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黨朝勝:民進黨為何要對國民黨趕盡殺絕?

2016-08-24 15:13: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華廣網今日刊載中國社會科學院臺灣研究所研究員黨朝勝的文章,分析在國民黨“全面在野”之後綠營仍然要對其“趕盡殺絕”的原因,黨朝勝指出,民進黨為了全面落實“急獨”路線圖、實現民進黨“長期執政”、陳水扁弊案“報仇雪恨”等原因清算國民黨黨産。黨朝勝認為,民進黨為清算國民黨黨産完全是種政治清算,也必定會傾其全力。但如果民進黨以為可借機徹底擊潰國民黨,實現長期執政與“臺獨”目標,未免太過天真。

  全文內容如下:

  7月25日,綠營主導的立法機構通過“政黨及其附隨組織不當取得財産處理條例”。按此,國民黨及其附隨組織都將面臨破産。在國民黨“全面在野”之後,綠營為何還要對其趕盡殺絕?

  一、為全面落實“急獨”路線圖

  回顧歷史可發現,追繳國民黨黨産是民進黨謀求“急獨”的重要一步。民進黨2007年9月制定的“急獨”路線圖——“正常國家決議文”(迄今仍是民進黨綱領文件)便認定,國民黨是其“追求正名、制憲、加入聯合國”,“建立正常國家”的重大威脅之一,並提出“落實教育臺灣化與學校課程”、“經濟臺獨”、“轉型正義”、“追討中國國民黨不當黨産”、“平反並調查白色恐怖時期政治事件的真相”等五大具體措施,“轉型正義”包括“消除威權統治遺留的政治符號與資源分配不公”。

  雖然這些“急獨”圖謀早被選民唾棄,但民進黨並未放棄。8年之後,民進黨在重新執政的兩個多月時間裏,肆無忌憚地在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等領域全面重推“急獨”老路,包括“聯美親日抗中”,以“新南向政策”誘導臺灣經濟“脫中”,重啟“臺獨課綱”在文教領域“去中”。同時,他們在島內不斷借“轉型正義”之名,重查所謂“歷史真相”、否定歷代對臺治理的正當性,甚至以“孫中山先生”稱號取代“國父”等。當然,全面清算國民黨及其附隨組織“不當財産”,借機消除島內“反獨”政黨、團體的生存基礎和社會影響力,也必然成為其推行“急獨”的重要一環,在綠營“全面執政”的形勢下,這一天遲早會來。現在,綠營又炒作“以臺灣名義加入聯合國”,不排除綠營下一“急獨”動作是重啟“入聯”。

  二、為實現民進黨“長期執政”

  當前,島內政黨格局為民進黨、國民黨、“時代力量”與親民黨“一大一中兩小”態勢,但“時代力量”與親民黨難對民進黨構成實質威脅,國民黨重新取得執政機會仍很大。畢竟,國民黨是“百年老店”,有龐大的基層組織、黨員隊伍和眾多經驗豐富的治理人才,還有龐大的黨産,仍有東山再起的本錢。反觀民進黨,已習慣於在野和“臺獨”,不適應執政,加之長年政爭已讓臺灣社會嚴重失序、國際競爭力日益下降,在其領導下臺灣不會好轉。當前民調也顯示,執政尚不滿百日,蔡英文及其團隊的滿意度已低於50%,外界預料,他們的滿意度還會持續下降。

  另外,人才與經費是選舉政治的根基,這兩方面民進黨都先天不足。但是,民進黨不愧“不會治理只會鬥爭”的評價。為解決人才不足與樁腳短缺,民進黨長期“招降納叛”,但對國民黨經費卻一直心有餘而力不足。然而,民進黨始終認定黨産是國民黨繼續強大的根源,只要黨産散盡,國民黨基層派系便會一哄而散,必然轟然倒塌。民進黨現已“完全執政”,終於有可能讓國民黨“黨産歸零”。於是,他們強力通過追討國民黨黨産的法案,不僅要讓國民黨“黨産歸零”,還要讓它破産,最終目標是讓國民黨“樹倒猢猻散”,永遠翻身之日。

  三、為陳水扁弊案“報仇雪恨”

  2008年政權更替,陳水扁及其家人、親信為囂張的貪腐行為付出代價,整個民進黨也難以倖免。因為扁案並非只止于阿扁及其家人、親信,整個民進黨都是共犯。尤其是扁案爆發初期,民進黨企圖與之切割,但扁家“民進黨內誰沒有拿過陳水扁的錢”的質問,立即讓民進黨重新維護陳水扁,這一問一動之間,已給外界明確答案。隨著“特偵組”查弊深入,果然更多民進黨要角捲入其中。基於自保,民進黨發起社會抗爭,攻擊扁案是“政治迫害”,後又以“司法人權”、“藍綠和解”為由脅迫馬英九“赦扁”。此要求沒被滿足,綠營甚至放言,馬英九下臺後也要把他“關到死”。

  只可惜,儘管他們用盡全力也未查到什麼。臺北市長柯文哲一上任便著手清查馬英九、郝龍斌市長任內的所謂“弊案”,甚至不惜停止重大市政工程,但因沒有結果反讓自己下不了臺。更重要的是,年初臺灣地區領導人選舉結果一齣,美國政府表態時一反常態,特別用大篇幅肯定馬英九對兩岸關係的貢獻,這讓綠營當局在清算馬英九時也必須顧忌美國臉色。這説明綠營想借查弊清算馬英九及其他國民黨高層之路走不通。在難以通過查弊報仇的情況下,只能將目光轉向黨産。打一隻死老虎不僅不用擔心被反咬一口,説不定還能“國民黨跌倒,蔡英文吃飽”。

  總之,民進黨清算國民黨黨産完全是種政治清算,也必定會傾其全力。但如果民進黨以為可借機徹底擊潰國民黨,實現長期執政與“臺獨”目標,未免太過天真。(黨朝勝,作者係中國社會科學院臺灣研究所研究員)

[責任編輯:張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