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熱的不是地跌,是形象工程

時間:2011-07-12 16:16   來源:台灣網

  “濟南地下泉水多,洛陽地下文物多,柳州地下岩洞多,這些地方根本不適合建地鐵。”業內專家日前對《經濟參考報》記者説。記者在採訪中了解到,很多城市熱衷於興建軌道交通,尤以地鐵為甚,並存在攀比現象。多位專家表示,城市應根據市場需要和自身特點發展軌道交通項目,提防出現一窩蜂現象。(7月12日《經濟參考報》)

  官員要想一路升遷、風光八面,就要有響噹噹的政績;而真正的政績是根據自身資源、條件、財力、潛力、民意,做出的科學發展,不是好高騖遠、嘩眾取寵、甚至打腫臉充胖子的發展。可不少官員偏離了科學發展,緊緊圍繞政績工程發展;雖然套取了烏紗升遷,卻把該地坑的“呻吟一片”;這樣的“一錘子”發展,怎能不讓百姓的“心驚膽寒”?

  之所以不少官員熱衷耗資巨大的地鐵規劃、建設,就是因為地鐵有著“娶個媳婦高高站,不會幹活也好看”的魅力。而且,地鐵也是城市高度發展的標簽,對於提升城市品位、形象和政績功能巨大;“千政績萬政績,地鐵政績更給力”幾乎成了官員升遷的熱門;因而不少地方有條件要上地鐵,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上地鐵;於是地鐵規劃、建設正在全國城市氾濫成災。國家地鐵項目審批部門門前若市,儘管審批部門毫不客氣拿下不該上的地鐵項目,但地鐵規劃耗費的大量人力、財力、智力、資源永遠打了水漂。

  地鐵被專家譽為城市的“金項鍊”,金項鍊人人都知道好看;放在有錢人身上很得體,放在窮人身上就是“死要面子活受罪”。相對於城市與地鐵而言,並不是所有的城市都適合地鐵,也不是所有的城市都需要地鐵。地鐵是城市地面交通遠遠不能滿足車流、人流正常秩序的需要,而採取的一種無奈選擇;更是城市的次優選擇。如果當成“寶貝選擇”,實則是城市規劃的錯位;更是對執政發展和民財的不負責任。

  明知地鐵燒錢,不少地方為何不自量力地人在做、天在看呢?就是有些官員已經把地鐵項目當成形象工程打造了。一些地方寧可犧牲大量的國計民生,也要為地鐵政績工程不惜重金;加之上級的“暗送秋波”,大規模勞民傷財的地鐵項目規劃就得以成行。這種不為民生為烏紗的投機執政,正是當前新的官僚腐敗。

  哥熱的不是地跌,是形象工程。要遏制這種官僚腐敗,有關部門必須上提地鐵項目規劃權、操作權,嚴格審批權;同時強化政府重大項目民意表決制度,放大民眾監督的權力,“燒錢地鐵”才會遠離形象工程、遠離“拍腦袋”。(台灣網網友:童克震)

  (本文為網友來稿,不代表台灣網觀點)  

編輯:高斯斯

相關新聞

圖片