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生“扮鬼子”背後的思考

時間:2011-10-24 16:20   來源:台灣網

  “是個性還是無知?”近日,一組“高中生穿皇軍服和漢奸服參加運動會”的圖片在華聲論壇、貓撲等網站瘋傳,引發眾多網友的圍觀,紛紛譴責此舉“有失民族氣節”。知情網友透露,圖中一幕發生在瀋陽市第一中學9月30日舉行的運動會上。(10月20日《華聲線上》)

  即使校運動會不是多麼正式的場合,但至少,也是展現青年學生形象的關鍵場合。在這麼一個場合,是端莊典雅,還是嬉笑褻玩,直接體現了當事學生的精神面貌和文化修養。因此,網友怒罵這群穿日軍軍服扮演鬼子的高中生“腦殘”,也就不難理解。即便是站在一個冷靜而辯證的角度,中學生“扮鬼子”的舉動也是無知、可悲得令人難以理解。

  十五六歲的小夥子,正是激情澎湃、愛國熱情高漲的時期,常常會因為看一些歷史題材的電影而無端激動,對於侵華日軍的形象,勢必深惡痛絕才對。但現在偏偏有一群高中生做出這麼一個舉動,實在令人難以理解。不禁要問一句:青年學生的那份愛國熱情,那份正義擔當都丟到哪去了?

  用日軍侵華來做噱頭的事情,之前不是沒有出現過,黃山的“鬼子進村”旅遊項目就是一例。只是,庭院深深的校園不是物欲橫流的名利場,又怎能沾染得如此敗壞?這實在令教育、令整個高中生群體蒙羞。

  有人説了,如果穿軍裝扮演鬼子就是不愛國,那麼,那些抗日題材的影視劇裏一板一眼的日軍又作何解釋?此問其實忽略了這麼一個要素:那些影視劇,是為了回顧歷史,重新凝聚起愛國情懷的,是有著絕對正當的目的和絕對正式的操作手段,起到的是正面的、積極的意義。跟那些為了賺取眼球,在運動會上扮鬼子的人比起來,要正義得多。

  更退一步講,放諸人群,愛國熱情也是一種參差不齊的思想境界。有的人有這個覺悟,有的人就沒有,實在有不可強求的意味。但是,作為民族未來和國家希望的中學生,實在應該有這份歷史的責任和擔當。為了嘩眾取寵就拿民族傷痕來開玩笑,實在有失中學生體統。這既值得當事學生反思,也應該引起當前愛國教育體制的自警。(台灣網網友:郭楊陽)

  (本文為網友來稿,不代表台灣網觀點)

編輯:高斯斯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