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號: 首頁-視頻-推薦視頻

兩岸農業合作“在希望的田野上”

2010-03-12 16:14     來源:台灣網     編輯:張寧

 

 

親愛的網民朋友,為迎接2010年“兩會”(十一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和全國政協十一屆三次會議)的召開,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海峽飛虹”網路電臺(http://www.chinaradio.cn/)和台灣網(http://www.taiwan.cn/)以及深圳廣播電影電視集團中國時刻( http://www.s1979.com/)聯合推出《2010年“兩會”看兩岸系列訪談》

 

 

主持人:各位聽眾朋友、網友朋友們大家好,歡迎收聽、收看2010年兩會特別節目《兩會看兩岸》系列訪談,我是主持人高楠。

 

近年來,隨著大陸國際市場化程度的日益提高、産業結構調整的加快,以及一系列宏觀調控配套政策和法律法規的陸續推出,臺資企業經營環境發生了很大變化,一些臺資企業生産經營面臨較大困難,轉型升級已經成為部分臺資企業亟待解決的問題。今天我們就邀請到了兩位臺灣籍的人大代表何大欣和吳瓊開,請兩位給我們聽眾朋友打聲招呼吧。

 

何大欣:大家好!

 

吳瓊開:大家好!

 

主持人:節目進行當中,聽眾和網友可以登陸我們的網站,和我們嘉賓進行交流,我們的網址是www.chinaradio.cn,歡迎和我們交流。

 

二位代表和很多的臺灣朋友打過交道,跟他們打交道過程當中,他們跟你們反映過在企業運作過程當中,有沒有什麼問題?

 

何大欣:談這個問題,我想先要把話題的背景簡單説一下,在我的印象當中,是從美國次貸危機以後造成的衝擊,應該説殃及全球,海峽兩岸也有不少企業受到了衝擊,這樣的情況下的確用總理這次在政府報告的講話,經歷了非常危機的狀態,很多的臺資企業我所了解的,包括沿海的東莞、福建、我們江西很多企業面臨著很多困難。在這樣的情況下有不少企業選擇了離開,也有不少企業仍然在這樣的狀態下面掙扎,更多的企業靠當地政府,以及自己的努力扭轉局面。應該這樣説,産業升級這個題目並不完全是因為次貸危機,金融海嘯引起的,這是企業發展過程當中必須會經歷的這麼一個過程。

 

在我所了解的一些企業當中,特別是勞動密集型的,面臨的問題大一點。另外一個問題,出口的,兩頭在外的企業要與美國市場、歐洲市場,不景氣,生存困難。在這樣情況下又沒有自主品牌,在這樣的情況下就必須想的要升級轉型。

 

何大欣:很多種因素促使我們臺企朋友下定決心改善生存狀況,必須要升級。

 

主持人:吳代表來自於海南,經過您的了解在海南的臺商是否同樣面臨這樣的問題?

 

吳瓊開:對,這方面的情況我也了解一些,因為我們做臺聯工作,就是要跟臺商企業,跟臺商聯誼,為臺商服務,為維護他們的成績。每一年我們都要召開兩次臺商代表的座談會。還有每年中秋節、春節還要舉辦的聯歡會,每一年我們還要選擇臺商企業來慰問、考察、調研,也發現了一些問題。我們海南臺灣企業有1600多家,一二三産業都有,經過去年的經濟危機、金融風暴以後,確實是有企業碰到了實際問題,現在面臨著必須要轉型,必須要升級,必須要優化才能生存下去。但是要實現轉移、升級,他們一方面要積極,有人需要增加土地等等這些方面,都需要我們政府還有有關部門的支援。比如説要實現發展方式的轉移,實現産業升級優化,你要資金,資金在大陸,我們臺資企業又很難貸到款,這是一個實際問題。我們都碰到,我們也做調查,他們臺灣企業也提這個問題。

 

所以我們按照我的看法,我都希望兩岸金融合作應該加快速度,兩岸的信用體系應該早日啟動,這樣對會給臺資企業帶來很大幫助。

 

主持人:據我們了解在去年兩會的時候,臺灣代表團就提出來有關臺資方面的提案,今年兩會當中,你們提案當中也會涉及這方面,都涉及了哪些層面?

 

何大欣:我們臺灣團組織,還是各個省的同胞,我們在臺灣有很多親友,由於這種鄉親的感情聯繫,因為我也是臺聯的會長,他也是臺聯的會長,我是去年的元旦前後我走訪了十幾家臺資企業,開兩會前我也拜訪了一些臺資協會,談了一些情況以後,我們也形成了一些議案。大概圍繞這些題目,比如説如何推動、幫助臺資企業升級,如何幫助臺資企業信貸問題,包括怎麼加強兩岸的雙向交流,包括有經濟、文化、宗教的等等。這些都是我們議論的範疇。當然我們還是很關心的就是兩岸同胞,包括經濟交流在內的雙向的互動。發揮兩岸的特色,共創雙贏,我們的提案,我們13個代表都在互動,比方説你認為這個問題怎麼説,我認為這樣,然後形成,大概去年是63份提案,我想今年也不會少這個數,我本人也就提出了一個修改同胞法的問題等等,講這些問題,我也考慮到現在有很多很多臺資企業,臺商看中了江西這塊好地方,等一下我再給你介紹。

 

主持人:何代表你也説到了你這些提案成型之前走訪了很多臺商和臺資企業,你了解這些臺資企業有沒有一些有關升級轉型的一些實際的事例,還有轉型成功的事例或者他們遇到的一些困難。

 

何大欣:我給你説一個小故事,我的一個臺灣老鄉,他是一個非常成功的企業家,他的産品原來是生産名牌鞋的配件,給那個鞋廠生産配件、高級床墊、枕頭的,我就跟他説,你能不能到我這兒搞一個新的發展。沒想到他來了三年以後金融危機爆發,在外面的鞋廠、化工廠受到不同程度的衝擊,他就跟我説他轉型轉對了,他説如果不到江西搞開發,就死定了。但是也有問題,他説我搞農業,他投入了將近400萬美金,幾千萬人民幣,搞農業項目不少了,真正做農業項目不是馬上有收益的,但是我們有關部門只是根據你的報表上看有沒有收益來判斷你這個企業怎麼樣,所以因為沒有效益,賬面上沒有反映,還有貸款問題,獲得扶持是有困難的。

 

這個事情我們臺聯也跟當地有關部門、農業部門主管部門溝通了,這也是在轉型過程當中發生的具體問題了,該怎麼辦?我想我們互相溝通,互相理解了以後,政府一定會想辦法。我們也在努力,這需要一個溝通、了解。他當過稅務局長,他知道。

 

主持人:其實聽你剛才説這個例子,肯定也是轉型是成功了,但是在轉型之後還會有很多困難。

 

何大欣:是的。

 

主持人:吳會長接觸過很多臺商朋友,海南有沒有升級轉型過程中遇到成功的經驗或者遇到過一些困難?

 

吳瓊開:也有,説到企業的轉型升級,因為企業如何轉型,如何升級,要緊密結合當地的實際情況來謀劃自己企業如何轉型升級。比如説像海南今年1月份經過國務院批准,把海南建設國際旅遊島的戰略已經上升為國家戰略,而且國務院還給海南六個方面的定位,一是我國旅遊業改革振興的試驗區,這是一個定位。二是世界一流海島休閒、度假旅遊目的地。三是全國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區。四是國際經濟合作和文化交流的重要平臺,海南有一個博鰲亞洲論壇。五是南海資源開發和服務基地,海南是一個陸地小省,但是是一個海洋大省,海洋的面積是幾百萬平方公里,南海的資源也是很豐富,也要開發。六是國家熱帶現代農業基地,這是理所當然的,全國處在熱帶區就我們海南島。完了以後,我覺得海南對海南戰略的定位,實際這個國際旅遊島的建設就是很典型的海南的發展方式的一個轉變,這是很典型的。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們海南的臺資企業有1600多家,你要根據海南産業戰略的調整來調整你的産業,這裡面有一個企業搞農業的,種咖啡的,種咖啡的面積還有其他的作物,種咖啡的面積500畝。

 

  現在海南這個旅遊業是一個大旅遊業,旅遊的品種很多,包括觀光農業,所以這個臺商就提出來,原來做農業的,現在希望政府給我調整變更我原來的産業的定位,把我的産業增加一個觀光農業,把這個內容加上去。

 

主持人:從農業到觀光農業。

 

吳瓊開:一方面做農業,一方面做旅遊,這樣有很多好處,一方面我的農業産量沒有減少,我的耕地我的錢沒有積在那裏,還是在那兒運作,另外也可以做旅遊業,遊客來了在咖啡樹下喝咖啡,觀賞景點,提出這樣的一個計劃,向當地政府提出申請,我們臺聯會通過人大會、政協多方面的管道給他提這個意見。

 

主持人:這位臺商也是利用海南大的發展契機結合自己的實際。

 

吳瓊開:海南轉變發展方式,他也轉變他的經營方式。

 

主持人:非常聰明的做法。

 

吳瓊開:順應了大趨勢的變化而變化。完了以後還有一個想法,海外城麥(音)咖啡是海南一個品牌,但是這個咖啡的品牌銷售數量沒有上去,現在向縣政府提出來,把周邊的農民能夠適合種咖啡的,就種咖啡,打他的品牌做收購,完了把蛋糕做大,增加農民的收入,這是很好的例子。

 

還有一個例子,有一個臺商在我們那裏搞的是觀光農業,投了幾千萬,六年前陸陸續續種了海南黃花梨,那是很值錢的,再過30年木成才了,很有發展前景,但是現在就缺資金。一方面做種植,剛才我説了黃花梨木,另外也想對外開發景點,現在如何來把它那裏景點做精、做大,同時搞文宣,這些問題我們也跟他一起想辦法。

 

主持人:聽二位説的,臺資企業在轉型方面還是有很多成功的實例的,雖然遇到一些小小的困難。

 

現在有一個呼聲在兩岸非常的高,也就是説兩岸要加強金融合作這樣一個問題。不知道二位有沒有聽説,在您和臺商接觸過程當中,您對於呼聲有沒有聽到一些呢?

 

何大欣:講直白一點,所謂的金融問題就是錢的問題,的確存在這方面的問題,實際上現在臺資企業貸款問題,一直是一個議論比較多的。

 

何大欣:數據表明,我們國家主要的銀行,對近萬家臺資企業進行了近萬億元的貸款,貸款規模還是蠻大的,但是仍然有一些中小企業在抱怨,貸不到款,這是由於什麼,由於兩岸的授信體制沒有建立,很多銀行需要企業提供擔保物,我們有些臺灣的中小企業不可能把臺灣的資金搬到大陸來,就造成兩難的局面了,的確有這樣的呼聲。我想隨著兩岸銀行金融的監管,備忘錄簽訂以後,我們兩岸的金融界會産生交流,希望我們臺灣能夠放寬我們大陸的銀行去臺灣設點,也歡迎臺資銀行比照相關的規定到大陸來設點,應該會逐步的改善這樣的局面,當然進行的兩岸的經濟合作框架協議的談判,ECFA,這個談判會需要一定時間的,我們這次代表,我們這些老鄉也説等到全部談完以後,我們再拿到貸款就完了一點,我們提出一個建議希望雙方在這個談判過程當中,同時談雙方授信的問題,解決貸款難的問題,這個大概這麼一個情況。

 

主持人:兩岸金融合作已經在海西區先試先行了,應該是良好的開端,未來發展會比較好。説到臺資企業金融問題以外,還有一個問題,不僅僅是臺資企業,臺資企業是一部分,有很多企業面臨用工難的問題,相信你接觸到臺資企業也面臨這樣的問題是嗎?

 

何大欣:用工難問題客觀説不僅是臺資企業,我們陸資企業也面臨這樣的問題,沿海地區,廣東、福建、浙江比較突出。造成的原因有幾方面。一方面由於金融危機造成了一些衝擊,比方説臺資企業原來訂單不足,不需要那麼多任務人,工人下崗了回來了。第二個現在內地包括江西、安徽、湖南經濟發展很多外資、臺資、港資都紛紛到內地設廠,這邊也需要工人。同樣的工資我情願在家門口,不願意到外面去,我跟臺灣朋友溝通的時候,我在講還有一個問題,就是你這個企業能不能吸引到人,企業文化很重要。如果你能夠讓這些員工愛企業如家,他就可能跟你共患難,比方説我們去一個臺資企業看過,這個廠子並不太先進,但是企業文化做的非常好,員工沒有一個賭博的,沒有一個辦壞事的。

 

為什麼?因為這個老闆非常會琢磨,設電影院、圖書館、健身房,應有盡有,企業不大,獎勵機制非常明確,那些員工你讓他跳槽,他就不跳,企業文化具有強大的吸引力。另外你這個企業産品市場如果好了,效益好了,就有人會來,這個體會還是有。

 

面對這樣的情況,現在用工難的問題,作為政府我們也溝通,就是如何幫助企業過大關。我們江西企業就有一個,找不到工人,政府每天開大巴把周邊的工人接來,下班送回去,這樣的政府和企業,政府為企業著想,企業幫助政府解決就業問題配合非常好,那個地方小小一個縣,一個廠工人兩萬,那個廠工人三萬,當然由政府,當然政府在服務的同時增加了稅收,這是典型的雙贏表現。

 

吳瓊開:其實企業用工難這個問題,我認為在中國,在我們國家,按照當前的狀況應該説總體上不存在這個問題。我們中國勞動力富餘的,總理報告裏面也説到,我們還有一些失業的。去年我們失業率4.6%,大概是這個數。為什麼最近企業存在用工難的問題?這裡面我覺得跟去年金融風暴之後很多企業開工不足,農民工2000萬回鄉去了,有的就地創業了,就地有他的工作了,現在經濟回暖了,你的企業訂單又來了,你馬上又需要工人,一下子肯定來不了這麼多,這是可以理解的。但是現在的用工缺口,會過去了。

 

主持人:臺資企業用工難,原因是多方面的,不僅僅是大環境的問題,還包括企業的問題。

 

吳瓊開:而且也是一個短暫的過程,不是長期的用工難,過一陣子會緩和用工。

 

何大欣:客觀存在一個什麼問題,我們如何使農民工的整體的品質上升非常重要。有些企業是想用工,太沒文化的工人也不要,失業率哪呢?有一個4050的問題,年齡偏大的問題,另外就是技能問題,加大政府對農民工技能培訓非常重要。

 

還有一個原因,隨著社會的發展,工人也提出了增加薪酬的問題,在這樣的情況下,你説用工難也有這個原因。

 

主持人:有一位網友説對於兩岸簽訂ECFA呼聲非常強,如果這個協議簽訂以後,相信未來兩岸的經貿文化的交流環境越來越好,相信臺灣企業也會發展越來越好,節目當中跟二位探討了臺灣企業轉型升級面臨的一些問題,不知道未來臺資企業轉型升級過程當中會遇到什麼樣的問題?會發展成什麼樣的結果,但是相信在大環境越來越好的環境下,這些臺資企業們會有非常良好的發展狀態,相信兩岸經濟交流越來越順暢,越來越好,非常感謝兩位代表能夠作客我們節目,也非常感謝聽眾朋友和網友朋友能夠坐在網路前面能夠收聽收看我們的節目,謝謝!

分享到:

推薦視頻

更多臺灣新聞

更多新聞發佈會

更多涉臺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