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國民黨步入“以黨輔政”階段

時間:2009-10-20 09:45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10月17日,馬英九在國民黨“十八全”上接任黨主席,島內輿論稱一個全新的“馬英九時代”來臨。在這個“黨政一把抓”的“馬英九時代”,國民黨內部改革以及未來兩岸關係走勢如何?兩位大陸臺灣問題專家:中國社科院臺灣研究所研究員王建民和中國國際問題研究所研究員郭振遠詳細解讀——  

  更大風險和挑戰

  記者:2005年馬英九曾經當選國民黨主席,此次回任,島內輿論普遍認為一個全新的“馬英九時代”來臨。

  王建民:確切地説,從馬英九第一次擔任黨主席以及在2008年“大選”中獲勝,馬英九就已經是泛藍的旗手和精神領袖,居於島內政治活動中心。但是,在國民黨執政時期兼任黨主席,意味著馬英九從此集黨政于一身,因此,意義不同。從這個層面上説,一個全新的“馬英九時代”來臨了。

  記者:接下來,大家更關心的是“黨政一把抓”的“馬英九時代”會是怎麼樣的。

  郭振遠:從馬英九決定參選黨主席那一刻起,就受到島內輿論的關注。馬英九在2008年競選中提出“黨政分離”,所以回任黨主席不僅受到民進黨的攻擊,也在島內民眾心裏畫下了一個問號。為什麼回任?施政效率和成效的考量,是一個直接原因。推進國民黨的改革,恐怕是另一個更為重要的原因。

  王建民:是這樣。其實對於馬英九來講,回任黨主席是理想與現實的妥協,是出於現實的考量和執政的考量。他不希望未來國民黨成為其施政的牽制,甚至是絆腳石,他一再強調“以黨輔政”。“以黨輔政”、改革國民黨是馬英九想要做的,成效如何將決定“馬英九時代”會是怎麼樣的。

  不過,全新的“馬英九時代”,預示著國民黨將邁向“以黨輔政”的“完全執政、完全負責”新局。對於馬英九來講,他將面臨更大的風險和壓力,可以説是“整合敗于一身”。

  致力推動黨內改革

  記者:島內媒體分析評價“馬英九時代”,特別關注黨政互動以及未來國民黨的改革問題。

  郭振遠:馬英九推動國民黨改革的理念可以概括為“清廉”和“民主”。對於國民黨這樣一個“百年老店”,諸如“派系”、“黑金”、“地方樁腳”、“賄選”等弊端都或多或少存在。相信未來馬英九在黨務改革上會有所舉動。其實,馬英九在高票當選黨主席後,已經開始有所作為。比如,10月11日,國民黨中央對8名違紀參選年底縣市長選舉的黨員給予開除黨籍的處分,表明瞭其改革的決心。

  王建民:國民黨的改革,從連戰擔任黨主席以來的歷任都在推動,但是成效並不明顯。在馬英九看來,某些方面的弊端,甚至已經成為影響國民黨執政的障礙。從馬英九17日就任演説中可以看出,他未來將主要從以下方面推動國民黨的改革:第一,堅持清廉政治,不向地方派系妥協。第二,黨産歸零。黨産問題一直是國民黨的包袱。逢大小選舉,一定被民進黨死死抓住。黨産歸零,就是為了讓國民黨輕裝上陣。當然,還有隊伍年輕化以及制度建設等問題,也都需要考慮。推動黨務改革,並非易事,擺在馬英九面前的問題不少,這些都將考驗他的政治智慧與膽略。

  繼續推動兩岸互動

  記者:在“十八全”上,2005年4月中共中央總書記胡錦濤與國民黨主席連戰發表的“兩岸和平發展共同願景”被列入國民黨政綱,馬英九對未來國共互動以及兩岸關係也都有積極規劃,怎樣評價這些訊息?

  王建民:我個人認為,馬英九擔任臺灣地區領導人以來,在兩岸關係方面表現出的立場、政策和策略值得肯定。他承認“九二共識”,擴大兩岸經貿、人員往來,在發展兩岸關係方面的舉措得到了臺灣民眾的認同。將兩岸和平發展願景寫入政綱,説明馬英九希望未來在兩岸關係方面可以做的更多,進一步推動兩岸關係的良性互動。

  郭振遠:“共同願景”被列入國民黨政綱,是國民黨對續推兩岸關係發展再次做了承諾和保證,這對兩岸關係發展是一個積極的信號,説明馬英九和國民黨,對進一步推動兩岸關係發展有了高度共識。一年多來,兩岸關係的改善已經成為馬英九執政最耀眼的亮點。雖然民進黨一再製造麻煩,但在兩岸關係上沒有哪一個被製造的麻煩最後成為真正的麻煩。可以説,在島內,經濟發展、社會穩定以及民生改善,都必須建立在兩岸關係的改善與和平發展的基礎上,已經成為一個基本共識。島內以及國民黨內部,要求進一步推動兩岸關係發展的呼聲也越來越強烈,因此未來按照國共兩黨的共識,兩岸持續、穩固的和平發展應該是值得高度期待的。

   持續積累政治互信

  記者:在17日的記者會上,馬英九重申高度重視兩岸互信,並稱這是一個“點點滴滴、長期積累的結果”。那麼,未來兩岸如何進一步積累互信?

  郭振遠:互信是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基礎,這在島內已有共識。不過,在幾十年的對抗隔絕之後,互信的完全建立需要一個過程。

  王建民:是的。隨著兩岸經貿往來的深入,一些政治議題不可回避。比如達賴訪台等事件,説明兩岸間的政治互信並非那麼牢固和可靠,特別是還受到一些綠營勢力的牽制,因此,強調未來兩岸進一步積累互信就顯得尤為重要。

  當然,積累互信的確是一個“點點滴滴、長期積累的結果”,兩岸要從具體事情做起。有哪些事是目前應該做的呢?其一、兩岸經濟機制的建設以及制度化的安排。比如兩岸經濟合作協議(ECFA)的討論。其二、金融領域的合作。比如儘快簽署兩岸金融監理備忘錄(MOU)。其三、一些功能性合作機制的建立。比如食品安全以及臺商利益保護等。其四、在兩岸人員往來中,臺灣當局應該減少在投資以及旅遊等方面的限制。與此同時,兩岸文化交流也是必須要做的,增進島內民眾對中華文化、中華民族以及一個中國的認同,對增進互信也至關重要。

瀏覽精彩評論 點擊進入評論頻道

  

(本文不代表台灣網立場)

編輯:高斯斯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