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臺灣黑道現狀:哥混的不是義氣是利益

時間:2011-03-03 09:23   來源:
台灣網網路評論特刊深度幕後

本期策劃製作:高斯斯                                            查看往期<<

導   讀

  在臺灣,黑社會勢力無處不在。據臺官方估計,在全臺具有組織規模及犯罪意識的大小幫派約有1200個,幫派分子更是高達數萬人。也因此,雖然臺灣“掃黑”行之有年,但黑道新聞卻層出不窮。
  臺灣黑道為什麼有這麼“頑強”的生命力,生存現狀如何?以下為您一一揭秘。

 

【故事一】 警方和黑道糾纏不清

 

  臺灣有一個黑幫老大,他招了一些“新人”後,讓他們去試槍。當天,警方聞訊趕到,將小弟們統統抓了起來。到了警局,小弟們在警方的偵訊之下,有的將老大的名字供了出來,有的守口如瓶。事後,供出名字的小弟均被淘汰,口風緊的小弟則成了黑幫中新的中堅力量。
  這是曾加入過臺灣黑幫的老X跟海峽導報記者講述的一個故事。事實上,警方的“線人”就是黑老大本人。抓人,其實是在幫黑老大“挑人”而已。“在臺灣,黑道跟警察講話,都不需客氣的,昨天你才跟我拿了2萬元(新台幣,下同),為什麼要客氣呢?”老X説,正因警察跟黑道多半有利益輸送關係,因此,指望警察“掃黑”,根本是笑談:不但警方抓人需透過黑道打聽,甚至,就連警方破案,也有很多是跟黑道“商量出來的結果”。
  臺灣社會線資深記者肥佬也表示,臺灣的黑道一般按照地區劃分勢力範圍,很少互相傾軋,雖然也會發生大規模的火拼和 “黑吃黑”,不過一般 “可以講道理”,且極少擾民。

【故事二】 涉入政壇是根本

  他,曾經混過黑道,因為膽識過人、手段狠辣,受到道上一位大哥的器重。在他從監獄裏出來的當日,黑道大哥找了幾個 “企業家”為他接風。大哥説,“兄弟,以後你就不要玩了,做點小生意吧,我出300萬”;大哥一開口,落座的“企業家們”也紛紛表態,一個晚上下來,他收了2200多萬現金。再後來,這筆錢,讓他順利當上了臺灣中南部某市副議長。再後來,他的財富成幾何倍數增長。
  “現在臺灣黑道不叫黑道,應該叫‘灰道’。”大強是臺灣資深的社會線記者,尤其他曾長期擔任媒體地方特派員,對盤根錯節的地方黑幫有長期深入觀察。在他看來,黑道通過參選“問政”漂白,再利用政治身份“涉黑”,這種情況,正是臺灣黑道根深蒂固的根本原因。
  大強介紹,若政治人物要參選,就會網羅黑道人馬“積極參與”選舉事務,候選人被恐嚇、勒索的事件迭出,一些政壇人士各自網羅黑道“兄弟”自保,黑道於是獲得“政治暴利”。
  這種花大把大把的鈔票進行賄選買票,“從黑漂白”的行為,也成了臺灣政壇最大的包袱——— “黑金政治”。
  根據臺 “刑事警察局”曾發佈的資料顯示,全臺灣1/3的 “立委”出身黑道,858名縣市“議員”中,237人有刑事前科,平均每3個縣市“議員”就有一個是有“黑底”的。由此看來,臺灣黑道介入政治的情況真是世界罕見

【故事三】黑道也講究用知識來武裝

 

  不管是要跟警方搞好關係,抑或是進入政壇,都需要大把大把的鈔票。按照黑道過去傳統靠武力脅迫、從事黃賭毒等方式來獲得金錢,無疑是遠遠不夠的。在老X看來,現在的臺灣黑道,只要哪有暴利,就往哪鑽。
  據大強透露,近些年臺灣的黑道都面臨“轉型”。大型黑社會組織出現了企業化、集團化的趨勢,紛紛以公司名義出現或作掩護,公司總部可能就是黑道的堂口,並介入諸多經濟領域,甚至與白道勾結,介入各類公共工程,通過“圍標”、“綁標”獲取鉅額利潤。
  臺灣智慧型幫派及黑色企業也開始興起介入高科技業奪取暴利,目前已有進軍高科技業及晶片廠的跡象。當然,黑幫要“轉型”,少不了 “從兄弟抓起”。近來,不少臺媒紛紛報道,以往傳統印象的好勇鬥狠、頭腦簡單的“兄弟仔”,如今已漸遭到淘汰,在幫派有計劃“漂白”的過程中,現在連“混兄弟”也都至少要有高中、職高的學歷,甚至還有以模特標準來挑選小弟的,不少幫派有入侵校園的傳聞,甚至在校園裏開設香堂、廣納成員等。
  更可笑的是,一些黑道勢力以“助學”為掩護,訂出了“獎學金”制度或“鼓勵辦法”,要求年輕幫派成員一定要擁有高中、職高以上的學歷,即使混也要混到畢業。而有的幫派據稱還設有“獎學金”,甚至還有安排幫派成員赴美深造取得學位的計劃,這些成員在“學成歸來”後,均會被授予薪資優厚的“護法”等職務。這也成了目前臺灣黑道 “轉型”的一個有趣的佐證。

 

結  語

 

  臺灣電影《艋胛》裏面有一句經典臺詞——— “混的不是黑道,而是義氣”,但曾混過臺灣黑道的老X卻説,如今臺灣黑道,“混的不是義氣,而是利益”。

 

(海峽導報 節選)

編輯:高斯斯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