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歌手之死,現實對夢想的扼殺

時間:2011-10-11 14:38   來源:台灣網

  25歲選秀歌手許陽麗被發現在車內死亡,家人懷疑其燒炭自殺。許陽麗曾留下多張厭世字條,其父稱她抱怨過覺得沒有希望,並且沒有人欣賞。心理學家稱許陽麗的死亡是個案,但近兩年年輕人生存處境不樂觀,個案變得頻繁。(10月5日《半島都市報》)

  歌壇大哥譚咏麟挂在嘴邊的一句話是“我年年都是25歲”。每年過生日,蠟燭也只插25支,可見25歲對一個人來説多麼珍貴。選擇在25歲自殺,足見許陽麗對人生有多麼絕望。

  類似的人還有很多,因演唱《亞運之光》一舉走紅的天津歌手謝津、那個唱過《你的溫柔我永遠不懂》的重慶妹子陳琳、還有“全國假唱第一案”歌手方梓媛……細究下來,不難發現,這些歌手都有一些共同點,那就是:年輕、抑鬱且事業發展不順利。

  其實,這並不僅僅是自殺歌手們遇到的情況,也是當下許多年輕人的生存困境。只是娛樂圈是個巨大的名利場,這些事情更加容易被關注與放大。

  《北京青年報》引用北京衛生局發言人的話説,中國已經成為世界自殺率最高的國家之一。中國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指出,自殺者集中在15歲到35歲的群體。而根據一篇來源於《廣州日報》的報道中則提到,中國自殺率在經濟快速增長的改革開放時期迅速上升,每兩分鐘就有人企圖自殺。

  關於年輕人自殺的原因固然有很多,可究其根本不過兩個,一是許多年輕人缺乏適應社會的思想準備和承受力,心態不夠平和,就像許陽麗一樣,總感覺懷才不遇;另一方面,是社會給予年輕人的機會太少。拼爹時代,潛規則盛行,其實變相也給許多深處底層、心懷夢想的人製造了障礙。就像許陽麗經常説的那樣,“再有本事,也沒有人欣賞她。”久而久之,難 免抑鬱。

  其實,換一個角度來想,我們是不是太在乎成功了,卻忘記了腳踏實地與從工作中找到樂趣。奧斯卡影后凱特?溫斯萊特曾經説過,“我從來沒有夢想過要成為一個電影明星。我只是知道我想去表演,想去做我在這個世界上最為熱愛的工作。”

  試想,許陽麗如果像凱特這樣熱愛自己的工作——在乎的是自己的唱功日益精深而不是一朝一夕的爆紅,每次登臺從唱歌中得到的樂趣遠遠多於賺錢,她會輕易就去自殺嗎?可壞就壞在,整個社會變成了一個高速旋轉的陀螺,把財富名利當成了衡量成功的“不二”標準,年輕人唯有拼命奔向這一目標,才不被整個社會的價值觀所遺棄。為了達到這一目的,很多人往往遺棄了更多的道德感、親情、甚至是一份享受生活的好心情。

  我們在乎的是快速致富、一夜爆紅,忽視的卻是背後紮實的基本功、深厚的專業知識與訓練,而這些卻恰巧決定了一個人到底能在自己的事業上走多遠。其實,凱特?溫斯萊特倘若沒有當小演員的心態,她也成不了大明星。

  社會分工與結構早就決定了,站在金字塔尖,成為富商名人的人必定只能是少數。那剩下的人怎麼辦?難道從此之後就不再快樂了嗎?減少類似許陽麗這種悲劇的發生,不僅需要整個社會價值觀的轉變、需要給年輕人機會,同時也需要年輕人自己扭轉心態淡看名利,一步一個腳印地徐徐前行。(台灣網網友:陳小二)

(本文為網友來稿,不代表台灣網觀點)

編輯:高斯斯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