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心中的母親河結一張“救贖網”

時間:2011-09-06 12:15   來源:台灣網

  9月5日,“保護母親河 妙盛湘江行”啟動儀式在廣西靈渠舉行,船隊在湘江源頭靈渠公園下水。環保志願者來到湘江源頭,現場取水進行水質檢測,紛紛誇讚湘江源頭的水質好。這場由湖南省人大環境與資源保護委員會、省環保廳 、省旅遊局聯合舉辦,媒體和企業參與承辦的“保護母親河”湘江全流域漂流大型公益活動期間,將以“關注湘江母親河,打造東方萊茵河”為主題,發起系列公益活動。

  這次關注母親河的活動,既有政府主導,又有媒體構建平臺,還有企業和公益人士踴躍參與,政府、企業、社會組織和志願者的協同作戰,將是未來維護環境和人類和諧共處穩定有效的組合架構。

  對於社會個體而言,對於環境的感知可能先於社會組織和政府,所謂“春江水暖鴨先知”,每一個擁有母親河的人,都會對自己相伴的河流的變化十分敏感。對於環境的惡化、河水的變質,他們體會最深、行動最快、呼聲最高,是以,在湘江邊上不斷涌現的環保志願者,是我們保護母親河、改善發展條件、促進環境和諧的最初始的動力和最深厚的民意基礎,對於那些生於斯長于斯依靠江河生存發展的人們來説,這樣的訴求和行動的積極性就更高。以長遠的眼光來看,社會個體擁有對於環境保護的共識和自覺性,才是人類與環境和諧共處的根本保證。

  企業對於環境的關係很微妙,尤其是湘江沿岸的企業,其發展的源流來自於河流,而其排送的廢毒卻荼毒著母親河。近年來,湘江沿途屢有發生的水體污染事件、重金屬含量的增高,都是沿岸企業“過度發展”或者不規範操作的惡果。但是,值得欣喜的是,越來越多的企業意識到母親河的重要性,開始自覺地減輕對湘江的污染和毒害,進而參與到治理湘江、還母親河以本來面目的進程中來。在這次“關注母親河”的主題活動中,就有這樣有良知有責任感的企業參與其中,我們希望也需要更多這樣的有生力量的加入。

  媒體作為社會的良心、作為人類方舟上的瞭望者,對於環境問題應該更多一份警醒。可喜的是,在湘江這條河流邊的媒體,它們無愧於人們對其的希望。除卻其對於發展中的環境問題的持續關注和揭露報道,湖南的媒體還踴躍參與到改善環境、保護自然的行動中來。此外,媒體還充分發揮其影響力,搭建公益平臺,聯絡社會組織、企業、公眾和政府,作為一個綠色的紐帶,將各個社會主體融合成同一股力量,致力於環境的改善和人類的進步。

  除去上面所述,在環境問題上起決定性作用的,只能是政府。對於自然的損毀,從根本上來説是由於人類發展的需求,但從操作層面而言,幾乎所有的環境的問題,都是政府主導下發展規劃不當或者管理不善而導致的,政府應當為環境問題負起最大的責任,同時也應該在治理環境的進程中起到決定性的作用,首先是要摒棄只要速度和數量的發展觀念,制定長遠、綠色、可持續、與我們生存發展的環境和諧共進的發展方略;其次是要刮骨療毒,果斷停止正在嚴重危害環境、影響後續發展的短視發展行為,即便這樣會嚴重影響到短期的發展成績,但這樣做的效用是不言自明的;再次,政府在治理污染、重建環境友好、還民眾綠水青山的進程中要發揮主要作用,只有政府先行,以破釜沉舟、愚公移山的決心和毅力,才有可能帶領人民真正地解決好環境問題,實現人類自然和諧發展。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條母親河,幾乎每一天母親河都遭受過不同程度的“發展的創傷”,如今,我們已經警醒,個體志願者在行動、有社會責任感的企業在行動、有良知的媒體在行動、政府在行動,協同政府和社會主體之間的力量,形成一張“救贖之網”,撫慰我們帶給自然母親的傷痕,相信不用多久,綠水青山,和諧自然將不再是一個夢想而是觸手可及的生態現實。(台灣網網友:郭汝霞)

  (本文為網友來稿,不代表台灣網觀點)

編輯:高斯斯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