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電視名嘴陷“賊窩”現象

時間:2011-06-09 16:18   來源:台灣網
台灣網網路評論特刊深度幕後

本期策劃製作:高斯斯                                                    查看往期<<

 

導讀

  日前,臺灣一項調查顯示,名嘴以及媒體分別成為民眾最不信任的社會角色和社會團體。名嘴出身的臺灣著名時事評論員胡忠信就之所以出現這種局面進行深刻的反思與分析,認為名嘴或已陷入了“賊窩”的泥沼。

 

臺灣媒體和名嘴不被民眾信任 

  由“群我倫理促進會”委託遠見民調中心所做的“臺灣信任調查”,于6月初公佈結果,這是此基金會成立10年來所做的第六次調查,其結果令社會大眾大感訝異。在調查中,民眾最信任的社會角色分別是:家人朋友、醫生、同事鄰居、中小學老師、學者專家、企業負責人。最不信任的角色分別是:命理師、名嘴、外勞、民代。最信任的社團是消費者保護及環保團體,最不信任的是媒體。在司法信任項目中,民眾比較信任警察,其次是檢察官,法官的信任度最低。
   大約一年之前,《讀者文摘》(中文版)也做過臺灣行業大調查,最後三名分別是命理師、民代、名嘴。為何曾經風光一時的“電視評論員”(俗稱名嘴)社會地位如自由落體般墜落,而且與命理師、外勞同級,與傳統社會的“九流十丐”庶近乎之,是不是有其客觀依據?目前是媒體及名嘴該反恭自省的時候了。

  

名嘴分裂成兩股極端勢力

  2005年至2008年電視名嘴所發動的 “揭弊運動”,不但造成陳水扁被判刑、服監,也使國民黨“撿現成”而重新執政,馬英九成為最大獲利者。目標達成以後,電視政論節目好像失去方向,分裂成兩股涇渭分明的勢力:一是“泛藍暴走族”,除了滿足泛藍支援者 “喊打喊殺”情緒以外,公信力急速下降。另有 “泛綠暴走族”延續“逢馬必反”路線,用放大鏡檢視馬英九一言一行,或斷章取義,或“眾口鑠金,積非成是”。

   如此“泛綠暴走族”與“泛藍暴走族”相互爭鋒,各取所需,臺灣的意識形態表情更加兩極化,如兩部火車對撞,可想而知名嘴公信力如同墜入深淵,與命理師同級乃是必然。

 

名嘴“黨同伐異”傷害言論自由

  電視名嘴揭弊、爆料,啟動了司法改革,率先改變的檢察官社會地位隨之上升,因循茍且的法官未能與時俱進,加上最近一再發生法官受賄與 “恐龍法官”烏龍判案,無怪乎法官與記者的社會地位敬陪末座。近兩三個禮拜,臺灣所發生的“塑化劑風暴”,起因于黑心商人用塑化劑取代價格高的商品所致,臺灣人民也陷入“還有什麼可以吃?還有什麼可以信任?”的價值認同危機。臺灣一方面以言論自由、民主政治的發展為傲,但發展背後的價值與信仰危機,以及身居第一線電視名嘴的品格操守、人文素養、社會責任,是不是也到了痛定思痛的地步?

 

 

 

 

結語

  柏拉圖曾以反諷的語調説:“所謂的正義就是聯合朋友,傷害敵人。”臺灣電視名嘴的“正義觀”,如果只是建立在個人好惡、政黨利益的基礎之上,卻不允許反對的異議存在,甚至陷入“黨同伐異”的派系鬥爭,這才是對言論自由的最大傷害。奧古斯丁説:“一個社會如果沒有正義,與賊窩何異?”難道名嘴陷入了“賊窩”的泥沼,卻忘記展望天空的星辰?我們一起來思考未來角色與自我定位吧!

 

來源:臺海網

 

 

編輯:高斯斯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