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 “竊聽門”醜聞,無疑是西方媒體鼓吹自由的最大醜聞。《世界新聞報》竊聽醜聞如一把雙淩劍,直刺西方媒體的心臟,其勢洶洶,讓西方媒體骯臟面目遮也遮不住,藏也無處藏,在大千世界竟然沒有它的藏身之地。
西方新聞媒體素來以標榜所謂“自由”、“人權”而面對世界,實際並非如此,英國《世界新聞報》“竊聽門”醜聞,將西方世界披在身上華麗的外衣徹底撕了下來,讓西方媒體“竊聽門”醜聞曝光于光天化日之下,成為當今世界新聞媒體最為轟動的最大醜聞。
連日來,隨著更多媒體的介入,圍繞著英國《世界新聞報》“竊聽門”醜聞做文章,一個在全球范圍內對媒體新聞價值觀和道德觀的大討論也展示在公眾面前。從這些頗具權威的大討論中,披在西方媒體身上那極度虛偽的畫皮也被一層層剝下,讓它那醜惡、骯臟,卑鄙、見不得人心猙獰面目暴露于世界人民面前。
“竊聽門”有著極大的虛偽性。新聞媒體被公認為最具敬佩的新聞媒體載體,新聞人則被認為是冠冕堂皇的白領人。而每個人的隱私權是人權中最根本的權利,也是人類最為尊嚴的權利。在這次竊聽門事件中,涉及到4000多名受害者的竊聽事件,由此將西方媒體圈普遍存在的虛偽和職業道德缺失赤裸裸地暴露在聚光燈下,讓素來標榜“自由”、“人權”的西方媒體面對整個世界,狠狠扇了自己一記響亮耳光。可以說,這起事件折射出一些西方媒體新聞倫理與道德的淪喪,是對其標榜的“自由”、“人權”等理念的巨大諷刺。從而證明“竊聽事件充分暴露了西方新聞高舉‘自由’‘民主’‘人權’大旗的虛偽性。在之前他們自我標榜的聲調是那樣高昂,自我宣揚的旗幟那樣閃亮,自認能量巨大,但卻藐視法律,冒犯人權。在竊聽門的面前,任何狡辯,任何理由都是軟弱無力的,甚至可能引起公憤。對個人隱私粗爆侵犯,實際就是犯罪。而其不加約束的新聞自由,往往也是他們產生犯罪的溫床。
“竊聽門”有著極大的欺騙性。竊聽門並還沒有結束,正在持續不斷地發酵。一直以來,西方媒體及西方國家總是高舉“自由”“人權”旗幟對他國進行指責,但此次“竊聽門”事件的發生,無疑暴露出西方國家新聞媒體有著極大的欺騙性。《世界新聞報》竊聽醜聞表明,包括《世界新聞報》《太陽報》在內的大多數西方媒體都是以逐利為目的,在社會公眾面前,他們這種逐利性做法也使其難以做到所謂的“真實客觀”。在西方既有市場體制和新聞體制下,媒體的逐利性導致其新聞報道不可能做到其標榜的“純粹、獨立和客觀公正”,其實進行自我約束也是非常困難的。西方媒體為了擴大發行,增加影響力,于是採取竊聽的方式來獲得消息,直至打破社會道德底線、觸犯法律。由此可見,西方媒體淪為政治工具的本質已經暴露無遺。發生在英國的“竊聽門”醜聞再次告訴我們,西方所鼓吹的客觀、公正、獨立帶有極大的欺騙性。“竊聽門”事件暴露出西方媒體新聞從業人員職業道德的缺失,《世界新聞報》這種欺騙行為已經突破已有的倫理道德底線,是犯罪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