勾兌出的“醇豆漿”錯在不誠實

時間:2011-08-01 15:22   來源:台灣網

  昨天,廣東一家肯德基門店外堆放著幾箱豆漿粉原料的圖片,在微博引起熱議。記者按豆漿粉兌水比例計算,每杯豆漿成本約為0.7元。眾網友不滿肯德基用豆漿粉衝調豆漿,“街邊的豆漿還是煮的呢,那麼貴的豆漿竟然是豆粉!”肯德基承認其豆漿係濃縮液或豆漿粉調配而成,且其豆漿廣告從未宣傳“現磨現做”。 (據7月29日《京華時報》)

  肯德基承認所賣“醇豆漿”是勾兌的,卻聲稱沒有宣傳過“現磨先做”,其潛臺詞乃是消費者“自作多情”,以為7元錢一杯的豆漿就是磨出來的。

  按説産品銷售價格的貴賤,與其生産成本有一定的關係,但卻不是絕對的,還要受制于宣傳費、銷量、産品競爭力等等因素。所以,肯德基的“醇豆漿”賣7元也好,賣70元也罷,都是其自主定價,不能單純與路邊攤相比較,更何況,誰能夠保證路邊攤1元一杯的豆漿就不是勾兌的呢?而且不光“醇豆漿”是勾兌的,肯德基裏的咖啡、可樂、茶飲也都是勾兌出的,那麼,是不是也要一概批責呢?

  肯德基的錯不在是否勾兌豆漿,錯在沒有説明製作程式,等於是有意向消費者隱瞞用豆漿粉調配“醇豆漿”的事實。在肯德基的電視廣告片裏,關於“醇豆漿”的臺詞主要強調該豆漿的獨特味道,以及黃澄澄的大豆、乳白的豆漿鏡頭,雖然廣告片沒有指明“醇豆漿”的製作工序,但很容易讓受眾産生誤解,認為昂貴的“醇豆漿”乃是磨出來的。這種行銷廣告式誤導,乃是利用消費者的日常生活常識打擦邊球,從而牟得超額利潤。而按照相關法律,可認定是虛假宣傳、誤導消費者加以處罰。

  商家賺錢乃是一種本能,這本無可詬責之處。如果因為“醇豆漿”的勾兌成本僅為0.7元,就責怪肯德基不該賺錢太多,實則沒啥道理。肯德基、麥當勞之類的“洋快餐”,在中國的定位本就不是廉價食品,而是時尚、衛生、享受等。這就跟味千拉麵把一個日本地方小吃,引進國內後做成遍地開花的高檔麵館一樣,都是屬於商家的經營定位策略。

  不過,肯德基的“勾兌豆漿”、味千拉麵的“勾兌骨湯”,將餐飲行業的潛規則暴露出來。以往只見過街邊小店用濃縮汁或果汁粉調配出的“鮮榨果汁”,現在才知道原來國際連鎖餐飲亦會玩這個虛招,讓公眾開始懷疑它們的誠實度,背後還有多少不為人知的餐飲“秘密”?(台灣網網友:江德斌) 

  (本文為網友來稿,不代表台灣網觀點)

編輯:高斯斯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