

  走進大瑤山,就像是一次充滿驚險又驚喜的探寶之路,因為這座森林廣布的山脈中蘊藏了太多神奇的寶物。記者 趙晶 記者現場:350000f1986在大瑤山發現了被稱為植物活化石的銀杉,我們就現在就找到了一顆世界上最大的銀杉樹,它的樹榦胸徑達到89釐米,專家推算到現在它已經有700多歲了。正文:300萬年前在冰川襲擊下銀杉幾乎從地球絕跡,直到後來在中國找到活著的銀杉樹,它就像是植物界的大熊貓,已經發現的全球最大的前三棵銀杉都在大瑤山。與銀杉共同生活在這個大自然家庭的還有伯樂樹、南方紅豆杉等24種國家一、二級保護植物。説到大瑤山中最負盛名的動物,要數這個形似蜥蜴,尾巴卻像鱷魚的瑤山鱷蜥了。1928年中山大學師生進入大瑤山考察時發現了它,後來被德國學者鑒定為獨科、獨屬、獨種的特有種類。別看它披一副鎧甲,一副兇像其實卻膽小得很,一受驚嚇便跳進水裏躲藏起來,也因為它愛睡覺當地人管它叫“大睡蛇”。由於數量極其稀少,瑤山鱷蜥被列為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大瑤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副局長 譚海明 同期:451100如何保護的。正文:今年4月,在人工培育下,一對瑤山鱷蜥成功誕下一胎七仔,為這種1.9億年前就生活在地球上的古老爬行動物家庭增添了新成員。誰又是大瑤山上最美的動物呢?恐怕就是這金斑喙鳳蝶了。從1981年在大瑤山發現至今,先後捕獲過200多只金斑喙鳳蝶,其中只有兩隻雌性,科考人員在觀測中也發現雌蝶尤其稀少,這是什麼原因?還有如何才能象瑤山鱷蜥那樣實現人工繁殖? 這些有關金斑喙鳳蝶的謎團至今有待探索。

  新聞短片三:瑤醫瑤藥

  瑤族大多以高山為居,深山老林,藥物資源十分豐富。瑤醫瑤藥是瑤族特有的文化之一。瑤醫瑤藥的特點基本上都是代代相傳,他們把深奧的醫學科學原理形象化,並與生活常識結合起來。

  記者 趙晶 記者現場:這個櫃子裏裝的全都是瑤藥,每一個抽屜裏是不同的藥材,像這個叫做鴨仔風,上面還可以看到清楚的植物年輪,是治療風濕病的良藥。正文:瑤醫們常用的上百種草藥,都來自大瑤山,許多瑤族人樂意接受他們沿襲了千百年的草藥療病方式。出生在瑤醫世家的李趙軍,7年前在金秀縣城開了這家診所,在當地小有名氣。瑤族沒有文字,醫術全靠口授心記。李趙軍就是從小跟隨母親學醫,大自然成了最好的教材。瑤醫 李趙軍 同期:270300從小學辨別草藥習性。正文:也正因為瑤族多居住在山林間,因此治療骨傷、風濕作為祖傳的特長到現在仍然是瑤醫拿手的本領。而瑤藥除了可以外敷或內服外,還有一項特別的妙用,就是把草藥衝入木桶,用洗浴的方式治療風濕骨痛、麻木癱瘓等等。據説瑤族媽媽剛生完寶寶後就洗藥浴,一個星期後就能恢復健康工作勞動了。瑤藥的保健功能在金秀縣得到了充分的利用,這裡專門成立了瑤醫藥康復療養中心,依託大瑤山豐富的草藥資源,製作成各種保健茶,並且用藥浴幫助老人們康復身體。

  《尋訪盤古》

  來賓有著悠久的歷史和文化,在來賓,到處流傳著盤古開天闢地繁衍人類的神話故事。比如以盤古命名的山嶺有6座,叫盤古的村子有8個,供奉盤古的廟宇多達44座,讓我們跟著記者一起去探詢中國的創世神話。

  歌王唱山歌,歌詞:天地混沌一團氣,只有盤古在中間。十萬八千年才醒,雙手劈開分天地。在廣西流傳已久的這首壯族山歌,唱的恰恰是盤古開天闢地的神話故事。這個故事最早出現在三國時期的古籍中,後來南朝一本名叫《述異記》的書裏記載“桂林有盤古祠”,這裡説的桂林也就是現在來賓市的象州縣。至今,在來賓還能找到許多以盤古命名的地方。記者 趙晶 記者現場:l廣西來賓以盤古命名的山嶺有6座,這就是其中一座盤古山,山上有一個盤古洞,洞中一座盤古廟,修建的年代已經無從考證,但卻是盤古文化在現實生活中的反映。正文:廟中供奉的這對男女塑像,被當地人尊為盤古兄妹,他們身邊還各放著一個葫蘆和一塊磨刀石,他們與盤古又有怎樣的淵源呢?廣西來賓市文化局副研究館員 周義 同期:213900解釋葫蘆、磨刀石壯語含意。正文:盤古廟並非只是文物古跡,它表達了人們對開闢天地萬物、給人類帶來第一道曙光的創造神的無限景仰和崇拜。來賓供奉盤古的廟宇多達44座,叫盤古的村子有8個,村民姓氏中就有姓盤的,甚至還有盤古泉、盤古田。來賓鄉間還流傳著一齣名叫《水泡天門》的壯族師公戲,當地老鄉質樸的表演講述了一個洪荒年代盤古兄妹創造人類的曲折故事。無論是壯族山歌還是師公戲,正是在這種完全來自民間記憶的傳承中,盤古的傳説保存和延續到今天。

  《“奇石之鄉”的“石頭記”》

  來賓不僅有盤古文化,還有奇石之鄉的美名。種類繁多而又韻味十足的紅水河奇石,現在佔據著全國賞石界的半壁江山。沉睡在河床中的石頭,被人們喚醒。奇石改變了那裏人的生活,甚至命運。

  點石成金是神話,但在有奇石之鄉美譽的來賓,石頭卻真的給人們帶來了意想不到的財富。黃兆排,一個當地人津津樂道的傳奇人物,10年前是紅水河上打撈石頭的普通船工,一次偶然的機會走上點石成金的商路,如今他每天仍在與各種各樣的石頭打交道,經手的奇石不下數萬,生意做到了全國各地。來賓奇石商人 黃兆排 同期:當年很多外地客商,柳州來的、臺灣來的都在這個河邊撈石頭,我就覺得納悶。後來才慢慢地感覺到石頭的神奇魅力。記者:你覺得石頭是不是真的改變了你的命運?應該可以這樣講吧,因為我一接觸石頭,就一直走到今天,從來沒有放棄過。給黃兆排帶來財富的石頭就來自這條水流湍急的紅水河。高達700多米的水位落差提供了巨大的動力,最終打磨出紅水河奇石斑斕的體色、堅硬的質地、滄桑的紋路和立體感強的造型。記者 劉尊 每年10月到第二年3月的枯水期是打撈奇石的最佳時間,潛水員必須潛到水面下30米的地方,才能找到奇石的蹤跡,但也不是每次下水都能滿載而歸。打撈奇石的過程充滿了懸念,躉船上等待的石商們揣著鼓囊囊的荷包,奇石一齣水,買賣就在船上展開了,能不能賺錢全靠眼力,好些第一眼不出彩的奇石,拿回家仔細琢磨,會越看越有味道,這正是玩石人的樂趣所在。來賓市文聯主席 陸遠懷 同期:人和石頭是可以交流的,它是一種自然美,可以説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它沒經過任何人工的雕琢,所以給人一種美的享受。正文:打撈上來的奇石大都很快擺到了市場上,價格至少要比躉船上翻一番。這幾年玩石的人逐漸多起來,催生出不少專業市場。今年9月底,來賓也開張了自己的奇石市場,看上去並不像其他市場,總是人聲鼎沸。一間間設計別致的店面裏,靜靜地擺著千姿百態的石頭,店主人用清香四溢的茶水待客,閒聊之間,店裏的寶貝就給把玩觀賞了個遍,即使做不成買賣,賓主都樂在其中。來賓奇石市場店主 同期:玩石頭的人有很多玩法的,我們這種是又收藏又賣,以石養石,賣一塊又買幾塊,從中找到快樂。種類繁多而又韻味十足的紅水河奇石,現在佔據著全國賞石界的半壁江山。沉睡在河床中的石頭,被人們喚醒,紅水河畔,仍在繼續著風險與財富相伴的傳奇。

分享到:

推薦視頻

更多臺灣新聞

更多新聞發佈會

更多涉臺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