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奇CEO喬布斯去世了。此間有消息説,蘋果公司于2008年秘密開設“蘋果大學”項目,旨在培養公司高管的“喬布斯式”思維。喬布斯生前希望蘋果能避免重蹈惠普的覆轍,讓自己一手創立的蘋果公司文化得以傳承發揚。因此他創立了“蘋果大學”,將自己奉為圭臬的信條灌輸給公司高管,包括“承擔責任、關注細節、完美主義、簡約主義、嚴守秘密”。他在5年前就有了對“蘋果大學”的構想,並於2008年第二次病休後加速實施。
説實在的,所謂“蘋果大學”可能就是類似于一些大公司的“內部MBA項目”,培養員工的領導力與其他所需技能。大家都知道,喬布斯是個典型的因貧困而輟學的肄業生,很難讓他相信靠一所“蘋果大學”就能永遠複製他和蘋果公司的輝煌。因而,對於這所語焉不詳的“蘋果大學”,我們沒有理由懷疑喬布斯的良苦用心,也不必計較這兩天網路炒作的噱頭。倒是“蘋果大學”的題外之義更值得我們關注。
我們驚嘆于喬布斯完美與細節上的面面俱到,連身後之事早就考慮好,並作出精細到聘請最適合校長這樣的安排。毫不誇張地説,喬布斯以自己的創新精神改變了你我的生活,對人類的現代文明無疑是一種顛覆性的創新,這些不是一所企業內部的“蘋果大學”所能裝得下的。喬布斯贏得了個人事業上的巔峰,也贏得地球村不同國度人們的尊敬和悼念。他留給世界的,最為寶貴的財富在於“生命不息、創新不止”。
我們的探索與求解一直沒有止息——學術打假,弘揚真善;呼喚大師,仰望星空;啟迪反思,塑造靈魂;博採眾長,崇尚創新……然而,錢學森帶著“為什麼我們的學校總是培養不出傑出人才”的疑問走了,至今令人難以釋懷。陶行知説“生活即教育”,然而,在我們的中小學教育中,更多的孩子感受的是“教育即應試”。有人説,在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眼裏,夢想是“雜交水稻的莖稈像高粱一樣高,穗子像掃帚一樣大,稻穀像葡萄一樣結得一串串”,可在疲於應試的奔跑與喘息中,我們的孩子能有這樣的夢想嗎?在大學改革的路途上,曾經的南科大“小白鼠”如今是否已還原成“普通的老鼠”不得而知,但有一點是肯定的,南科大自主辦學、校長負責制、去行政化等等,摸著石頭過河並不順溜,甚至陷入了進退兩難的尷尬。外國人似乎天生就善於異想天開,他們把“搞笑諾貝爾獎”頒發給“吃芋片時聽到卡滋卡滋的聲音會讓食物變得更好吃”的發現者,然而,我們卻連個“搞笑諾貝爾獎”也拿不到,問題到底出在哪兒?
喬布斯的傳奇經歷告訴我們,創造力是無法模倣的,創造力也是最高端的寶貴資源。創造力固然有天賦的因素,但它的啟動與爆發,更多的需需要將借鑒的創新精神具體轉化為全新理念與實踐行動;更多的託付于管理方式和運作規則的創新;更多的依賴於制度環境與科學機制的創新。這一切,委實不是一所“蘋果大學”所能承載的。喬布斯走了,“錢學森之問”還在。如何優化制度與社會環境,積極倡導和培育敢於冒險、勇於創新,寬容失敗、追求成功,開放包容、崇尚競爭的創新文化,這是我們托起“中國創造”繞不過的現實話題。(台灣網網友:梁江濤)
(本文為網友來稿,不代表台灣網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